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硕博送外卖,乐见鼓励碾压了嘲讽

2022-09-27 07: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吐槽青年出品

“硕士博士送外卖”经常成为新闻,这段时间似乎有点扎堆。先是专科生“逆袭”读研、毕业3年后送外卖的重庆小哥何成,他曾在毕业后经历了几轮失业的躺平期,后来注册成为一名外卖骑手,外卖员职业对他来说只是个过渡,他一直在思考赚钱的方式。再就是浙大博士生孟伟,选择送外卖是因为经济压力,而且时间自由,能兼顾学业,他说从没因此觉得低人一等、矮人一截。还有21岁的单亲妈妈骑手陈女士,她选择送外卖是因为工资高,“能带孩子”。

有意思的是,“外卖”如今常成为某种议题“拉踩比较”的标杆:为什么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硕士博士竟然送外卖?——这种“比较标杆”,一方面说明外卖工作的开放易得性,能让就业过渡期的人快速获得一份确定的、即时回报的收入;一方面体现了互联网经济的公平性,多劳多得,立竿见影,时间相对自由,与传统就业形成对比,所以常被人拿来比较。

这次“硕博送外卖”新闻的评论区,我注意到一个很大的变化,过去这类新闻后面,往往有很多“读书无用论”“高学历贬值论”“读名校送外卖让学校情何以堪”之类的嘲笑,仿佛读了硕博之后送外卖多么丢人,新闻报道的框架中往往也包含着这种耻化暗示,但如今的评论区则更多表现出对当事人的鼓励支持,这些留言都不是精选,而是原汁原味的评论: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劳动最光荣、自食其力不丢人、就业难之下这么过渡不挺好的吗。

一条留言很耿直并动情,赢得了很多点赞:谁不愿意做与所学专业匹配的工作?谁生活中不会在某个时候遇到难处、需要像送外卖那样负重前行?有多少人能一次性就在理想的城市找到理想的工作?没有人有资格嘲笑送外卖努力生活的人,我们应该感谢,在遇到艰难时幸亏还有这样的工作机会可以过渡一下,让生活的顶梁柱塌不下来!——“平视中共情理解”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学历有高低,工作无贵贱,对外卖不应该有俯视。

今非昔比,过去嘲笑硕博送外卖的那批人去哪儿了?有人开玩笑说,那批人在经受社会“毒打”后已被淘汰。玩笑归玩笑,这种舆论水温的变化,背后是公众认知水位的提升。

首先是一种对外卖的生活亲近感,特别是大城市,很少有人的生活可以离得开外卖,很少有人每天不与外卖打一两次交道,互联网化的现代生活,外卖是不可或缺的“最后一公里中介”,对外卖的依赖也让人们对做这份工作的人有了更多的亲近感。没有这种亲近的信赖,谁敢把自己的吃喝穿用交给他们?这个行业从业者的素质越高,经过越多的教育,人们也越放心。这种生活的亲近信赖感,开门不见街头见,让人们对这份工作多了很多尊重。人们做不到,一边开心地吃着外卖,一边在内心瞧不起给他们送外卖的人。

其实,公众对新闻也是有判断的,“硕博成为新闻”很正常,是社会的一种“常识防卫”机制,恰恰说明送外卖的硕士博士很少。做新闻的都知道,对新闻里发生的事,多不必过于担心,反常才会成为新闻。如果哪一天“硕博送外卖”不是新闻了,硕士博士在送外卖队伍中占很大比例,那才是问题。外卖行业没有结构性地“抢”硕士博士,而是给一些遇到困境、无法一次性理想就业的人,提供了一种让家有所养的过渡,这是好事啊!就像那个高赞评论说的,应该感谢“幸亏还有这样的岗位”啊!

不要总盯着硕士、博士这样的符号,我更愿意把新闻中的几个人看成是“暂时遇到经济压力的人”,就拿孟伟来说,孟伟孩子2021年出生后生病需要用钱,他于是开始兼职送外卖——孩子出生10天后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爆发性心肌炎在ICU待了整整两个月,每天医药费动辄两万,让他压力山大。送外卖成了他短期内攒钱为孩子治病的最直接手段。孟伟说,现在的处境,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30岁还没有完成学业、只有本科学位的人。“我绝不是个例,我们这个群体走向社会是非常困难的。”还是那句话,幸亏还有这样的临时过渡工作,让他的生活保持着希望,这是一位坚强的父亲,不是一个给浙大丢脸的毕业生。

无关硕士博士学历贬值,也不是就业的下沉,而是一种职业的开放易得所提供的机会,大家平等去争取这样的机会,可以是硕士生,也可以是励志的高中生。这样的开放机会,为不同需求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临时就业和养家的选择:想漂在大城市,送外卖的收入也许能够养得起这种“漂”;想在城市赚一笔钱回老家创业,这份工作还是不错的;遇到困境急需短期攒钱,努力就能得到回报。最主要的是,找工作过程无须投入太高的成本,能快速获得一份确定的收入养家糊口,每天可以清晰地算出自己的收入。

相比之下,骑手是一份自由且确定的工作,当生活中不确定越来越多,传统就业难矛盾凸显时,先就业,再择业,无疑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而公平且透明,让这份工作的性价比更加明显。

这些,是人们对“硕博送外卖”鼓励压倒性高过嘲讽的关键所在。向每个努力生活的人致敬,生活的重量,会给那些嘲笑努力工作的人深刻的教训。没有谁有资格嘲讽“硕博送外卖”,应该感谢“幸亏还有这个通道”,这里面不仅包含着对工作易得性和公平性的尊重,还有生活依赖所培养的亲近亲切感。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下,更体现了“先就业、再择业”的重要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