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慢热”的国子监,汹涌的新商业

2022-09-27 07: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当街区的气质基因放大品牌的性格魅力,从而反哺一条街区的商业生态时,也必然会养成一个全新的生活社区——国子监街的新生活图景,就此扑面而来。

撰文 | 米兰达

编辑 | 锐裘

国子监街,又名国子监胡同。

过去,这里被提及的原因大多是孔庙和国子监的历史成就,即使有一些口碑不错的小众店,也鲜有人会把这条街单拿出来讨论。这个夏天,因原创东方植物香品牌“观夏”的新店在此开业,这条街的人气迅速升温,在社交媒体上的出片率极高。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语境,国子监街突然成为“在京探店的必去之处”。

游荡于此,我感受着百年京城散发着自己的独特沉淀,也仿佛看到了一幅别有风味的新生活图景。

01

小于700米,大于700年

如果说,三里屯、王府井和国贸代表着一种北京,那国子监、北新桥和东四,则怀揣着完全不同的北京韵味。这种韵味,是穿梭在浓荫蔽日、古朴庄肃的旧京风貌街区才能感受到的。

国子监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是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全长628米,宽6米,东接雍和宫,西接安定门,南为方家胡同,北为五道营胡同。不熟悉它的人一定想象不到:一条不足700米的街道上,留下过中国700多年的历史痕迹,也正描绘着流行生活的新风向。

△ 国子监街历史遗迹分布图

这条曾被乾隆赞其为“京师为首善之区,而国子监为首善之地”的街,因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子监和孔庙在此而得名。它们二者实为一体,东为孔庙,西为国子监,是古代“左庙右学”规制体现。

前者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后者修建于1302年,是元明清三朝皇帝举行国家祭孔的场所,庙内有198座石碑,记录着5万余名元明清三代进士的名字。

△ 国子监街区

国子监街元时即已形成,明清曾历经“成贤街”等名称的更迭,民国后恢复原称。除此之外,街上还留有众多历史遗迹:彩画牌楼、明代火神庙、土地祠、箭厂胡同等。

2003年3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配合市政维修对国子监进行发掘和修缮;六年后,这条古街在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中排名首位。2019年,因老建筑的局部破损和胡同内的残留违建,国子监街东段又进行过一次整治提升。多次修缮后,国子监街成为北京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条牌楼街。

700多年后,作为曾经的最高学府和现在的国学圣地,这条不足700米的街延续着两千年的中国文脉,也塑造着新的人文根基。每次踏足于此,我的内心平静而敬重。

02

一条包容的商业街

北京的胡同在京城发展中,不仅诠释着人文风情,更扮演着重要的商业角色。有的沿袭传统、一脉相承,如大栅栏——“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有的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业态结构的变化,故都呈现出新貌——如南锣鼓巷;有的则在洗尽铅华后于新时代重归寂静,如阜成门、西四。

国子监街区属于第二种,因极深厚的教育、历史渊源和地处雍和宫景区的必经之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新生出不同的商业类型,又在不同阶段的消费环境下形成了独立的街区特征。

1.早期的国学与民俗

依托国子监街区的重要寺庙建筑和佛学文化,又受到周边具有竞合关系的雍和宫街区的影响,国子监街在几年前的特质和消费关键词,主要强调国学、民俗和风水的概念。

起名、算命、佛教用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以国学精粹的工艺品类、展览类为主导业态,和为娱乐服务业提供支撑的餐饮类、零售类的辅助业态。“名旺斋、智慧阁、盛唐轩”,许多学生、文化学者和书画专业爱好者慕名而来,沉浸在这片国学主题的街区;酒吧、画廊和卖兔儿爷的民俗小店,游人惬意地感受着古香古色又生机勃勃的街道。

△ 至今还保留着的「风水招牌」

△ 开在国子监街多年的旧店- 古朴的器物&家具

2.更新的生活与日常

国子监街还留有老北京的烟火气,陆续有几家长情的店铺选择扎根于此。“风水街”的气氛消失了,却多了一些「日常不寻常」的味道。这些店铺和街道有一种共生的默契:仿佛只要它们的店门开着,这条街的调性就立在那儿。

开设于2008年的Lost&Found失物招领,可以说是街区美学发展的起点。“国子监街42号”是它的第一家店,用生活的场景贩售居家器物,仿佛还原一场失去情感的寻回过程。近年重新装修后,将中式庭院与日式风格结合,每一处细节都在展现新的生活灵感。

△ 失物招领国子监店 ©品牌官方

同样创立于08年的独立设计品牌如洗,“不尚华饰,质素如洗”是它的设计理念。以棉麻衣饰为主,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穿搭,用简洁的剪裁传递对质朴生活的向往,衬托出这条街的幽静。

