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路玉宝:如何推动美丽学校建设

2022-09-30 11: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路玉宝  北京昌平区巩华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美丽学校要体现理念之美、环境之美和课程之美。基于此,学校教育应以美为旗,不仅追求环境的雅致趣美,实现无痕的熏陶、无言的教育,而且课程的开设和实施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都应富有情感、充满美感,充分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用美的教育成就师生美的人生。

一、如何理解美丽学校

美丽学校,是指学校的内在文化和外在环境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感受,包括学校环境优雅的自然之美,师生健康快乐的和谐之美,教育文化温馨的人文之美,等等。从内涵上讲,美丽学校应该有三个层面的属性:

(一)理念之美:营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一所拥有理念之美的学校,是育人为本的学校。学校能够将教育与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精神塑造美的人、以全面发展的广阔视野培养美的人。

一所拥有理念之美的学校,是整体育人与个性发展相协调的学校。在育人的过程中,不仅要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学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使学生的身心、智力、情感、意志等得到整体性发展,还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个体潜能的开发。还要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以不断发展,实现其独特的创造价值。

一所拥有理念之美的学校,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学校始终把自身的发展建立在校长与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基础上。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动态管理,从根本、从全局进行谋划,科学制定具有长远生命力和效力的举措,能够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下开展、落实各项工作。

(二)环境之美:建设美雅和谐的生态校园

建设美丽学校,要以建设美丽的校园环境为起点。学校环境是师生最直接接触到的文化载体,美丽优雅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我们除了要关注表面的观感,还要追问是否深度地表现了学校的教育哲学。在美学视角下,教育者应更加注重对学校整体环境的构思,对风格与色调的搭配和统一,以及对线条设计的流畅性。这些都是对美的诠释,对教育的表达。

(三)课程之美:打造书香求知的优质学园

美丽学校的落脚点应该是美丽课程。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特色课程,课程教学的实施都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教与学当融汇爱与美,以美育美,培育学生的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和人文情怀。美在课程,美在课堂,美在师生各美其美,美在师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等。学校应该视课程为师生的一种生存和成长方式,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创建以人为本、多元文化融合的多彩美育课程,通过丰富、有特色的课程激发师生的潜能,让每一名师生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真正发展。

二、如何推动美丽学校建设

(一)学校环境熏陶美

学校环境是无声的教育,一个整洁优美、宁静有序、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必然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笔者担任校长的第一所学校是山区的流村中心小学。学校所在的流村镇是北京市昌平区西部的一个文化古镇,村落文化对学校的影响和渗透从学校大门上飞檐斗拱的造型就可略窥一二。进入学校后,各种绿色植物在这里恣意地生长,学校俨然成了一个精致的“生态园”。

随处可感的文化味儿,则让学校更加丰满醇厚。办公室和各教室都是以“听雨轩”“石头坊”等颇具诗意的名称来命名,连接这些区域的是一条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教室外面挂着“说文解字”的知识板,在窗台和走廊间则摆满了师生们亲自创作的“石头画”。学校有两个“校宝级”百年老“物件”——一棵古树、一座古庙。古树是银杏树,500多年了却仍然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学校为了让师生们传承银杏树这种淳朴、厚重的品格,所以把校徽的主题选定成了一片银杏叶。古庙是清道光二十四年建成的关帝庙,老师们把“银杏书院”建在“关帝庙”里,让孩子们有了近距离触摸历史的机会。

(二)课程活动提升美

富有美育气息的课程活动,可以提升师生的审美素养,帮助师生实现生命的真实成长,一同迎接美好的未来。笔者担任校长的第二所学校(巩华学校)是一所城镇学校。我们立足学校特色构建了两级(基础级、拓展级)、四层(巩守初心、筑梦芳华、夯实学力、绽放个性)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梦想农场”“巩华古城”“沙河湿地”三大品牌课程。

