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6吨巨石回家,“上海美术馆”十年后归来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2022-09-26 17:2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上海美术馆”铭牌石,回到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 编辑:陆林汉(00:56)

2022年10月1日,是上海美术馆迁址世博会中国馆十周年的日子。十年前,上海美术馆有了另一个名字“中华艺术宫”。在迁址十周年前夕,9月25日晚,原本立在南京西路325号(原上海美术馆旧址,现为上海历史博物馆馆址)、刻有“上海美术馆” 铭牌的大石头,稳稳落地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似乎预示着“上海美术馆”的重新回归。或者说,“上海美术馆从来没有离开过。”

对于石头的归来,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表示,“今年是上海美术馆迁入中华艺术宫十周年,目前正在搜集美术馆的资料,正巧老馆长李向阳找到了当年的石头,想要捐赠,我们欣然接受。”

找回石头的原上海美术馆负责人李向阳则称之为“天意、巧合”。

“上海美术馆”铭牌石落地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

这块重达16吨的巨石,原是1999年上海美术馆筹备迁入人民广场跑马厅建筑(南京西路325号)时,时任上海美术馆馆长李向阳从苏州木渎采石场寻得,并邀请设计师沈浩鹏为美术馆设计了logo标志。从2000年至2012年,这块石头见证了上海美术馆发展的黄金时代,见证了上海双年展的进入国际视野,更见证了2004年底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通宵的队伍……

来自苏州木渎、与百年前造跑马厅的石头出自木渎同一矿的石头,2012年前立在南京西路325号(上海美术馆旧址)。

寻石之路

随着2012年上海美术馆迁址中国馆,启用“中华艺术宫”名称,这块石头一度消逝了踪迹、甚至被人遗忘。直至今年8月底,李向阳从朋友处得知,当年的石头如今被弃之郊野。

刻有“上海美术馆”标志的石头,一度被丢弃在路边。

由此李向阳辗转联系到了图片的拍摄者冯真敏,他平常喜欢骑着小电驴写生转悠,在途经浦东三林塘外环附近时,在路边发现了这块石头。在一次次发送石头定位、并通过熟悉当地环境的朋友的相助后,李向阳找到了当年的石头。

地图上显示的石头所在位置。

面对上海美术馆事业发展的“见证者”,李向阳诧异之际,感叹之余,萌发了将其送回美术馆的想法。

随后,李向阳向上海历史博物馆党总支书记王玉林了解当时迁馆的情况,在确认石头如今无主后,他约上当年一起去木渎运回石头的老同事,联系了吊车等大型设备,计划以私人名义,将这块石头捐赠给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这块石头颇有渊源,当年选择它的时候,因为与百年前造跑马厅的石头出自木渎同一矿。”李向阳说,“我想即便是有主,还是会将它买下。”

9月25日晚,“上海美术馆”铭牌石被运到了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

9月25日晚,钩吊带着巨石稳稳落在地上,“上海美术馆”这块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铭牌石终于回来了。李向阳在社交媒体发出“十年一梦,重现江湖。磐石不倒,芳华永驻”的感叹。

“上海美术馆”落地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

就在前一天,为纪念迁址十周年,中华艺术宫在大门口重新挂上了“上海美术馆”的牌子。

“几乎与‘上海美术馆’崭新亮相的同时,我从荒郊野外找回了这块石头。嗟乎!天意如此,我欲何为?那就以一位曾经为它流过汗流过泪的从业者身份、以及更为广大的关心它惦记它的普通人的名义,送它回家,也算献给美术馆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李向阳今天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

上海美术馆的铭牌已重新亮相

回忆当年,上海美术馆曾是国际美术馆协会理事会成员,李向阳还曾代表上海美术馆赴威尼斯等地参加国际美术馆协会理事会,对于上海美术馆的未来,李向阳也希望她越来越好。

历史变革

上海美术馆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美术馆之一。建立之初由南京西路上的“康乐酒家”改建为“上海美术展览馆”,1986年,在原址上新建“上海美术馆”(今仙乐斯广场的位置),从“美术展览馆”到“美术馆”的易名,不仅标准着该处从上海美协下属的展览场所成为了上海市文化局下属的事业单位。更标志着从“展览馆”和“美术馆”性质的变化,展览馆顾名思义就是办展,而“美术馆”则需要有典藏和研究。当时社会对美术馆的运营尚处于摸索阶段,全国省级美术馆仅16家。

