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实很残酷?书店就是不服输!

2022-10-24 18: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热门书店倒闭在近几年似乎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网络新浪潮席卷全世界,纸质书似乎已不再是读者首选,电子书俨然成为趋势。书店作为纸质图书传统的销售渠道,也受到了电商颠覆性的侵略。目前生存惟艰的书店经营者,都在做怎样的挣扎和努力?

但田口久美子却说:“人们不只是为了买书、读书来书店,而是想去那个放满各种书籍的地方。”

日本资深书店从业者田口久美子,一直在思考着书店业界的“过去与未来”。田口久美子在小、中、大型的书店都有工作经验,并在一线持续奋战了40多年。她的人生,“就是日本现代大型书店的历史”, 而书店的历史也折射着思想和社会的变迁。

《书店不屈宣言》是从业长达半个世纪的田口久美子的书店观察日记。本书以和不同店员的访谈为线索,串连起杂志、漫画、轻小说、童书、语言类书籍在日本市场上的发展现状,细腻又全面地介绍了书的销售方式和书店店员目前的生活状态。

1972年,田口久美子入职KIDDY LAND八重洲店,曾任池袋店店长,后为淳久堂池袋本店副店长。2019年5月底离职,现任池袋总店顾问。田口经历过日本书业的黄金年代,曾是日本现象级书店LIBRO“今泉时代”的三位灵魂人物之一,但也目睹了随着亚马逊的“黑船来袭”,书店行业的衰败,以田口为代表的书店从业者,他们正凭着微薄的力量持续奋斗,对残酷的现实吶喊“书店不屈宣言”。

文 | [日]田口久美子

译 | 季珂南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书店店员,需要的是“平衡感”——

大学毕业生在面试时基本都会说,想要负责“文艺类书籍”。他们会列举出村上春树(最近有点减少)、东野圭吾、宫部美雪等作家。

几乎没人会选择“医学类书籍”和“理工类书籍”。或者说,理科学生应该不会想要当书店店员吧。但我们会慎重决定谁来负责文艺类书籍,因为我们害怕负责的人有特别偏爱的类别或作家。有特别的喜好并不是坏事,这比没有喜好要强。但关键是“平衡感”。

不同的书要使用不同的推销术,既要能卖时销的杂志——

“我们是站在‘售卖’的立场上,所以只能通过尽量多卖一点来支持杂志这个行业。我们能做到的杂志宣传法就是采购各类杂志和大规模地售卖过期杂志。我相信如果一整面墙都用一种杂志填满,就会吸引顾客的目光,这便会成为一个切入口,让顾客觉得‘这里有好看的杂志’。”

也要能见缝插针的在畅销书中安利“不太畅销却必需的书”——

“我调到大宫店后做的事情是,在每个书架上设置了封面朝外放的架层。因为大宫店里的书只有池袋店的六分之一,所以不适合用同样的摆放方式。书店从来就不靠书籍的总数量致胜。我的做法就是把新书、长期畅销书的封面摆出来,这样可以起到向顾客宣传‘这本书卖得很好’的效果。我也会在核对人文书籍目录的时候添进一些遗漏的长期畅销书。不过最费心力的是,要在畅销书中插入多少‘不太畅销却必需的书’。”

是啊,我们淳久堂的员工就是要尽可能地往书架里塞书,觉得那就是使命,所以会尽可能地回避使用“展示封面”的陈设法。尤其是在大宫店这样的初期开设的店铺里,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可是无论怎样努力,规模的差异是无法弥补的。既然如此,倒不如运用封面朝外的陈设,把书放在与顾客视线齐平的位置,简单明了地向顾客传递“我想卖这本书”的信号,也许能提高销量。但是,“不太畅销却必需的书”嘛,有那么多,应该不好选吧?

从书店受欢迎的书也可以感知时代思潮的变迁,比如经济状况的好坏,也会影响到思想类和社会学图书的销售——

我之所以特意介绍这个书架调整,是因为池袋店无论是在哪一层都基本有个固定布局,展示台和它旁边的五个书架用来摆放新书,新书书架旁边的九个书架的靠电梯一侧用来摆放这个楼层最流行的领域。

“我听说田口前辈还在LIBRO 池袋店的时候,有代表现代思想的后现代、结构主义的书区。好像不只是LIBRO,只要是有卖思想类书籍的书店都必须有一个后现代书区吧。不管去哪里,只要书架上摆着福柯、德里达、德勒兹,就会认为这里的现代思想书区没问题。可能说得有点极端,但总之是有过这样的代表性人物。可如今却没有人可以代表‘现在’的思想。会不会有后后现代和后后结构主义呢?有段时间CS被炒得很热,但CS还能算是最前沿吗?”

