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电影和诗歌中的无尽 |贝托鲁奇电影随笔《我的无限痴迷》中译本首次出版

2022-09-30 16: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他是意大利电影的最后一位皇帝,

所有史诗和所有玩笑的领主。

——吉尔斯·雅各布

(戛纳电影节前主席)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Bernardo Bertolucci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意大利电影大师,凭电影《末代皇帝》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最佳影片、金球奖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在2011年第64届戛纳电影节上获颁荣誉金棕榈终身成就奖。他留下了诸多影史经典,其作品擅以极具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探索身份、道德、欲望与爱的种种边界。

1941年3月16日,贝托鲁奇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他的家庭文化氛围浓厚,可以说,他是一个“艺术的孩子”。父亲阿蒂利奥是帕尔马一所高中的艺术史老师,还是一个诗人,家中往来皆鸿儒,吉奥乔·卡普罗尼、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等都是其家中座上宾。

起先,贝托鲁奇是一位诗人——“在我们家里,总能在各种最古怪、滑稽和意外的情形下听到一个词,就是‘诗意’。我与诗的接触开始得非常自然:我想模仿父亲,而且在人生的某个时刻之前,我一直带着那种小孩的‘子承父业’的心态,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做一个诗人,就像农民的儿子做农民、木匠的儿子做木匠、消防员的儿子做消防员一样。”

于是,大约六岁时,贝托鲁奇学会了写字,从那时起就开始写诗。他的老奶妈那里有一本小册子,上面有他最早时候的诗,字迹还非常稚嫩。在六岁到十二岁间,他都在按韵律写诗,极力模仿在学校里读到的那些作品。

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都在乡下度过,充满平静、幸福和魔力,充满了奇思妙想和嬉笑打闹,充满乡野的气味。十二岁时,贝托鲁奇举家迁至罗马。他的父亲希望能和当时罗马的文艺界保持接触、建立关系,但对年轻的贝托鲁奇来说,从乡下搬到大城市让他很受伤,“有点像降落到了敌方的阵营里”。从那以后,他就没再写诗了,“因为感到一种抗拒”。

来到罗马后,父亲阿蒂利奥开始为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三台工作,同时也写点艺术评论,并为一家叫作《星期四》的报纸撰写和电影相关的文章。而停止写诗后,贝托鲁奇转向了电影院,他几乎每天都去电影院,而且经常是一个人去。那或许代表着某种逃离与追忆:“在乡下时,电影代表逃离乡村;而现在我在城里,某种意义上,电影又意味着回到乡村:它可以给我两个小时,去躲开周围的世界。”

贝托鲁奇与《偷香》女主角

丽芙·泰勒 、男主角杰瑞米·艾恩斯

十五岁时,在卡萨罗拉的一个漫长夏日中,贝托鲁奇拍了他的第一部短片《缆车》(La teleferica)。几个月后的冬天,他又拍了第二部,《猪之死》(La morte del maiale)。但追论转为拍摄电影的缘由,他只是简单地说:“或许是因为我不再写诗了,于是告诉自己:哎,不写诗了,我要去干另一件事,我要拍电影。”

另外,贝托鲁奇坦陈,诗人之子的命运,难道不正是始终尝试用视觉来表现父辈用文字描绘的内容吗?诗歌和电影,一个用以自我表达,用以讲述生活的部分和内心中跌宕起伏的、具象化的完美平衡,一种像呼吸和走路一样自然的、奇迹般的共生关系,足以提供灵感和创造力上的非凡机遇。

贝托鲁奇在电影一域的成功极为辉煌,而在各种间隙中,他仍会以(有非常出色的分析能力和直觉的)电影评论人的身份写作一些文章。他对影片的阐释并不是着眼于字面上的情感和动机分析,而是聚焦在那些催生了影片的情感和情绪,以及那些使他迫不及待地将拍摄计划付诸实践的情感驱动力。而他谈论的不仅仅是他的电影,更准确地说,还有一种他对电影和世界的观念。他所谈的,是他的“电影—冒险”和“电影—发现”。

贝托鲁奇执导《巴黎最后的探戈》海报,1972

新书速递

《我的无限痴迷》汇集了贝托鲁奇从影四十余年中撰写的重要评论文章,字里行间充满回响和暗示,行文简练而引人遐思,又像他的电影画面一般恣肆而生气蓬勃。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立足于贝托鲁奇自己与其最爱的导演的作品,窥视着自己作为创作者与旁观者的经历,书写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展示了这位电影大师卓越、激情并充满创造力的一生。

本书由雅众文化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出品,是雅众·电影系列重磅新品,获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资助翻译,由著名设计师孙晓曦操刀装帧方案,采用纹理细腻的艺术纸专色烫印,护封手感舒适,显色优雅;内封简约大方,彰显经典本色。

而对于读者来说,除了文本本身的丰富,同样令人心喜的是,贝托鲁奇的文字总也指向那个由创作者和观众共同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因为相同的激情而得以维系,他们都是戏梦人,一群因共同的回忆和秘密语言去进行交谈、彼此理解的人。那些是一段段属于个人,同时也属于一代人的历史,比如一部电影中的光线、帕索里尼的第一台移动摄影推车、《巴黎最后的探戈》拍摄现场中与马龙·白兰度的近身接触、雷诺阿的那扇打开的门,等等。

口令,图像的闪烁,存在于未来的梦想家和现在的梦想家之间的合作信号,永远的戏梦人,顽强地追求着最后的奇迹:在电影和诗歌的无限中,去改变或试图去改变生命的有限。

《我的无限痴迷:贝托鲁奇电影随笔》

[意]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著

文偲 译

雅众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原标题:《电影和诗歌中的无尽 |贝托鲁奇电影随笔《我的无限痴迷》中译本首次出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