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属于她们的房间——女性创作者的世界

2022-11-11 17: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2年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诞辰140周年。她曾强调,女性写作需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古今中外,女性成为真正的写作者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同时也留下了诸多蕴含智慧和力量的优秀作品——她们从未停止写作。

(一)外国历史中的女性写作者

“事实上,一个女性坐下来写作,可以不与鬼魂厮杀,可以不与岩石相撞,还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在文学领域,这个对女性来说最自由的职业是这样的话,那么你们首次踏入的新领域呢?”1929年,20世纪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演讲稿《女性的职业》里这样写道。

纸、笔,与墨水,让那个年代原本拥有固定身份的女性也可以走进自己创作的房间。事实上,欧洲女性写作历史传承悠久。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女作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便著有《妇女城》一书,并在1591年于英国出版。在她的“妇女城”中,女性是她设想中城市的建设者。一个多世纪后,也就是17世纪中叶,女性写作在英国活跃起来,特别是17世纪后期以后。

18世纪也是英国女作家多产的时代,她们开创了英国女性小说的写作传统,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19世纪以后,一大批为世人熟知的女性作家进入大众的视野,如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等等。但遗憾的是,她们的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被淹没在那个时代中,并不为大众所知。女性最初更多是扮演家庭内部的角色,在公共领域默默隐去自己的身份,极少参与社会活动。

传统的观念也对她们造成诸多束缚。“‘妇女的位置在家庭’,这句古老的谚语对任何一个传统社会都适用。”钱乘旦曾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写道。

 

《十七世纪英国革命期间女性写作研究》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首先,传统的观念认为公开出版写作不是适合女人从事的活动,是不被时人认可的,因为女性写作很明显侵犯了男性认为的只属于男人的领域。其次,由于受到教育程度的限制,妇女们很少能写出科学、天文学、地理学、系谱学和经济学等主流性的著作,因此常受到男性社会的讥讽和蔑视。即使她们书写得非常好,也会被误认为是男人写的。她们同时还面临着男人们的漠视,对待她们的作品态度不严肃等问題。”

在17世纪的英国,女性的谦逊端庄和性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的人们常常把女性书籍中的角色和女作家本人合二为一,把女主角的行为等同于女作家的行为,所以她们出版书籍常会受到人们的批评和反对。

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拥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学者们才开始重视发掘女性创作的历史文献与文本,近代早期的女作家们自此才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中。

1640年英格兰的男性识字率大概33%,女性为10%;1650-70年苏格兰男性识字率是44%,1670-1680年女性则大概为13%。可见,男性的读写能力明显高于女性。

近代英国女性读写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有两个推动因素最为重要。一方面是印刷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16—17世纪民众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教育革命”,使得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增加。正是由于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女性读写能力才有一定的提高,有更大可能进行独立的写作和创作。同样地,书报检查制度的废除、战争推动舆论等其他因素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对于普通中下层女性来说,也有机会参与写作并出版著作。相关资料显示,17世纪英国内战之后,女性写作明显活跃了很多。女性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经历本来就具有特殊性,通过自身的经历来记录自身感受,表达自我观点。英国革命的爆发冲击着原有的社会秩序,面对宗教、政治,以及多元的思想,当时的人们争论不休,同样也为女性参与谈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据统计,在1640年以后,女性出版著作的数量明显增长,在1486年至1548年只出版了8部出自女性手笔的著作,但到1640年已经有95部问世,到1690年,妇女的著作约占全部出版作品的2%。 

女性文学研究者伊格尔顿与帕克指出,虽然女性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文学的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历史表明,没有严肃持续的批评和关注,最有名的或受到尊重的作家都会消失匿迹。”

对于女作家而言,与男性取得相同的成就,需要更大的成本。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在《碎片》里写道,“我相信,假如一位女作家要写出最好的作品,她需要一种日常的不满,我们需要把自己和那些伟大作家相比较。”事实上,女性文学创作并不需要成为单独被审视的领域,这就是创作本身的一部分。即使作家本人不会将性别作为对创作的评判标准,可在那个女性公共表达被严重限制的年代,她们免不了用男性笔名,或者是被拒绝进入图书馆等等。

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至2020年,共有117人获得该奖,其中有16名女性获奖。而在中国国内的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中,10届以来有9位女性获奖。

  

(二)中国历史中的女性写作者

中国自古以来便不缺少优秀的女性创作者。“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春秋时期的爱国女诗人姬姃写出了《载驰》、《竹竿》、《泉水》等著名诗篇。“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踱予望之。”也是宋襄公母为国而作。但在中国古代,封建宗法体制同样也把女性规定在被动和服从的地位:“宜室其家”是周代社会对女性重要的角色期待;汉代是封建妇德形成的时代,之后中国古代的女性意识在礼教的束缚下全面扭曲。

面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愚化思想冲击,仍然有一部分女性勇敢地尝试抒发被久久压制的情与思。“也有大胆者试图透过狭窄的窗口呼吸一点新鲜的空气,发出一两声微弱的不平之音,但也很快被呵斥和指责声淹没了。”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的记录中,汉魏女诗人33名,著作44种;唐代女诗人21名,著作48种;宋辽元女诗人62名,著作72种;明代女诗人245名,著作370种;在清代,女诗人数量超过4000名。前代女诗人中除李清照外,很少有人涉足文、论及学术著作,清代却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女散文家及文学评论家。她们不仅在诗词方面技艺精进,而且在各种文学样式上都有发展。

关于女性的创作可以追溯到历史最深处,她们的作品数量庞大。例如《诗经》里关于女性爱情、思想品德等的描述,“花间”词派模拟女子的口吻创作闺怨诗。而女性自身的创作则被历史掩盖。

但也只有女性自己的声音,才能传达出女性的痛苦悲愁和精神压抑,描绘出自己在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到了民国时期,“平等”“独立”等近代思想的流行,促进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展开。五四以后的妇女运动,在要求男女平等、婚姻、教育、职业、参政等方面主张女性有自主权的基础上,强调女性作为“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这为近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舞台,人文精神与思想解放在该领域拥有更广阔的天地。庐隐、冰心、林徽因、张爱玲等人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经典作品。

“创造文明的男性和女性虽然数量相差不多,但是在记载社会文化的史籍中,女性的记载相对很少,有时甚至缺席。”

 

  (三)在中国,此时她们在书写什么?

