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拔过600斤重的河,终于懂得了朝鲜族人的“狂野”

2022-10-11 07: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金秋季节,风吹麦浪,生活在吉林省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的人们又迎来了大丰收。

这个地处长白山腹地的小县城,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全县总人口12.41万,其中朝鲜族人口约3万,拥有浓郁的朝鲜族色彩。这里的朝鲜族保留着最传统的民族风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来自祖辈的记忆。

比如,每年丰收时节,就会举行“农乐舞”的集会,来庆祝这一年的收获,以及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农乐舞是朝鲜族在每年春耕和秋收时节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表演时,走在最前方的持旗手举着“农者天下之大本”的农旗,后面跟着由锣鼓组成的乐队,所有的舞者紧随其后,整支队伍首先要绕场一圈,这是模拟过去农乐队召集村民劳动的场景。

在过去,朝鲜族的农村盛行农乐队,用小锣召集劳动,集合后,人们一路上吹吹打打跳舞到地里,然后从事劳作,劳动中有人领唱劳动号子,按照节拍一起动作,休息时,人们围成一圈,在锣和长鼓的伴奏下起舞。这种在农耕时鼓吹打气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农乐舞。

农乐舞是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集大成者, 汇聚了朝鲜族十几种舞蹈形式。

面具舞是农乐舞中喜剧色彩较为浓厚的表演形式之一,不同的面具,代表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在秋收时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

“背架”,是朝鲜族人劳动时背在背上用来装物品的用具。比如春种的时候,在背架里装上化肥,侧身一倒,化肥就可以撒落在田地里了,十分便捷。

背架舞节奏活泼,动作简洁、充满生活气息。由于简单易学,现已成为朝鲜族最受欢迎的舞蹈形式之一。除了丰收时节,每逢农闲或者节日喜庆之时,朝鲜族人们也会欢快地跳起背架舞。

长鼓,是农乐舞中最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长鼓手在起舞时侧重于击鼓时的动作,时而转身,时而跃起,表现出多样而娴熟的击鼓技巧。

在农乐舞中,还有一件古老的打击乐器——扁鼓。舞者在敲打出急缓交错的节奏下,舞出朝鲜族女性刚柔并济,英姿飒爽的风采。

使用到扁鼓的舞蹈——象帽舞,是农乐舞中最令人兴奋的环节,也是朝鲜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舞者依靠颈项的力量摇摆头部,使所戴象帽的飘带旋转如彩环,厉害的舞者能够一边甩一边跳跃。

在农乐舞里,还有一项“重量级”的舞蹈——顶水舞。

在过去,朝鲜族的妇女习惯用头部顶着器物行走,在农忙时节,朝鲜族的男人们在地里干活,女人们便将装满饮水的水罐送去田间地头,这种生活习俗逐渐演变为现在的顶水舞,其中的步伐和动作都是源自顶罐行进中的各种生活点滴。

农乐舞的集会活动中,还有一项关于力量比拼的游戏——拔草龙。草龙的骨干为木质长杆,外部用稻草绳捆绕,一条草龙的重量可高达600斤。

拔草龙历史悠久,在15世纪到19世纪的《东国舆地胜览》《花溪集》《东国岁时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载。

最早的时候,在正月十五、端午、中秋等节日里,人们都会进行拔草龙游戏。那时候的朝鲜族人们通常会根据拔草龙游戏的胜负来判断来年的凶丰。当时,人们认为,龙是主宰雨的水神和农神,对来年的丰收十分重要,所以把游戏用具做成了龙的模样。

比赛中的龙,分为公龙和母龙。比赛开始时,代表一公一母两条龙的队伍分别站在场地的两端,听到号令后,两条龙一起进场,在交汇后各自错开,继续向前走,并绕场一圈,然后在第二次交汇时,再将两条草龙的龙头合在一起。

古时候的人们坚信,地神是女性,农耕生活是由具备“生产”能力的女性来主管,所以只有母龙那一方胜利了,才能给村落带来平安和风调雨顺。

漫漫的岁月演变中,拔草龙游戏逐渐变成了各个村落间的力量比拼,胜出的一边来年会有一个好收成。但在今天,胜负并不重要,它演变为朝鲜族人民祈祷五谷丰登的仪式,不变的依然是朝鲜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朝鲜族百姓对祖辈的崇拜,对传统的遵循,对民俗的延续,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