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非凡十年·锦江蝶变 | “锦”绣炉霍 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2-10-13 19: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平均海拔3800多米的四川甘孜炉霍县,人口稀少。受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影响,这里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曾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2012年以来,锦江区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省、市、区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坚持"筹人、筹智、筹资"相结合的帮扶理念,不断推进党建引领在民生、产业、治理等领域形成红色帮扶合力,为助力炉霍县顺利脱贫摘帽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炉霍县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省级验收以及国家复审检查,其中群众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2021年2月,锦江区作为四川省唯一一个帮扶地代表,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2年是锦江区对口支援炉霍县十周年。十年来,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炉霍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书写出两地“‘锦’绣炉霍”的深厚情谊。

01

“飞地+众筹”

破解发展难题

构建产业发展新模式

高原山区情况特殊。如果在每个村组搞特色产业,资源禀赋不允许,也无法形成市场效益。正是基于这一实际,锦江区对口支援炉霍产业发展,首创“飞地”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创新“村域合作、土地集中、各村飞地、龙头经营、入股分红”的飞地产业振兴机制,破解了高原深度贫困民族地区贫困村发展难题。

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飞地”产业园A区,是2015年由锦江区携手炉霍县,引进的甘孜州盛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后注册为炉霍县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管理运营,现在已建成智能有机蔬菜大棚301座,专门种植“高原特色小番茄”,主要销往川渝地区和广东、海南等地。目前,小番茄已进入成都大型商超,与盒马、家乐福等多家线上线下平台合作,仅在成都市年销售量就达到400万斤。

锦江携手炉霍打造的高原现代农业“飞地”产业园

大棚建设资金,来自炉霍县整合各个涉农项目资金、锦江区对口支援援助资金,以及社会各界“众筹”的援助资金。通过“飞地”嫁接基地产业,帮助炉霍全县88个贫困村(均已于2020年脱贫摘帽,下同)、83个非贫困村在县域异村实现产业发展和经济增收,每个贫困村至少“拥有”2个大棚,每个非贫困村1个棚。每年,每个大棚均有3万元分红作为固定收入。

这也是锦江区对口支援炉霍县,打造的四川涉藏州县第一个社会帮扶贫困村飞地产业园。

家住虾拉沱镇的达娃,以前在康定打工每月收入2000余元,现在园区采摘小番茄每月近4000元。

301个大棚中,26个棚的建设资金,来自锦江区有能力、有资源的爱心人士,出任贫困村的“荣誉村长”,通过他们的社会力量召集爱心人士为“荣誉村民”,共同筹集资金为贫困村建设大棚,每年的分红作为贫困村的村集体收入,再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进行分配。不仅筹资建棚的收益,“荣誉村长”“荣誉村民”同时也是持续推动贫困村发展的“智囊团”和“资源库”,链接了教育、医疗、慈善等多方面资源,达到了1+1>2的叠加效益。

锦江区与炉霍县创新构建的“飞地+众筹”贫困村产业扶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社会帮扶示范案例”,荣登博鳌论坛《亚洲减贫报告2020》,获评联合国“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

当前,飞地产业园带动虾拉沱片区农旅融合发展,集聚农副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门类,已成长为炉霍县产业发展的增长极,纳入了甘孜州“三大流域六个现代农业产业带”的规划布局,成为全州蔬菜保供基地。延续这种思路,飞地模式已拓展至旅游、养殖等领域,创新实施了飞地崩科木屋、飞地星空帐篷、飞地梅花鹿、牦牛养殖等多个项目。

“现在,我们又招引了邛崃市黑虎蓝海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落地炉霍,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的方式,联合打造产业园B区,开展产业对口帮扶。”炉霍县副县长、锦江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胡军介绍说,以及“政府+科研单位”力量打造建设的C区,从“输血”到“造血”,探索乡村振兴的前进路径。

02

乡村宜居宜业

全域旅游

藏式民居变“景区”

虾拉沱镇瓦达村,从村民任青拥措家的院子看出去,近处,是下瓦达村的藏式民居。随着山势错落有致,刚刚成熟的油菜,已经收获完成的青稞田,映衬着红色的崩科式建筑。远处,鲜水河拐了一个弯,温柔地留下一大片开阔的平地。树木尚绿,悄悄点缀了一些黄叶,在高原特有的蓝天白云下,秋色渐浓。

这是瓦达藏寨的绝佳“观景点”之一。

今年,以打造州级"双百工程"中的乡村振兴精品村为契机,瓦达村被纳入8个锦炉共建重点帮扶村之一,该村采用"党建+企业+农户"模式,完成15户民居的标准化升级改造,建成民宿酒店、藏式餐厅和接待中心。

此外,还有七色宗塔草原度假村、锦江区荣誉村长援建的飞地星空帐篷、那达文化建成的郎卡杰艺术酒店,成为一个又一个炉霍的新地标......

