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话剧《英雄儿女》,彰显上海的英雄血脉

澎湃评论员 东平
2022-10-07 08:0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英雄王成的呐喊再一次响彻人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的大型话剧《英雄儿女》,10月6日至1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正式上演,这是这部经典电影首次搬上话剧舞台,也是“英雄故乡”礼赞自己的优秀儿女,红色上海深情吟诵光辉史诗。

经典电影《英雄儿女》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这次运用独特的舞台语言重新演绎。传奇再一次被述说,红色血脉被赓续。70年前,一群年轻人为了国家、为了和平在战场上浴血拼杀,如今上海年轻的文艺工作者在舞台上深情演绎那一代人的无畏,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不朽精神的颂扬。

舞台上,声光电配合,艺术地呈现历史岁月的精彩一页;演员全情投入,台词穿越时空;舞台下,观众心潮澎湃,与英雄人物同频共振,很多观众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英雄儿女》上演,仿佛让英雄王成回到了故乡,重新与上海青年对话。

是的,人们不会忘记《英雄儿女》里的上海元素:英雄的王成是上海工人的儿子,英雄的王芳是喝着浦江水长大的,英雄的父亲王复标老人,作为上海闸北老工人在暗夜里毅然抚养了革命者的后代,王政委从上海出发去拥抱更宏大的红色巨浪……那一场70多年前的“共和国第一战”,上海留下了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那一场震撼世界的大战,也淬炼升华了上海的城市风骨。

你或许不知道,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上海有18000多人报名参加志愿军,在全国25万报名参军者当中,每8个人中就有1个上海人!仅一座复旦大学踊跃报名者就达800余人,化学系的陈冀胜和8名同学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防化学兵。有奋斗就会有牺牲,最终有1683名上海儿女牺牲在了朝鲜,他们很年轻,再也没看过一眼南京路的繁华。“英雄王成”是艺术形象,背后是真实的为国捐躯的上海青年。

这是一座英雄城市对祖国赤诚的表白,这是上海儿女用鲜血书写的人间正气歌,繁华的上海不仅有十里洋场的霓虹闪烁,更有慷慨赴国难的担当和责任。上海是谦和的,上海也是热血的;上海是包容的,上海也是英勇的。

在那一场大战里,上海人民誓言“前线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上海的江南造船厂、上海钢铁公司、申新九厂等企业,捐出“江南号”“上钢号”“申九号”等一架架飞机;上海育才中学师生发起了“万发子弹捐献运动”;无数只打着“赠给最可爱的人”字样的搪瓷杯,从上海老师傅的手里走向战场;上海支前汽车司机共有13批1007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周信芳、袁雪芬、盖叫天、丁是娥、石筱英、周小燕等上海滩的名角儿,冒着敌人的炮火,进坑洞、上前线,参加慰问演出……彼时,三千里江山呼啸的朔风,和滚滚浦江水有着一场历史性的对话。

一寸河山一寸血,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中国人懂这个道理,上海人自觉担起责任。今天,《英雄儿女》被搬上舞台,就是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英雄力量。英雄,是民族最光辉的坐标;英雄,也是一座城市最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纪念英雄,才会激发更多英雄壮举;不忘英雄,才能让我们知道初心所在。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英雄儿女》编织起城市的红色经纬,英雄王成写就了上海的红色底色。话剧《英雄儿女》首演,在英雄城市唱响了英雄赞歌,礼赞上海这座英雄城市。

浦江悠悠,奔腾向海,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这里也培育出许多王成式的英雄儿女。70多年前,一个上海年轻人喊出了“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历史最强音,如今的上海正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化作奋斗动力,谱写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责任编辑:沈彬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