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0月24日 | CCS Chemistry Spotlight Symposium——高分子化学…

2022-10-21 11: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直播预告

CCS Chemistry高分子化学青年聚焦论坛将于10月24日下午进行线上直播,届时欢迎大家观看!

中国化学会旗舰期刊CCS Chemistry携手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邀请8位国内高分子化学领域优秀的青年学者,围绕高分子化学发展方向和趋势,就高分子化学的热点领域作相关报告。论坛旨在聚焦国民经济关键需求和国际高分子科学前沿,探讨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推动高分子化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促进高分子化学与功能材料、工程、生物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和合作兴趣,搭建开放、共享、高水准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会议时间

2022年10月24日(星期一)下午14:00-18:00

会议主席

张希 院士

清华大学 教授 吉林大学 校长

CCS Chemistry 执行主编

演讲及主持嘉宾

主持嘉宾:

王树涛 研究员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吕 华 教 授 北京大学

胡蓉蓉 教 授 华南理工大学

报告嘉宾:

陈昶乐 教 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赵达慧 教 授 北京大学

秦安军 教 授 华南理工大学

游正伟 教 授 东华大学

陈 全 研究员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李志波 教 授 青岛科技大学

乔 燕 研究员 中科院化学所

李乙文 教 授 四川大学

论坛日程

预约直播

报告嘉宾介绍

陈昶乐

陈昶乐,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5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学士学位, 2010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西北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之后,2011年7月起在美国塞拉尼斯公司担任Scientist II,2013年初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已在Nat. Rev. Chem., Nat. Commun., JACS等国际期刊上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他引7000余次,30篇论文入选ESI 1%高被引论文。申请专利80余项,其中53项授权。于2012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于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于2016年获得日本高分子学会“International Leading Young Scientist Award”,以及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于2019年获得高分子成型加工及其产业发展“新锐创新奖”,入选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代言人(镍元素) ,于2020年获得IUPAC Young Polymer Scientist Award;于2020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现担任Science Bulletin,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期刊副主编。

报告摘要:烯烃聚合的研究在学术界以及工业界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聚烯烃年产量巨大、用途广泛,但是其最大的缺点之一是其非极性的特点。在聚烯烃中引入少量的极性官能团可以极大的改善其性质、拓宽其用途、提高其商业价值。发展新型、高性能的催化剂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极性单体问题”能否实现工业化的一个核心难点。我们课题组主要针对这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发展了全新的催化剂体系,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发展了新型的调控手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备了一系列结构可控、性能优良的新型聚烯烃材料,并且开展了相关催化剂以及材料的工业应用方面的探索。

赵达慧

赵达慧,博士,教授,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依利诺伊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之后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6年起受聘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任学术组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有机聚合物光电磁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共轭体系超分子结构的可控构筑及其对光电磁功能的性质调控。报告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优选资助课题、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还曾获得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目前担任Chemistry of Materials和Synfacts副主编。

报告摘要:有机共轭体系的超分子聚集结构对于材料的光电性质具有显著影响。决定共轭分子间排列与聚集形式的主导作用力为pi-pi堆积为特征的范德华作用。相比于离子键、氢键等形式的非共价作用,pi-pi堆积的方向性和强度偏弱,导致了共轭分子的分子排列方式和变化形式复杂多样,可预测性较低。因此,相关体系聚集结构的研究以及材料的性能调控和预测成为巨大挑战。本报告主要介绍通过理性设计,系统改变分子结构,进而追踪和调控一系列稠环芳香酰亚胺的光物理性质变化,从而分析和揭示复杂超分子结构与行为规律等方面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

秦安军

秦安军,1999 年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2004 年获中科院化学所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香港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从事Research Associate和博士后工作;2008 年12月起先后任浙江大学副研究员、副教授;2013年9 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会士(2020),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7),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2017,2/5),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2012)等资助。研究兴趣为高分子合成化学以及有机/聚合物功能材料等。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他引10000余次,h指数为76。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100余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件、美国发明专利5件。

现担任中国化学会分子聚集发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影像材料与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化学与光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化学会高分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分子聚集发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Aggregate》责任主编、《Sci. China Chem.》(中英文版)、《化学学报》、《有机化学》、《功能高分子学报》编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青年执行编委以及Mater. Chem. Frontiers和ACS Appl. Polym. Mater.等期刊顾问编委等。

报告摘要:基于三键单体,例如炔类单体的聚合反应类型多样,是制备特种功能材料的有效手段之一。另外,绿色单体,例如二氧化碳、水和氧气等具有丰富、廉价、无毒以及可再生的特点。将三键单体和绿色单体共聚,不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而且可产生新型功能材料和性能,实现新的应用。

本报告将汇报我们近期发展的三键单体和绿色单体的高效聚合反应,并讨论所得聚合产物在光电和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游正伟

游正伟,教授,博导,东华大学复合材料系主任,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材料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柔性电子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研基地主任。本科和博士分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后于佐治亚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匹兹堡大学访问研究助理教授、拜耳材料科技创新经理等职。主要研究弹性体、3D打印及其在组织修复和柔性电子的应用。近五年在Nature Medicine、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通讯作者SCI论文50多篇,其中IF>10的30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多项。担任国际学术期刊Smart Materials in Medicine副主编、Bioactive Materials编委等。

报告摘要:聚氨酯是广泛应用的聚合物材料,近年来我们将通常用于聚氨酯封端剂的肟氨酯基团引入到主链中,充分利用肟氨酯基团的动态性和多重化学反应性,选用廉价易得的工业原料,构建了一系列具有自愈合、力学梯度、图案化修饰等特性的聚肟氨酯。探索并验证了其在生物医用、柔性电子、热熔胶等领域的良好应用前景。