△ 如洗 ©品牌官方

好白商店,一家只贩售白色物品的商店。2014年就守在了国子监街的把口位置,如今已有8个年头。从清洁用品到穿着服饰,从香氛电器到家居用品—— 33平米的空间,曾贩售过超过23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个品牌的上百种商品。用纯白的力量宣告“Life is white , white is good”。

△ 好白商店 ©品牌官方

3.流行的艺术与美学

时代的发展注定让旧的观念被摒弃,新的观念被塑造。观念影响着不同代际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当一批带着新腔调的店铺开始在国子监街驻扎,这条街有了新故事的开场。

观夏TO SUMMER,注定是新故事被讨论的主角。作为诞生在北京的东方植物香品牌,用东方古建筑来呈现品牌性格似乎是天然契合的。当这个品牌新店开业的推文标题是“你好,这里是国子监”,而非需要强调品牌本身的时候,仿佛就将这条街道带向了一个新的境地。

△ 观夏 ©品牌官方

今年7月,椋木(LIANG)在国子监街开了品牌的首个线下空间。这是一个致力于将器物的精神和仪式感重新带回生活的原创设计品牌。“胡同与椋木的日常息息相关,承载着时间与记忆。在边界相对开放的胡同里,相遇和相识变得有机自然。” 这是主创团队决定在此深耕的原因。

△ 椋木 ©品牌官方

“国子监57号”,这是在国子监街最难找的店面之一。低调、却别有洞天,镜面的大门里是一家很有格调的私人展馆。前厅是展览空间,自年初开放以来,已经举办过石雕展和丝路琉璃器物展;后厅是一个露天小院,于艺术的熏陶下尽享这个地界的悠闲安宁。

△ 57号艺术空间 ©品牌官方

当你再看一眼国子监街,能明显感受到它的包容—— 环境氛围会影响门店气质,门店之间又互相影响,从而吸引一批新的消费人群。

正如复合艺术空间OCDC@37的主理人曾表示过的:“对于一个未来将品牌策展式零售作为重要商业化方向的新空间而言,这里的品牌邻居们是一种天然的背书。”

03

共生的新生活图景

国子监街,有北京胡同最原始的样子。茂密的古槐遮蔽着慢悠悠的生活节奏,也自然隔绝了临近主街的嘈杂人流,仿佛走进这条街的刹那,就屏蔽了这座城市的浮华喧嚣。胡同就是有这样一种魅力:它让你觉得胡同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生活。

而这条街上“迎来送往”的店铺,无论是扎根多年、还是新起之秀,似乎都成了国子监胡同里的「生活工具」。它们在用自己的实用性,给这个街区的生活带来便利度和踏实感—— 平常的一天,你早起给自行车换了新螺丝,沿胡同串了几圈儿,午后在椋木为家里挑选了精致碗具,再去街对面的Land to Lord打一杯咖啡,整个下午都在自由地等待日落。

△ 在国子监多年的自行车修理店

△ 近期正在重新装修的梵几家居

有位住在国子监的老住客说:“观夏来了,这条街好像突然热闹、年轻起来”。近年,像梵几、OCDC这样生活方式品牌的存在感愈加强烈,不仅让审美趣味相同的新品牌聚集起来,也让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生活在胡同里,更让这条街上的原住民成了互联网语境下的「新元素」。

小红书社区里有很多关于“在国子监胡同居住”的讨论,他们会分享京城胡同的烟火气,整理出和胡同大爷的交往指南,还会在体验过后淡淡吐出一句:「北漂不易,但胡同值得」。

△ 和胡同居民同框的OCDC@37

当街区的气质基因放大品牌的性格魅力,从而反哺一条街区的商业生态时,也必然会养成一个全新的生活社区—— 国子监街的新生活图景,就此扑面而来。

在北京,胡同就是它的滤镜。

漫步在胡同里弯绕的街,会不自觉地期待被路口遮蔽的前方是什么。国子监街在历史的沉淀下焕发出旧京街区的魅力,并走过以民俗、家居和美学为特性的不同商业业态阶段,呈现出不一样的街区气质。新旧交织,不断养成。

在这样环境下经营的品牌,大多都“自有风骨”—— 不计较「花很长的时间去做自己认定的那件事」,也更在乎自己所售卖的产品、所能营造的氛围和所接触的人群。这直接指向了一个街区的生活图景,它是灵动的、也是质朴的,会让旧的街区焕发新的人文主义。

北京的金秋,是这座城市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

慢热的国子监,就在浪漫的秋日下等待你的亲临。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Q商业观察室」(id:RQmarketing)始终关注城市商业发展,致力于传播城市更新、商业创新、都市人生活方式等议题。希望与万千实体商业人连接,探索有温度的商业世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