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万里归途》:重现撤侨还乡之路,亦是主旋律叙事新变之路|影评

2022-10-07 21: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郭璐洁 文学报

今年国庆档期,《万里归途》以七天破9亿的态势(票房统计截至10月6日15时)、豆瓣开分7.6的良好风评,成为当之无愧的领跑者。这部改编自利比亚撤侨事件的电影缘何名利双收?主旋律类型片又如何从宏大叙事到个体小我实现成功转化?本文作者从视听共鸣、情节编排和人物塑造三点切入展开了分析。

影评

众志凝魂,希望执灯

文 / 郭璐洁

《万里归途》的叙事非常清晰,表现张力极强,而将宏大的叙事与真实的场景无缝衔接,离不开视听效果的配合。影片不吝使用冲击力巨大的残酷混乱场面来表现战争的惨烈,亦屡次通过质感强烈的西域音乐来引人入胜。配乐与场景紧密贴合剧情的发展,带领观众全身心感受着努米亚这个战火纷飞的地方。

《万里归途》的故事多次纯粹地“用镜头说话”,通过紧锣密鼓的剪接和天数的计算来表现撤侨行动的紧张感,同时利用蒙太奇手法,充满意境地交代剧情的演进。例如开场镜头,黄沙遍地、狼烟密布,唯有一条公路笔直向着遥远的彼方,一幅压抑迷濛的异域风景图。倏尔,镜头跟随汽车来到路的两旁,惨烈现场令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而后切换远景,苍茫的平原之中,在天幕下显得无比渺小的汽车,朝着前方疾驰而去……奔向刀山火海,这是一场从开头就注定荆棘密布的道路。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下,苍凉而充满决绝的故事就这样写下了第一章。一行人远去的背影,与之后的战火纷飞、哀鸿遍野一起,共同将观众带进那个血泪交织、危机重重的战场。

在撤侨过程中,群众在沙漠里艰难跋涉的图景触目惊心。人群在沙丘、遗迹与平原穿梭,如同古代商队千里行走的画面,配上法提玛朗诵“一千零一夜”的纯净声音,极富英雄史诗感,不禁让观众想到那些西部冒险传奇,传奇里的主人公拼尽全力,只为寻找一个“宝藏”,或是完成一项挑战,完成一个堪称奢望的命运转折。然而现实中却并无“神”赋予所谓的柳暗花明,有的只是两位外交官对于未来的担忧分歧,和人群闪烁明灭的渺茫希望。

人在战争和自然的双重压迫下固然弱小如斯,但群体、信念与意志的力量无可匹敌,也许这就是那些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那定然是“提心吊胆”。电影的情节编排高潮迭起、动人心魄——一波三折的撤侨进程、危机四伏的环境,戏剧化的冲突一直在打断撤侨行动的正常进行——它们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互损”片段、一幅胜利在望的曙光图景,抑或是一场即将爆发的激烈争论。在明确以“救援”为核心的主体框架中,插入若干不定期发生的冲突片段,为真实性和紧张感增色。发展到影片后期,甚至可以确定每一个看似祥和场面的背后都暗藏杀机,但何时发生、如何演进,仍然是吸引观众聚精会神、自发思考的问题。

除此之外,精心编排、环环相扣的细节也是促使全片叙事完整翔实的因素之一。“面具戴久了,就摘不下来了”,这句话历经哈桑、宗大伟、成朗等多人之口,每一次表达的具体含义都有所不同,唯一不变的,是凸显了外交官在紧张局势的压迫下,仍然选择秉公持正的铮铮铁骨;反派穆夫塔曾在电视报道等细节中多次出现,真真切切具有实感的视角,刻画着他的心地之毒、手段之狠、威胁之大,进而暗示着撤侨之路的万般艰难;多重叙事线的引入,使得观众既能在局部以第一人称与剧中人感同身受,又能从国家、亲历者、局外者等多重角度全面地了解这次撤侨行动。这像是一部以电影手法拍摄的纪录片,并不会刻意进行煽情描写,而是通过不紧不慢的情节叙述,来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对人物的深入刻画也是影片的亮点。宗大伟是全片的第一核心人物,有些“滑头”,幽默、老练、机警、八面玲珑,却不失正气。他在高低各界之间灵活游走,像条足智多谋的狐狸,活脱脱一个游刃有余的交际大师。作为外交官,他和边境官哈桑的斡旋非常值得品味——两人对足球的讨论象征着边境线问题的不容置疑,“守门员”与“边境线”的讨论耐人寻味,最终宗大伟用沉着、耐性与真诚打动了说一不二、行为严谨的哈桑。起初双方针锋相对,哈桑万般刁难宗大伟,给出的条件极尽苛刻,使得后者气恼交加。随着故事的推进,双方隔阂逐渐消解,最终成为可以互相打趣的朋友,乃至哈桑遇难时让观众为之扼腕叹息。而宗大伟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对身边人的感染能力,也都在这场交锋中展露无遗。

