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寒假作业增加个性化内容,人民日报:应避免家长越俎代庖

王传奕/人民日报
2018-03-01 06:54
教育家 >
字号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不少家长发现孩子们的假期作业不再只是传统的做题、写日记、背诵课文,而是增加了体验式和个性化的新内容,如品尝当地小吃、学唱春晚歌曲、帮父母做家务等,使孩子们在完成作业时既有收获也有乐趣,受到了家长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但也有家长反映,有些个性化假期作业对孩子而言过于复杂,令学生和家长有些犯愁。

某小学让一年级的孩子收听《红楼梦》评书,结果年纪尚小的孩子们被鸿篇巨制吓倒,对名著产生了抵触心理;还有学校让三年级的孩子录制一段专题视频并剪辑,由于孩子们凭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最后全变成了家长的任务……当个性化的假期作业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超越学生的实际能力,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是科学性极高的工作,既要有良好的初衷,更要辅之以审慎和科学的举措,把握尺度与分寸,唯此,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个性化作业的布置,一方面需要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另外一方面,也要基于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

当然,对于这类体验式的个性化作业,学校还应当给孩子和家长们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即更注重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收获,而非最终的成果展示。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鼓励孩子们尽可能独自完成作业,避免家长越俎代庖,从而真正达到让孩子们领略实际生活、体味成长乐趣的目的。

(原题为《个性化作业也要“巧”和“好”》)

    责任编辑:张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