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微课堂预告:如何教会孩子管理情绪?

2022-10-18 19: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8日20:00

二、授课地点:“学知行”妇女儿童维权课堂内、视频号

三、讲师简介 

苏晓航,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的家长导师/学校导师;儿童学习潜能测评师、学校老师培训师;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亲自带导的全球12名导师之一;珠海电台新闻特约评论员;讲座、课程被媒体多次报道;服务了60000多家长、30000多孩子和2000多名在校教师。

四、视频提纲

(一)什么是管理情绪呢?

(二)管理好情绪有三个原则

(三)教会孩子做好情绪管理的三个具体办法

五、观看方式

1.扫描二维码进群收看

2.微信视频号内搜索“学.知行微课堂”

微课堂上期回顾:珠澳法律知识之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关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作为家长,更需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对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这一期我们一起来谈谈家庭教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近年来,我国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导致家庭教育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部分家长“重养轻教”、“重智轻德”。根据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显示,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大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过度关注学习成绩,缺乏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劳动、运动能力的培养。

《家庭教育促进法》分为总则、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五大章节,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保障。根据该法的规定,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家庭教育的法律定义进一步厘清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界限,更加充分地体现家庭教育的特点。此外,按照法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或者非法阻碍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将被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必要时还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如果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未成年实施家庭暴力的,则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检法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如果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可以对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监护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二、澳门关于家庭教育的法律规范及规定

较早前,澳门妇女团体举行“澳门2022年家庭教养调查报告发布会”。根据发布会上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教育价值观方面,接近九成的家长不认同“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的一切”,过半数家长在孩子犯错时以边打骂、边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最值得关注的,是有九成受访者认为孩子出现问题是因父母的问题而造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我们每个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所以,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在澳门,关于家庭教育的法律规范包括《家庭政策纲要法》、《预防及打击家庭暴力法》、《民法典》等等。根据《家庭政策纲要法》规定,家庭政策的目标包括:协助父母教育子女,促使家庭履行在子女教育上的全部责任。此外,这部法律第四章专门规定促进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明确父母对确保、促进及引导子女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移转的权利及义务。

而《预防及打击家庭暴力法》则是为了促进对个人基本权利和人格的尊重,维护家庭和谐,防止家暴,保护家暴受害者,从预防、保护、处罚、修复四个方面立法。并且,将家暴罪列为公罪,由检察机关主动提出检控,免除受害者因恐惧而不敢提告,以加强对受害者的保护,亦对施暴者产生威慑的作用。在立法目的上,侧重规范亲属之间的行为举止,预防伤害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的虐待行为,同样为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孩子的进步,源自父母教育方法的进步。《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让家庭教育从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国事,为家长们提供一份“依法带娃”的指引,也调动全社会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