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华人在小国的大影响

2022-10-03 17: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作者:高广灵

1974年初进入外交部,先后在驻日本使馆、纽约联合国总部秘书处、驻泰国使馆、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纽约)、驻牙买加使馆、驻苏里南使馆和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任职逾20年。

音频

正文

在中南美洲,有一个名不见经传、被称为“苏里南”的小国,历史上曾为荷兰的殖民地。就其地理位置而言,本应属于南美洲,因为其坐落于南美大陆的北端、毗邻巴西。但它却舍近求远地把自己定位于加勒比国家,执意要入伙加勒比诸岛国,成为加勒比经济共同体中的一员。

苏里南行政区划

这个只有区区50万人口的小国,大约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普通县,其国土面积竟达16万平方公里之多,是其原宗主国荷兰的4倍。

广袤富饶的原始森林、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取之不尽的山珍海味、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使之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河流水系最多、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开发部分只约占其国土面积的10%,其余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是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流域浩瀚的原始森林。

华人先民的足迹

就是这样一个常常被国人误以为在非洲的小国,却于1853年迎来了第一批黄皮肤的华人。他们的登陆地点为新阿姆斯特丹。

新阿姆斯特丹位于苏里南河畔,是当年荷兰人守护苏里南(时为荷属圭亚那)的一处要塞堡垒,河岸上几尊当年列强争雄时使用过的大炮,如今仍气宇轩昂地矗立在炮位上,直指大西洋的方向。

新阿姆斯特丹景色

临河而居、风景秀丽的新阿姆斯特丹小镇的河边,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系为纪念华人抵苏150周年而建,以此见证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记录一个半世纪以来华人在此地的沧桑往事。

碑文写道:“一八五三年十月二十日,在这块被称为‘新阿姆斯特丹堡垒’的地方,住有第一批来自中国的合同工人,他们在这里建造了各式各样的种植场,从此这些华人就在苏里南开始创业生根。”

苏里南华人纪念公园石碑

当年,一批只有18人的契约华工(即合同工人,其中4人不幸死在途中),从远在亚洲的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来到苏里南,这就是第一批来此的华人先民。

其后,一批又一批的华人,先后从广东、澳门、香港来到这里。那时,他们与从非洲贩到这里来的黑奴一起,在政府经营的种植园从事种植业。

由于人手不足,劳动强度大,过着与黑奴并无多大区别的牛马一样的生活。劳动力的短缺,加之非洲黑奴因忍受不了奴隶主的残酷折磨而大批逃离或死亡,为补充劳动力,又有新的华工相继来此。

早期华人落地生根后一般与印尼裔女性或黑奴后裔女性组成家庭。他们的后人是混血华人,被称为土生华人。

那时来苏的华工全部为男性,生理上的需要,当然也为繁衍生息、传宗接代,同时也需要产生劳动力后备军,他们不得不与异族(主要是黑人)女子通婚生子,成为苏里南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国度的组成部分。

华人的社会地位不断上升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从当年的十几位华人在苏里南这块土地上落脚开始,华人数量不断增加,如今已达5万人之多,在这个不足50万人的小国,华人竟占了1/10。华人是来苏里南最早的族群之一,比印度人还早七八年。

最初来苏的华人主要是广东的客家人。先来的人落下脚后,看到了这里的发展空间,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便一批又一批地把家人、亲友、同乡接了过来,携手闯荡江湖,繁衍生息。

第一批客家人

早在1880年成立的苏里南最大的华侨华人社团“广义堂”,已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130多个春秋。它的历史,就是一部旅苏华人自强不息、扶危济困、生存与发展的真实记录。

成立于1880年的广义堂,

是苏里南历史最悠久的华人社团。

具有远见卓识的客家先驱们,正是看到了团结起来才有力量、组织起来才有影响,毅然决然地成立了侨团。此后,华人越来越多。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发现来苏里南的已不再只限于客家人,福建、浙江、海南、山东、东北等地的非客家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机遇,国内想出来闯一闯的人骤然增加。迄今,来苏的新移民中,仅浙江人就达7000人之多,从而改变了苏里南客家人一枝独秀的格局。

华人族群不断壮大

不能不佩服这些人的胆量,一个多数国人叫不出其名,也不知其在何处的小国,离中国万里之遥,且跨海越洋、无陆路相连、语言不通,竟然也敢贸然一闯。正因为有了这些勇敢的弄潮儿,才使华人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得以在海外传承中华文明和民族文化。

如今的苏里南,不仅有了华人自己的中文电视台、中文报纸、中文学校,还有规模不小的体育场。与此同时,华人的参政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近些年来,华人中的佼佼者有多位当选国会议员,跻身于政坛,他们为华人奔走呐喊,让当局了解华人的关切和心声。历史上也不乏华裔总统、总理、内阁部长和国会议员。

1980年军人政变后,华裔陈亚先就被推选为苏里南总统,来自中国广东惠阳,是苏里南共和国历史上的首任总统。

随着旅苏华侨华人的增加,以及籍贯的不同,更多的侨团或同乡会次第成立起来,如今已有十几个,在苏里南社会形成了一支不可低估的群体。

华人为苏里南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前所述,最初来到苏里南的华人身份是契约华工,有约在先,毕竟有别于黑人奴隶,因而5年合同结束之后,他们便是自由之身了。

