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从这两本书中探寻日本工艺和文化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2-10-18 21:5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日本文化与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今从建筑、工艺、文学等各方面都有迹可寻。越来越多人也开始把探寻的目光延伸到日本的世相生活、文化历史。

活动现场

10月18日,《日本世相•大家话扶桑》《京都工艺:寻访20家传统工艺品牌》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市嘉定区南翔书苑举行。这两本书前者为中国旅日作者对日本社会的观察笔记,后者为京都传统工艺的寻访集,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从小入口深度切入日本的一个侧面,探寻浮光掠影背后属于这个国家的文化沉淀。

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京都工艺》主编陈学荣回忆,2019年11月,在日本京都文化协会理事长田边幸次引荐下,他们赴日文化考察团一行与京都府副知事山下晃正相晤京都,交流主题就是关于京都传统工艺引进中国,以及中国传统公益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日本。那次会晤之后,他们起了念头,希望编撰一本介绍京都传统工艺的书籍。这是《京都工艺》一书的缘起。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各国间交流阻断,实地探寻京都工艺变成了一件艰难的事。《京都工艺》的编撰就在克服万难中推进。

复旦大学日语系讲师、《京都工艺》译者艾菁还记得,两年前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分社副社长赵斌玮发微信给她,问她是否有兴趣翻译《京都工艺》。当时这本书甚至还未成型,但艾菁被赵斌玮发的样稿深深吸引住了,在手头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她接下了这本书。

《京都工艺》围绕20项最具代表性的京都传统工艺展开,包括京烧和清水烧、京扇子和京团扇、京都竹艺、西阵织、神装与神具、京都色纸等等。书中对这20项工艺进行了历史渊源、技法技艺、代表职人及代表作等的介绍,并通过实地采访,对匠人的艺术故事予以呈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京都传统工艺的深邃魅力和朴实感人的匠人精神。

中方人员无法前往日本,探访日本匠人的采访和拍摄工作由日方京都文化协会的工作人员进行,因为很多工匠都是高龄老人,为他们的健康考虑,采访工作也数度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在本书编纂过程中,策划、采访、组稿、翻译几乎是同步进行。

但最终,大家合力呈现了一本精美的《京都工艺》。市面上介绍日本工艺的书籍众多,本书编辑樊诗颖认为,《京都工艺》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由表及里”,“大部分介绍日本工艺的书籍,都是中国作者走访京都小店,更多是惊叹工艺的精致细腻,最多涉及到工艺的特色和历史。但《京都工艺》是直面这些工艺整体现状,采访了工匠,对传统工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解读,对困境也不避讳,这些内容都是对京都工艺深层次的思考和解读,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这是我翻译生涯中遇到的最困难的书。”艾菁感慨,翻译《京都工艺》的过程对她来说也是一次“自我教育”。20项工艺,每一项都有百年积淀,涉及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材料工艺,本来想“赶工”的她,在翻译过程中也只能慢下来,用绣花针一般的精细工夫逐字研究、小心翻译,这种翻译的体验,让她和文字中那些“终一生、择一事”的工匠产生了共鸣,“这些工匠很难提高效率,因为传统工艺是细腻的工作,每一个步骤都要精益求精。这些工匠将手中的作品当作一件有生命的存在,制作的过程,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正因为工匠细腻地体会人们的喜怒哀乐,才做出有温度的作品。”

这给了艾菁很大的触动,她开始思考,现代社会有很多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但真正能带给人们温暖感动的工艺是无法压缩时间的。正是这种对手工的敬畏和传承,让传统的京都工艺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生命力。

“这本书我拿到手也有这种感觉,爱不释手,它那么细腻地展示每种工艺背后的不同故事,充满温度和感情。”艾菁说。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她也在反思,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社会发展飞速,“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工作打交道,我们该用什么方式让自己的生命在这个时代留下痕迹。”

《京都工艺》

同期出版的《日本世相•大家话扶桑》一书则把目光投向日本世相和日本社会。书中收录内容大部分来自“一览扶桑”公众号。2016年年底,公众号“一览扶桑”邀请到了一批对日本有深入观察和了解的作者担任专栏作者,通过日常的书写与介绍,让更多中国读者认识到中日两国在文化和生活方面相互交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疫情发生后,在中日两国民众面对面交流机会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也持续对疫情时期的日本生活和社会现状进行全面的介绍,以新媒体时代特有的方式来加强民间的相互了解。

在《京都工艺》编纂的同时,《日本世相•大家话扶桑》也提上日程。编者精选了唐辛子、苏枕书、姜建强、毛丹青、许知远等13位作者的文章,经过编纂分为五个主题结集呈现。

全书主要由日本的教育、日本人的生活状态、日式社交、日本老人及老龄化现象、日本文化的底色五部分内容展开。在这本书里,可以看见一个日本孩子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可以看见日本人面对当下社会困境的态度及对于寻求出路做出的努力,可以看见日式社交对于规矩和分寸极为讲究又远不止于此,可以看见日本老人面对衰老和死亡时展现出的积极姿态,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日本文化的作用。

《日本世相》

202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这两本书的出版也具有特殊意义。南翔书苑创始人周志兴说,两本书背后有无数为中日文化交流竭尽心力的人,“它不仅向中国民众更好地介绍了日本的文化和生活,也传达了我们对推进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真诚愿望。”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