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些孩子都爱吃的小零食,成分让人担忧

2022-10-22 07: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科学育儿编辑部 科学家庭育儿

又到了吃冰糖葫芦的季节了,看这晶莹剔透的糖葫芦,我一个大人都口水直流,更别提小孩子了。

来源:摄图网

不过,这东西好吃是好吃,但也太甜了,而且脾胃虚弱的小孩子,吃太多山楂反而对身体无益。

除此之外,科大大看到市面上还有山楂棒、山楂片、山楂条、果丹皮、山楂罐头、生山楂、鲜山楂。这些能不能吃,该吃多少,你们都清楚吗?

今个咱就来个“山楂座谈会”,下面请它们自己来说说吧。

有请参会嘉宾: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大家好,我是今年刚上市的鲜山楂,提到俺们,你们是不是第一个想到消食啊?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没错,俺们山楂尝起来酸滴很呢,是因为我们小小的身体里含有多种有机酸,可以促进消化酶分泌,尤其有助于分解消化肉类食物。

要说有啥营养价值,你们是不是就答不上啦?哎,这都怪大伙太低调了,只喜欢顶着“消食”的名号行走江湖。

其实,俺们山楂果肉中可是藏有不少好东西,像维生素 C、胡萝卜素、以及钙、钾、镁、铁、硒等矿物质。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俺们果肉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也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不过,新鲜山楂一次最多只吃五颗,煮熟再吃也别有风味呢。

给孩子买冰糖葫芦吃的话,建议买一串只有5个的那种!

不过,你要说山楂条这些零食,能开胃,那俺可不能认同,因为山楂条在加工中,营养价值已打折!

来源:自己拍的

就跟榨果汁是一个道理,俺们山楂皮薄肉嫩,在榨取果汁的过程中,大量不溶性膳食纤维被过滤掉了,促进肠道蠕动的效果就减弱了。

为了成为你们口中的糕类零食,不仅要洗超高温热水澡、还要各种被压榨,就这样俺们体内的营养成分死的死、残的残。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最后到嘴里的山楂零食,只不过是披着山楂的皮囊,却早就失去了山楂的灵魂啊!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咳咳,我是山楂棒,我是发现了,大人们给孩子吃山楂棒、卷、片,好像也不是图营养,只要娃开心不闹就万事大吉了。

而孩子最喜欢我们那酸酸甜甜的可人模样。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但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作为山楂糕类代表人物,我们很受欢迎,都是因为有糖或代糖的功劳。

不信,你们看这个山楂棒的配料表,虽然没有色素、防腐剂等,但白砂糖可赫然上榜。

来源:网络

山楂卷的配料表里,也有它!

来源:网络

你们是不是觉得不管是山楂棒还是山楂卷,吃着是酸的,糖含量就应该很少?

其实结果如何,从营养成分表就能快速推算出来。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山楂类零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山楂和白砂糖。

上图,山楂卷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85g/100g,山楂本身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每25.1g/100g,白砂糖含量就是85g-21.5g=63.5g。

看到没,每100g山楂卷中白砂糖含量可能高达63.5g,这结果是不是超乎你们的想象,你家孩子看起来吃的是山楂卷,实际上吃进嘴的一多半都是糖。

3岁以下的宝宝不建议摄入添加糖,大家以后可要多加分辨哦!

你们也知道,不管是山楂棒还是果丹皮,我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黏人”!

一进入嘴巴,我们就喜欢白嫩嫩的牙齿,粘在他们身上就好像找到了归宿,不想离开。

牙菌斑也很喜欢我们,因为我们黏牙难清理,就会加剧宝宝患龋风险。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如果你家宝宝已经有一口小黑牙了,最好还是离我们远点吧!

吃了我们,要及时刷牙,不然又会加剧牙齿的侵蚀。

如果你家是3岁以上宝,实在是喜欢我们,可以选择小包装低糖、代糖的,每次都要控制好量,吃完记得清理牙齿,否则,我们体内的有机酸和额外添加的白砂糖,可是会给宝宝的小牙带来“双重伤害”的。

也可以自己在家给娃做低糖版的山楂糕,或者用苹果和山楂熬成膏,当孩子食欲不好的时候,可以泡水喝!

但无论怎么吃,吃完都要及时漱口、刷牙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