陈全

陈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取得工学博士学位,之后赴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继续博士后深造。于2015年回国成立独立课题组,同年当选中国流变学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于2016年获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2017年获基金委优青项目资助;于2019年入选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同年获得日本流变学会奖励赏(1-2人/年);于2021年获美国流变学会梅茨纳奖(Metzner Award)(1人/年);目前担任美国流变学学会会刊(Journal of Rheology)、日本流变学会志(Nihon Reoroji Gakkaishi)和高分子学报编委,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含缔合高分子在内的高分子复杂流体的流变行为。

报告摘要:缔合高分子是指链间具有吸引作用(如离子键、氢键作用)的高分子。理解缔合高分子的熔体拉伸性能对于缔合高分子的材料开发和加工成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报告聚焦课题组在缔合高分子熔体拉伸行为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熔体拉伸行为的分类,如脆性行为、韧性行为和超韧性行为,以及上述熔体拉伸行为对于缔合程度、缔合强度和缔合种类的依赖性。研究表明:脆韧行为不仅依赖拉伸流场下缔合网络结构的破坏,而且依赖网络结构破坏后的重整行为。

李志波

李志波,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200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然后在UCLA生物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2008年到中科院化学所工作,2015年到青岛科技大学工作至今。2012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15年获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团队领军人才支持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6年获批“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18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和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计划,2019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230余篇。目前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和Polymer Chemistry副主编;任第30届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第30届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理事。主要从事可降解高分子的可控合成、结构与性质表征以及相关应用研究。

报告摘要:能够实现从“单体=>聚合物=>单体”闭环循环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对于解决塑料白色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通过环状单体开环聚合制备的高分子,能够实现闭环循环的单体一般具有较低的环张力和热稳定性,其聚合和解聚的平衡温度不高,一般难以合成高分子量聚合物。通常情况下,基于五元环内酯单体的开环聚合常用于合成闭环循环高分子,但这些低环张力单体的高效开环聚合是一个关键难题。我们系统研究了二元协同催化体系,实现了多种单取代丁内酯和戊内酯的可控开环聚合,合成了性能优异、侧链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闭环循环聚酯材料。我们运用有机碱和脲的二元催化体系,实现了α-亚甲基-γ-丁内酯(MBL)和α-亚甲基-δ-戊内酯(MVL)单体的化学选择性开环聚合,制备得到了主链可降解、侧链可修饰的功能化聚酯。其中PMVL展示了结晶度高、力学性质与商品化聚烯烃近似的性质。

乔燕

乔燕,理学博士,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国家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2011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2011-2014)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2014-2017)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全职加入中科院化学所。曾获得2011年礼来亚洲优秀博士论文奖一等奖,第九届东方胶化杯全国胶体与界面奖学金一等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 Chem.、Sci. Adv.、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过研究论文。

报告摘要:人工细胞的研究可以为认识生命起源提供研究途径,也能模拟细胞运行的机制,为我们所用。我们通过无生命组分的自组装和相行为,构筑了具有类生命行为的原始细胞模型,研究了不同类型和高级次的原始细胞模型对内部生化反应的封装和时空控制,模拟细胞内的信号传递;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原始细胞模型通过类似生命体系的通讯行为整合成为二元的捕猎者-猎物种群, 提出了可以存在直接接触模式的通讯行为的原始细胞种群的构筑方法;进一步在三元的原始细胞种群中实现了多种生物酶催化反应实现信号传导,直接接触和信号传导两种通讯模式复合,选择性通讯、可控地识别,并包含信号反馈回路,迈出了构筑人工生态系统的重要一步。还发展了模拟细胞的多级次仿生微反应器,设计功能化人工细胞用于高效连续流动催化。

李乙文

李乙文,四川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分别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和美国阿克伦大学(2013)获得本科与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在川大开始独立科研工作,主要从事人造黑色素和功能多酚等新概念大分子材料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MIT TR35)名单,荣获冯新德高分子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青年学者奖,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报告摘要:黑色素是一类能在人和动物自我防护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材料,通常由二羟基吲哚单体在细胞中聚合生成。近年来,科学社会对黑色素的潜力充满期待,希望能在提升其关键性能的前提下满足高端制造的需求。然而,目前黑色素材料研究的主流方法还是在构效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功能优化,进展比较缓慢。我们针对此难题,不拘泥于全面理解材料的复杂结构,建立黑色素研究平台,从大分子材料最基本的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和配位效应出发,突破天然黑色素胞内合成的种种限制,成功实现了对材料本征性能的优化。我们进一步利用这些改性材料替代传统的高黑度、防光和抗氧化材料来设计新型产品,如耐弯折哑光覆盖膜、超黑涂料、安全高效的防晒霜和染发产品等。

CCS Chemistry于2019年创刊,是中国化学会自建平台、自主创办的旗舰期刊。创刊以来,CCS Chemistry始终秉持“创建我国自主的世界一流化学期刊,发表对化学领域具有真正影响的杰出研究成果”的初心和目标,在国内外化学同行持续不断地关注、支持和帮助下,投稿量逐年攀升,陆续被Scopus、CAS、DOAJ、ESCI等数据库收录。欢迎大家选择CCS Chemistry发表有创新性和新颖性的研究成果!

CCS Chemistry Spotlight Symposium是CCS Chemistry创办的品牌会议,每次聚焦(spotlight)某一学术领域,邀请该领域高水平科学家齐聚研讨,推动领域研究的发展。

声明:因报告视频版权归报告人所有,请大家观看时切勿在未授权情况下私自录播上传到网上,感谢理解与支持。

中国化学会

Chemsoc

原标题:《10月24日 | CCS Chemistry Spotlight Symposium——高分子化学青年聚焦论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