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有一个引起冠心病的“无声杀手”,名叫“高血脂”

2022-10-16 08: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冠心病门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患者:“哎呀医生,这个阿托伐他汀我还要吃啊?”

医生:“当然,他汀类降血脂药一定要坚持按时按量服用!”

患者:“可是我血脂都已经降下来了,都快正常了呀,为什么还要吃?”

那就让我们从心内科张燚医生的科普视频中寻找答案吧!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也发现冠心病患者几乎都会服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这是为什么呢?

那就跟着新华君一起学习关于血脂的知识吧!

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血脂异常是脂质代谢障碍的表现,主要指血浆中胆固醇和TG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所以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血脂的常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

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

甘油三酯(TG)

常见血脂异常表现:

为什么要管理血脂?

血脂异常的主要危害是增加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病。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胆固醇水平,还取决于同时存在其他危险因素的数目和水平。

纠正血脂异常的目的在于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应坚持综合治疗。对于继发性血脂异常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要知道,有以下问题的患者都是需要进行血脂异常管理的高危人群:

诊断为动脉血管粥样硬化(ASCVD)患者;

血脂严重异常:LDL-C≥4.9mmol/L;

1.8mmol/L≤LDL-C<4.9mmol/L,且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

曾发生过血管阻塞疾病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疾病;

诊断为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稳定的患者;

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年龄的增加以及吸烟、酗酒的患者。

如果长期血脂异常,有很多危害。

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早发性和进展迅速的引起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变。

血脂异常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常与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等疾病的同时存在或先后发生。

如何管理血脂?

那么问题来啦,如何管理血脂呢?

1、饮食治疗(坚持健康饮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

①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如少食脂肪含量高的肉类,尤其是肥肉,进食禽肉应去除皮脂;少食用蛋黄、动物内脏、鱼籽等高胆固醇食物。

②低热量饮食:多吃玉米、鱼类、蔬菜、瓜果等食物,减少热量摄入,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③高纤维饮食:多吃粗粮、杂粮、干豆类等食物,提高食物纤维含量与胆汁酸结合,增加胆盐在粪便中的排泄,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

④戒烟限酒:禁用烈性酒,以减少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改善生活方式(根据个人生活方式、习惯、运动量、体重的不同,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

推荐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如快步行走、慢跑、游泳、做体操、骑自行车等,每天坚持30分钟,每周五次以上,运动以微汗、不疲劳、没有不适反应为宜。

做到持之以恒,根据个人情况循序渐进,从而有利于减轻体重,降低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3、药物调脂治疗

无论采取何种药物或措施首要干预靶点均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要能使血清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就能稳定、延缓或消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显降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为了调脂达标,临床上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具体治疗方案以医生根据个人临床诊断采取为准。

4、坚持监测血脂

对于血脂异常的管理,必须长期坚持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和调脂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者:开始3~6个月应复查血脂水平,血脂管理达到建议目标,每6个月至1年复查,长期达标者可每年复 查1次。

��应用调脂药物治疗者:应在用药6周内复查血脂及转氨酶和肌酸激酶。

��如血脂达到目标值,且无药物不良反应,每6~12个月复查1次。

��血脂未达标,且无药物不良反应者,每3个月监测1次。

��治疗3~6个月后,血脂仍未达到目标值,则调整调脂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调脂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哦!每当调整调脂药物种类或剂量时,均应在治疗6周内复查。

参考文献:

[1] 杜若飞, 王盼盼, 陈长英,等. 心脏病病人学习需求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研究, 2020, v.34;No.655(11):46-51.

[2] 张静. 从《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更新看血脂异常的管理[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1):1-3.

作者介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