学者戴锦华在作品《涉渡之舟》里提到,女性文学最为直观的定义是女性所创作的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写作自身已然构成了对传统禁令的僭越,因此,对女性写作行为的关注,便具有了特定的意义。

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女性的写作对象一般为爱情、婚姻、家庭,“女性世界”的核心还停留在家庭生活。而之后的三四十年里,女性写作伴随着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也逐渐获得“解放”,逐渐由“私”向“公”,由“内”向“外”。

“我除了有身体,还有头脑,除了要表达身体上的反应,我也要去表达我对这个世界非常严肃、非常重大的人类生存的问题的那些思考。”随着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成熟,作品里既有女性立场,又有社会观察,铁凝、王安忆、残雪、迟子建、张抗抗等优秀女作家的作品也参与到社会转型的激流中。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学的发展有了更大的平台——网络文学。据艾媒咨询的《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作家影响力榜单解读报告》显示,2018年到2022年,网络文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为更多作家提供了平台。而在女频作家和作品中,言情纯爱小说占比超九成,类型较为单一。

在“豆瓣图书Top250” 榜单中,女作家的人数占比约为20%,作品数占比约为24%。当代学者张莉在其作品《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中提到,“我认为今天的女性写作有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是它并没有满足我们今天对新的女性形象,对新的女性生存的书写,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与今天很多人对女性生活的理解,其实出现了一个脱节。”现今的女性写作虽然获得了广阔的社会空间,去书写自身的生命体验,但仍在一定程度上遭遇到了文化困境。女性的自我认知与陈述逐渐清晰,边缘化与话语缺失问题却也浮出历史表面。

大约百年前,弗吉尼亚·伍尔夫说,“我的职业是文学,在那个行业里,女性所拥有的经验比任何一个职业的都少,她没有一个展现的舞台——或者更少,我的意思是,特别是对女性而言。”当今女性写作拥有了更大的舞台,但展演的过程是否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呢?

 

注:

图表“英国不同文类的女性出版著作数量”中,(1)贵格派是17世纪英国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2)预言包括预言诗,但不包括贵格派妇女的作品;祈祷书包括祈祷文集、讲道词、常规的道德建议书;贵格派著作是所有贵格派女信徒写作的作品;文学包括戏剧、诗歌、民谣、歌曲等;翻译作品是由女性翻译的书籍;散文是小说,包括翻译的外国作品,随笔和信件集等;政治著作包括具有政治意义的小册子,女权主义著作、教育书籍和妇女的议会请愿书和部分严肃题材的哲学书;实用建议书是实用的年历、食谱、医药学书等;母亲建议书是母亲写给孩子的建议书;生活写作是自传、个人辩护、忏悔词等;杂集包括正规的法律请愿书、女王的演讲等等。

 

数据来源:

1、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209/P020220916626882289134.pdf

2、WOMEN WRITERS' NETWORKS:Portraits of Authors: Introduction

http://www.womenwriters.nl/index.php/Portraits

3、McGill University:Ming Qing Women's Writings

https://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english/introduction.php

4、Data USA数据美国:WRITERS & AUTHORS

https://datausa.io/profile/soc/writers-authors

5、ZIPPIA:Fiction Writer Demographics Andstatisitics In The Us

https://www.zippia.com/fiction-writer-jobs/demographics/

6、古诗词网

https://m.gushici.net

7、维基百科:

https://www.wikipedia.org/

8、VIDA:Women in Literary Arts文艺女性

https://www.vidaweb.org/

9、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

http://lit.cssn.cn/wx/wx_yczs/202204/t20220407_5402451.shtml

10、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作家影响力榜单解读报告

https://www.iimedia.cn/c400/76427.html

 

参考文献:

【1】王素平.十七世纪英国革命期间女性写作研究——基于女性出版著作的考察[D],2015.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filename=1015305044.nh

【2】吴晓红.中国古代女性意识——从原始走向封建礼教[D].苏州大学,2004.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filename=2004132023.nh

【3】张珊珊.浅谈18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群[D],2014.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filename=1014372670.nh

【4】张亚婷.“写作之房间”:当代英国女性文学发展及前景——《英国女性写作史,1970至今:述评[J].外国语文,2016,32(5):156-160.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7&filename=SCWY201605025

【5】段继红. 清代女诗人研究[D]. 江苏:苏州大学,2005.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filename=2005135743.nh

【6】余蔷薇. 民国女性作家群的文学史书写[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5):84-88.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6&filename=HDZS201605015

【7】王少芳,陈文新. 论民国时期的"中国女性文学史"书写[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1(1):24-33.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1&filename=NJSD202101005

【8】雷梓燚.英国影响与百年中国女性文学[D],2021.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filename=1022431154.nh

 

成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唐巧稚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田鄢怡

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汪剑

指导老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徐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