这些人中的一部分没有选择返回故乡,而是留了下来,并与当地人通婚,成家生子。有人继续从事种植业,而更多的人则改行做了别的。当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他们便独立门户,做起了买卖、开业经商,这就是华人商铺的雏形。此后,来苏的华人基本上走的都是从打工到经商这个模式。

曾几何时,苏里南的商铺是印度人的一统天下,老板几乎全是印度人,而华人只有打工的份。如今则完全不同了,大批的集装箱源源不断地从中国(或转口)运抵苏里南,大大小小的华人商铺、餐馆、工厂随处可见,遍布苏里南的城市和乡村,一些商铺索性直接用中文作为店名,如循义公司、志军餐馆等。

上图:苏里南中国餐馆

下图:苏里南华人街上的金店

在苏里南,据说各类华人商铺达4000余家,其中约半数在首都帕拉马里博。有人说苏里南的超市80%-90%为华人所开,虽然不免有些夸张,但相信70%-80%应不过分。而且华人已不满足于只开超市、餐馆,还开始涉足于更多行业和领域,如金融业、木材开采与加工、进出口贸易、建筑装修、饮料生产、渔业水产等,以及黄金的开采与经营,甚至跻身于铝矾土、石油等采矿业。

华人的勤奋节俭、中国商品的强劲竞争力,使印度人望尘莫及。这些商铺的存在,既活跃了苏里南市场,又丰富了百姓的生活,日常生活中所需的一切几乎应有尽有。加之苏里南经商政策比较宽松,只要申请一个营业牌照,几乎任何商品都可以经营,致使每个超市都是包罗万象。

这些物品大都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或者转口于美国的迈阿密。即使不是华人商铺,货架上也同样摆满了中国货,中国产品成为这里的抢手货。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华人商铺,没有“中国制造”,苏里南人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从十几年前开始,一些中资公司陆续进入苏里南,在很多领域都有了一席之地,譬如以修路为主的“大连国际”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在他们到来之前,苏里南没有几条像样的公路,这些年来,大连国际为苏里南修建柏油公路达千余公里,并且其公里数还在不断增加,新的建设项目也在进行当中。

如今,他们已不再拘泥于一条“路”,正向多领域、多项目扩展,例如接过了建造低造价住房的工程,直接造福于苏里南下层人民。

2017年10月11日,中国驻苏里南大使张晋雄、苏代总统阿丁共同出席中国援建苏里南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开工仪式。

由于大连国际为苏里南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慈善方面做了大量的好事,在当地有极好的口碑,且影响不断扩大。特别是在首都帕拉马里博,它几乎是家喻户晓,据说只要报上大连国际的名号,连违章司机都可免吃罚单。

其他公司,诸如“中木”在造船方面、“中水”在渔业方面都有自己的不凡表现。中国的企业为苏里南建造了多个标志性工程,如外交部大楼、安东尼体育场等。与此同时,它们也为苏里南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

中国政府援建的新苏里南外交部大楼,成为帕拉马里博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大楼临街一侧,完整地保留了荷兰殖民时期老建筑原汁原味的风貌。

苏里南本国除了农业和一些矿业外,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制造业能力很差,旅游业也不发达,因而就业机会并不多。华人商铺和中资企业雇用了大量的当地人,每家少则两三人,多则几十人。那么多家华人商铺和中资公司,可想而知,给当地提供了多少个就业岗位。仅“大连国际”一家就雇用了几百个当地工人。

如果没有华人商铺和中资企业,我敢说,有一大批人会失业,带来诸多难以预知的社会问题。

华人社团和中资机构对苏里南的慈善事业也是贡献斐然,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为当地公益事业和公益活动提供了大量资助和支持。

华人影响不可小觑

由于华人为苏里南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地位也在不断上升。苏里南有大小40余个政党,各政党或政党联合体,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谁也不能轻视中国的分量。

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华人在苏里南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无论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还是从政治上考量,都是可以借重的群体。因此,不管谁上台,都一定不能轻视华人。

苏里南春节庙会

近些年来,无论是中国大使馆的重要活动,还是华人的重大节日,苏里南的头面人物(总统、副总统、议长及各重要部长等)大都参加。2010年中国大使馆的国庆活动,新上台的各方面首脑、政要,从总统、议长到各部部长几乎悉数到场。这是前所未有的,即便是在此地颇具影响力的美国,也未曾享受过如此殊荣。

历年华人社团举行的春节活动,总统一定会到场祝贺。2010年春节(笔者刚到任不久),前任总统费内希恩一天之内赶场参加了几个主要侨团的节日庆祝活动。2011年也不例外,新上任的总统鲍特瑟亲率议长和多位内阁部长参加最大华人社团——广义堂的春节活动。

多民族的苏里南与中国春节

不仅如此,在苏里南华人社团和中国大使馆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首次将中国的春节列为苏里南国家公共假日,让苏里南人与华人一道共享假期。这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决定,这样,在苏里南这个中南美洲小国,华人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假日。

为了这个来之不易、值得庆贺的公共假日,旅苏各主要侨团都举行了比往年规模更大、更加隆重热烈的春节活动。特别是广义堂,一场多达198桌、声势浩大的春节招待会,场面十分壮观,2000多人占满了现场所有可利用的空间。

原标题:《华人在小国的大影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