1986年,在原址上新建“上海美术馆”(今仙乐斯广场的位置)

在经历了几次机构改革后,1996年上海美术馆在全国美术馆系统中首先有了学术部、教育部,也先后办了“吉尔伯特与乔治:1993年访华展览”、西班牙艺术家米罗等一系列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的展览;1996年上海双年展也在此诞生,1998年“超日常艺术展”开启了国内公立美术馆办装置艺术展的先河,当时荒木经惟、杉本博司、宫岛达男等7位日本当代艺术家便已亮相申城。

2000年3月18日,上海美术馆迁入两百米外的南京西路325号,与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等一起形成了文化建筑群。上海美术馆入迁此建筑后,展厅面积从原先的2200平方米增加到5800平方米以上,美术馆运营团队知识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加之过去近十年的积淀,以及公众审美力的提高,上海美术馆迎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

上海美术馆旧址。

2000年的上海双年展“海上·上海”首次由中外策展人组成策划小组,也由此奠定了上海双年展对城市、当代社会和文化观察的基调,除了传统形式外,装置、新媒体等新兴艺术形式也通过双年展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每届上海双年展延续的话题,也成为一次次对城市化进程的反思与探讨。

2000年南京西路325号举行的上海双年展,首次由中外策展人组成策划小组

上海美术馆在南京西路325号的十二年,除了上海双年展外,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2004年底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当时来自法国奥塞美术馆的51幅顶级印象派作品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其中有世人熟知的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莫奈的《卢昂大教堂》系列、德加的《舞蹈课》和塞尚的《三浴女》等。展览规模之大、艺术水准之高堪称当时中国举办西方绘画作品展览之最。

2004年底“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观众如织

回顾当年,李向阳对澎湃新闻说,当时“中法文化年”在上海美术馆还举办卢浮宫版画展、蓬皮杜的“新浪潮,法国当代艺术一瞥”,可谓集齐了法国的古代、现代和当代,但唯有“印象派”让人回味至今。

或许,2004年的几场法国艺术大展,开启了艺术全球化的上海视野,也为后来印象派展览在上海的轰动,乃至2019年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的合作计划埋下了伏笔。

2012年10月1日,上海美术馆“转身”,迁至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并用上了另一个名字“中华艺术宫”,不只扩大占地面积,更意图塑造周边艺文活动空间,群聚文化、艺术、休闲等多方价值。开馆首展,“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再次印证了上海观众对于法国艺术的喜爱,此后,多场展览,在关注当下的生活的同时,以百年来逐步形成的上海艺术的内在精神为核心,在全球文化观照中对应生成自己的艺术力量。

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

事实上,就是在上海美术馆迁址的2012年,依托浦江两岸的规划,上海艺术行业开始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也是在那一年,徐汇“西岸文化走廊”等品牌项目开始推动。短短几年间,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等众多知名文化艺术机构入驻此地,2014年,原上海飞机制造厂厂房经过改造,转型为西岸艺术中心,成为了每年11月西岸艺博会的固定展出场地。这些新兴美术馆引进的当代艺术展览,再次拉近了上海与西方当代在艺术上的距离。近年来,西岸美术馆、浦东美术馆、东一美术馆尝试以新型的、更为稳健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吸引了公众目光的同时,拥有60多年历史的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似乎显出了老态,不再有过去的关注度。

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举办的公教活动。

“今年十月,上海美术馆精神一定会回来的。”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接下去的计划中,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将举办“海派绘画展”和出版“海派画家研究丛书”是陈翔致力于城市艺术精神传承的两个重大项目。通过对海派绘画更全面的梳理、展览,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及推广,将绘画、艺术的流变、发展,置于整个中国文化史、城市发展史中进行凝视、对望。近期,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还将与澎湃新闻等机构联合主办贺友直先生诞辰纪念大展“小人书大智绘”等特展。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