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场会试点|中海国际中心:多维度立体化的消防自主管理格局

2022-09-28 17: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近日,高层建筑防火工作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在这个群体中,有一种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度大于100米,所以一旦着火,将面临蔓延快、疏散难、登高难、供水难等救援难题。为更好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消企联合”成了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9月21日,记者来到太原市第二高楼——中海国际中心,对这里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访。

“我们集团一直秉承‘主动消防、平安中海’的消防安全理念,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集团发展战略。”刚见面,中海国际中心物业安管部主任高小旦就热情地介绍道,“我们坚持深入贯彻太原市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示范创建工作要则》,在各级消防救援机构指导下,打造了‘一个体系、一套模式、一张网格、一个响应圈’的多维度立体化的消防自主管理格局。”

一个体系 令安全有章可循

“我们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集团‘潮起香江·红帆领航’示范党支部党委工程统一部署,在党委年度考核、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过程中实行消防安全‘一票否决’制。”高小旦告诉记者,对于消防安全,中海国际可谓是刻不容松。

同时,构建“4+2”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链条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在楼宇公共区域建立以中海商管负责人为消防安全责任人、物业负责人为消防安全管理人、主管部门负责人为区域消防安全管理员、员工为区域消防安全员的4个层级,在专有区域形成由客户单位与其员工双方2个层级。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落实主体责任。”高小旦解释道。

这些体系的建立,让消防安全在中海国际中心有章可循,为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一套模式 助安全落地生根

“我们的消防安全还有‘3+N’管理团队保驾护航。”高小旦笑着说。

1个行政管理团队、1个设施保障团队、1个应急处置团队,由8个区域消防安全管理人、129家客户单位“第一响应人”组成的N个独立管理小组……这就是“3+ N”。这个团队不仅能及时、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还能提升火灾救援速度。

在30层的微型消防站里,记者注意到一张“第一响应人统计表”。表内,258名“第一响应人”的辖区和联系方式赫然在目。突发火情时,响应人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并立即疏散人员,避免延误逃生时机。“‘第一响应人’是我们在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与万柏林区消防救援大队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创新建立的机制,每名‘第一响应人’都是客户选出来的骨干。”高小旦如是说。

骨干不仅限于“第一响应人”,“3+ N”管理团队人人都是骨干。

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敌四手。消防安全不能光靠骨干撑,发动全员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全员应急救援能力才是万全之策。于是,“入职必训”“全员普训”“特岗特训”“上门客训”就顺其自然地成了中海国际中心里的必修课。

一套模式下来,消防安全在中海国际中心便不知不觉地落地生根了。

一张网格 让安全万无一失

欲防患于未然,巡查检查就得是“家常便饭”。为此,中海国际中心将防火巡查检查制度按照“P-D-C-A”循环展开,通过前期策划、实施运行、监督检查和持续改进,强化源头风险管控,并开启了“双管齐下”的巡检模式。

据高小旦介绍,每天,大家都会在各楼层内看到“第一响应人”身影,像“电源线老化”这样的小问题都会得到及时处理。每周,区域网格员会对本区域实施一次全面检查,确保隐患无遗漏。每月,网格长会对楼宇进行全方位评查,为消防安全再筑防火墙。由此,周而复始,努力做到消防安全在3个层级的网格化管理中万无一失。

除人工巡查外,还运用智能化巡查检查手段。记者来到消防控制室时,工作人员正通过“云瞳”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各楼层进行巡检。有了中海集团云筑智联管理平台和“云瞳”的助力,楼宇成功实现重点岗位离人报警、通道扫描对比、红外温度报警三大功能。同时,中海国际中心还利用智能电子巡更机与太原消防研发的“消防源”App相结合,在公区和客户内部建立“电子定点、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点线面结合”的巡查网络,让楼宇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

“人工、智能强强联合后,我们通过全覆盖巡查、全方位督查、不定期抽查,建立物业与客户‘双向叠加管理’的巡检制度,实现隐患清零‘五查’‘五落实’。”高小旦补充道。

一个响应圈 为安全全力以赴

“1、3、5+航空”的“空地一体”消防应急救援体系,是中海国际中心提升“初战控火”能力的亮点。在探访中,记者了解到,楼宇内早已根据应急处置需求及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要求,设置了1个微型消防站总站、2个分站和130个消防应急箱,成功构建了“一总、两分、百点”初期火灾应急处置模式。与此同时,还建立了“1、3、5”应急响应机制,实现了起火部位“第一响应人”与就近员工“1分钟响应”,微型消防站“3分钟响应”,辖区消防救援站“5分钟响应”。

在加强“攻坚制胜”上,中海国际中心与山西康汇航空运营有限公司达成“消防+直升机”战略合作,按照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4+X”响应模式,建立超高层建筑“空地一体”救援体系。

在中海国际中心,记者还看到许多未雨绸缪的设计。比如,防止烟雾蔓延的剪刀梯,位于楼层中部“上抽下输”的消防水泵,便于紧急救治的AED急救箱……方方面面,都体现着太原消防和企业在超高层建筑防火中的细致、智慧与坚定。

本报记者 高洁/文 傅国辉/图

版式:李湉舒

山西法治报

更多平台了解一下

山西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山西法治报

微博官方号

山西法治报

学习强国号

山西法治报

抖音官方号

原标题:《现场会试点|中海国际中心:多维度立体化的消防自主管理格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