宗大伟的另一场高光戏码,在结尾与叛军首领决斗的场景,同样展现了他作为国家形象代表的铮铮铁骨和无限勇气。也许观众知道他将会活下去,却没有人不会为他捏一把汗。他的镇定背后隐含对家庭的牵挂,洒脱之下也隐含对命运的担忧,但时局的变动却促使他不得不成为这次撤侨行动的主心骨。与此同时,身经百战的他又深知效率的重要性,能走捷径就尽可能去走,以免多生事端。这也是让他与搭档成朗产生矛盾的根源。

青年外交官成朗,鲜活、体面,有着年轻人特有的热血斗志和中国外交官泾渭分明、底线分明的硬气,但却在某些事上冒进耿直、死板幼稚,眼中容不下一粒沙。他与宗大伟从互相不理解到携手并进的转变,不仅是二人互相磨合妥协的过程,更是其自身飞速成长的过程。成朗在故事里遇到五次突发性转折,每一次转折都对他和宗大伟的关系影响颇深——出场拍摄战地实景视频被抓,宗大伟交罚金息事宁人令其十分不爽,埋下了意见相左的线索;战火纷飞见证残酷场面,颤抖的手暴露了他的迷茫恐慌;与宗大伟决裂,想告诉民众“真相”,未及开口却被子弹击中防弹衣,大难不死的经历令其开始飞速成长;与宗大伟分兵后又会合,喜极而泣,他的态度开始有根本性的转变;最后,他对乱军头领大声喊话,不仅救了宗大伟,也使自己得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自始至终,他手中的摄像机,也陪伴着他,见证他从偷拍被发现的新人,一步步成长为可以拿着关机的仪器,大声喊出“真相永远不会被掩盖”,凭借急智和勇敢力挽狂澜的外交家。毋庸置疑,正是这五次转折,将这个人物的成长弧光清晰动人地表现了出来。

成朗习惯于理想化思考现实并做出抉择,宗大伟则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追求最理想的结果。其实二者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在生死攸关的刹那,经验和历练永远不会说谎。经受重重磨炼的成朗,最终也扛起了国家与人民给予自身的重任,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另一对处于命运漩涡中心的角色,是白婳和被她收养的小女孩法提玛。

白婳是不幸遇难的外交官章宁的遗孀,性格坚韧,充当着一众侨胞领导人的角色;而其养女法提玛则不仅是中努人民友好合作的见证者,更是超越国界种族的大爱的象征。也正因如此,法提玛一直主观或被动地扮演着命运讲述人的角色。《一千零一夜》中的寓言从她口中说出,隐喻着路途艰难,也表现勇者无惧的坚定意志;亡故养父的平安符在她手中传承,燃起不灭的希望之火;结尾的冲突因她而起,在推进剧情、渲染气氛的同时,也成全了宗大伟的高光戏码,表现了中国人博爱、坚韧、勇敢的高尚品格,升华了全片的主题。

影片的人物,刻画均较为到位。宗大伟和白婳代表着外交阵营的中坚力量,经验丰富,虽然有些“老江湖”,却永远坚守内心的明确底线;成朗等青年象征着希冀、未来与蜕变,同时存在“愣头青”“正义过度”的弱点;法提玛则代表着纯洁、信念与希望,同时也有着脆弱的一面。而宗大伟的妻子陈悦、杀身成仁的努米亚车夫瓦迪尔、在牺牲前为朋友亲人传递平安希望的大使章宁,以及百余名华侨民众……形形色色的人们一同为家为国努力着,虽然由于剧情详略编排并未着重突出,但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众志凝魂,希望执灯。《万里归途》的故事通过描绘不同身份、经历、年龄的人物所经历的事情和做出的选择,以小见大,既真实再现了在危机面前人们由无措、争吵、个人主义到合作、理解、携手并进的成长,又表现了在家国面前,人民以集体利益至上、同仇敌忾的中国精神——身份地位、经历和性格各不相同,却都为带领同胞还乡的唯一目标而努力着。通过一系列描绘编排,《万里归途》也完成了主旋律类型片从宏大叙事到个体小我的成功转化,为主旋律类型叙事拓展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原标题:《《万里归途》:重现撤侨还乡之路,亦是主旋律叙事新变之路|影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