小学正是一个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乡村学校如何让学生们记得乡音、念得乡土、留得乡情?流村镇如此丰富的历史、自然和民俗资源如何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学校将课程活动目光锁定在了“汉字”上。在老师的带领下,流村中心小学将“中国方块字”作为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的核心,以流村镇的自然环境、历史风俗不断拓展“字课”的广度和深度,让孩子们开始对自己的家乡感兴趣,对周围熟识的环境产生新思考。学校“立人字课”的内容已经涉及“武”“路”“竹”“鼓”等字。孩子们练“武”艺,探古“路”,诵“竹”诗,学龙“鼓”,每研究一个字,对家乡、对民族的文化就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于脚下这片土地的感情也更加深了几分。

(三)文化精神育人文美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以及生生不息的生活样态,每个学校也有自己的“学校密码”。美丽学校是一种学校个性之美,学校的个性是学校的文化气质。在巩华学校我们坚持文化立校,用美的文化营造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在推动美丽学校项目建设中,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1.突出美的文化主题:筑梦教育

巩华学校在环境建设中深度融合“筑梦教育”理念,做到可视化呈现,将校园文化凝结在每一块砖瓦之间,实现校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统一。在理念思想层面,校长首先要科学解读“筑梦教育”的办学理念,让师生充分知晓和践行。同时深入思考“筑梦教育”的系统化实施,关爱每一个师生的发展,让师生共同参与,逐步凝炼和确立校训、培养目标、价值认同和共同愿景。

2.统一审美色调:橘红色系

在筑梦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巩华城,我们将校园主体建筑统一了一个色调,橘红色。在我国,橘也作“桔”,与“吉”字音相近,因此被视为吉祥物,以橘喻吉,象征着巩华城尊贵的皇家气派,寓意追梦少年向光而行。

3.围绕一个重点:激励浸润

自律与勤奋是学生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两种优秀品质。为了将“筑梦教育”理念深入学生内心,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立德课程争章活动,设立了“自律章”“勤奋章”“健体章”“节约章”“劳动章”等内容,争章活动及时地激励了追梦少年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与进步;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还设立了“小花猫”督导岗,统一订制了特色袖标与指示牌,每个课间,各班门口“小花猫”指导员娴熟的指挥手势,楼道内美观、精准的“小花猫”指示牌都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这风景让立德课程如春风细雨般浸润了追梦少年的心田。

4.形成一个系列:梦想系列

我们精心设计了梦想系列校园文化:“梦想大道”,引领师生走进校园,开启新的一天;“梦想乐园”,释放孩子们的天性,展现童真;“梦想农场”,师生共同亲近自然,体会生命之美;“梦想剧场”,激发师生想象力的光火,体验人生百味;“梦想广场”,鼓励师生立下远大的志向,自由畅想;“梦想空间”,点燃师生运动的热情,活力四射;“梦想殿堂”,搭载师生梦想的小舟,畅快翱翔。

5.落在一个阵地:梦想课堂

课堂始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经过我们的不断研发与实践,形成了具有筑梦教育特色的课堂文化,即倡导高阶思维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可视化学习策略,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落到实处,以此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助力培养志趣、乐学、担当的追梦少年。

6.完成一个计划:鸿鹄计划

巩华学校在“筑梦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制定了学生成长“鸿鹄计划”,最终使学生拥有“一二三四”的鸿鹄素养(核心素养),即“一个信念--追梦信念”“两大品格--自律和勤奋”“三项能力--思考、实践、表达能力”“四种意识--健康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共情意识”。以“鸿鹄计划”为导向,通过“筑梦课程”促进学生的成长。

7.实现一个目标:师生发展

在“筑梦教育”的引领下,我们潜心办教育,以让师生幸福和谐地发展作为长期追寻的目标。在努力实现学生文学梦、体育梦、科技梦、艺术梦的过程中,学校获得北京市足球特色学校、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北京市奥运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冰雪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师生的各项“筑梦”成果在校园里可视化呈现。

在美丽学校建设过程中我们遵循四个原则,一是价值理念是美丽学校建设的灵魂;二是儿童立场是美丽学校建设的核心;三是师生发展是美丽学校建设的追求;四是和谐自然是美丽学校建设的方向。我们深信美的教育通过学校的理念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环境建设等方面来实现。

作者:路玉宝(北京昌平区巩华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骨干教师、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优秀少先队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优秀音乐教师,北京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专业委员会、小学教育研究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著有《筑梦教育》《筑梦成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