傍晚的霍尔广场格外热闹,老百姓围成圆圈跳锅庄,沿着河边惬意地散步,三五成群的孩子嬉戏玩耍,音乐声和欢笑声萦绕耳畔。“我们每天都要跳锅庄,现在环境好了,玩得开心,住得也舒心。”谈起现在的生活,村民卓玛幸福地说。

近年来,围绕炉霍县“一核两翼三支撑四基地”的1234产业布局,锦江区大力支持炉霍发展“农牧、清洁能源、旅游”三大支撑产业,加快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当前,锦江区正助力炉霍县打造最美锦绣炉霍高原文旅线,携手打造G350线的“1.314”网红打卡点,并通过科技串联锦江、炉霍两地的标志景点,与锦江“1.314爱情专线”互动。

03

从“输血”到“造血”

医教赋能增智

强化发展内生动力

今年3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驻炉霍医疗队助力炉霍县人民医院完成首例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填补了炉霍县人民医院外科领域的一项空白,并通过手把手地教学指导将技术留在了炉霍。

“病房刚收了一个腹痛患者,怀疑穿孔,请黄医生一起看一下。”这天,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驻炉霍医疗队普外专家黄波主治医师接到一通紧急的电话。病人的生命就是命令,黄波迅速到达病房,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查体,结合患者的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

上消化道穿孔是一种非常紧急的外科急诊,需立即手术。当地医生虽然经过近几年对口支援“传帮带”指导,已经熟练掌握了一定的腹腔镜技术,但是,县医院从未做过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放心,到时我们一起完成这台手术,我来给你们保驾护航。”黄波的一句话,让当地外科医生信心倍增。手术中,黄波详细讲解,手把手教学指导当地医生操作,历时一个小时顺利完成。

2013年以来,锦江区先后帮助炉霍妇幼保健中心新建门诊大楼,改建拥有产科、妇科、儿科、无尘手术室的住院楼,研发炉霍县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软件,通过人才培养、设备设施援助等方式开展帮扶……如今,炉霍县人民医院、妇计中心、藏医院已先后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肛肠、骨科、血液透析等成为康北特色重点专科。援其所需、援其所用,锦江区积极推进“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炉霍医疗事业打造带不走的队伍,强化内生动力。

“留下来,再教一年。”锦江区龙舟路小学的夏榕涓在去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再次回到炉霍中学——孩子们太缺英语老师了,特别是她任教的九年级,很快就要参加中考。1年支教时间,被她主动延长成了2年。“炉霍的孩子们更需要我。”夏榕涓说。

夏榕涓是在一次听了锦江区对口支教炉霍教师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深受感动,决定报名的。“刚来的时候,孩子们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确实跟成都的孩子有差别。”夏榕涓说,教学管理难度也比较大,所以在日常教学以外,她利用早晚自习、课余,跟大家谈心、聊天交流,学风纪律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夏榕涓也成了孩子们心里的“姐姐”“朋友”,甚至是“夏妈妈”。

除了教学,夏榕涓和其他支教老师一样,还承担着“传帮带”任务。对本地的老师,无论是讲座、学习观摩等方式,夏榕涓都尽量将锦江区的教育理念、经验传授给他们。

跨学科、跨学段,对于支教炉霍的锦江区教师们来说,并不少见。他们的到来,填补了炉霍中学急缺的学科,也改善了学校以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居多的师资结构。“不仅是综合实力的提高、教学质量的进步,在教学科研方面,2019年、2020年,学校连续两个省级重大课题获批,这是炉霍中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绩。”炉霍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谭春赋说。

下一步,锦江区将守住定力,久久为功,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构建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发展共赢的对口支援新格局,携手炉霍县,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

原标题:《非凡十年·锦江蝶变 | “锦”绣炉霍 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