小森的一番感慨让我无言以对。

“而且顾客也希望把当今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思想来解释,应该可以这样理解吧。他们不需要凭空创造的学问,而是在做了田野调查之后总结出来的,比如对3.11的思想性的解释。我感觉顾客对思想界或者说出版社有这样的要求。所以开沼博的《‘福岛’论——核能利益团体是如何诞生的》(青土社,2012年)这本书虽然放在五楼的核能书区,但和这里的CS 书区也相当匹配,卖得很好。”

“也就是说,从书店的书区来看,现在受欢迎的不是‘现代思想’,而是‘社会学’对吗?”

“嗯……我倒不敢妄下断言,也许倒不如说是后现代的那个时期有点不同寻常吧。”

是啊,那股离奇的热浪也许应该归因于时代吧,因为恰逢泡沫经济时期。

上野千鹤子文风的变化,也反应了女性主义的处境——

我也补充说一下,若简单地把上野千鹤子(日本的女性主义评论家里不可缺少的名字)的一部分作品按年代顺序排列的话,是从《性感女孩大研究》(1982年)开始,之后是《女人的快乐》(1986年)、《男流文学论》(合著,1992年)、《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合著,1994年)、《日本的女性主义》(合著、合编,1994—1995年)。初期的书名比较通俗,内容也很尖锐。而从中期开始转为与其他学者合著,目的是将女权主义确立为一门学问。上野千鹤子的风格转变似乎象征着日本女权主义史的发展。

闲话暂告一段落,继续听伊藤讲:“现在也有女权主义的书区,但我感觉主要都是针对对女性施暴的社会问题,比如跟踪狂啊、家暴等。不久前,家暴还被认为是私人问题、夫妻吵架之类的,现在大家渐渐认可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了。换句话说就是,无论过去(女权主义气势高昂之时)还是现在,我们一直在对男权社会提出抗议,只不过现在关心的是男权社会中存在的暴力问题罢了。”

伊藤想说的应该是,有关女性的问题,通过女权主义这一社会思想被提出,但在还未得到解答的情况下,大众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暴力”这种显而易见的现象上了。这一转变在女权主义书区里反映出来。

但是,思想人文类的书,在当今还是面临着危机——

“不过,”小森说道,她似乎对思想类书籍的销量没什么起色而感到羞愧,“我觉得思想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领域。因为它是所有事物的根源不是吗?即使是科学技术,它的根基也离不开思想。思想是与我们相关联的所有一切的源头,对吧?”是啊,我也这么认为。只是重要的事物原本就朴实无华,而且不会受到社会的趋势、潮流的左右。但作为书店的店员,我非常能理解小森很想把与世界根源相关的书卖给读者的迫切心情。我忘不了小森在说刚才那番话时认真的表情。因为我现在负责的文学类书籍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社会趋势正在远离“人文、思想”。大家都想着赶紧学习英文,朝着科学技术的方向发展。据说在大学里,人文专业,尤其是思想专业的助学金也十分微薄。然而,日本人将逐渐变得无法用自己国家的语言思考和表达。难道我们要听之任之吗?

人文类书籍和其他的专业书籍,比如法律、经济等社会科学类书籍,科学、技术等理工类书籍,还有医学书籍相比而言的话,不是偏向信息、记录这一块的,而是属于故事性、文学性强的类别。所以我很能理解“60年代是和文艺类书籍混在一起”的记述。我们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会反复翻阅,这样才会记住作者写的故事,才能和作者一同思考。纸质书会在翻阅的过程中,让读者与作者产生思想的碰撞。而电子书这种形态应该在“信息不断更新”这种领域的书籍上更能发挥优势。我觉得它不适合用来读人文类书籍。形态变成了电子书后,人的思考模式会发生改变吗?未来不可预测,令人不安啊。

我恳请保留住“纸质书”的形态。我真心希望那些想要继续出版人文类书籍的人们能选择纸质版。我此时站在书店的一角,真心向人文类书籍相关工作人员发出请求。

书店曾是能够引领风潮的地方——

时间倒回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后现代思想作为流行思想,大多被叫作‘新学院派’。”(《动物化的后现代》,东浩纪)LIBRO 无疑是在新学院派之外的、名为书店的信息传播中心。我认为之前的书店是“摆放信息的地方”,而LIBRO 是第一个具备“传播信息”功能的书店。但如东浩纪的概括,LIBRO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结束了这一职责,不得不进行转型。这不全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坦率地说应该归因于“堤清二的下台”。而如果认为堤清二是“时代之子”的话,那大概是时代的错吧。《朝日新闻》电子版(5月11日)刊登的题为“体现Saison 文化 解放个性的书架LIBRO池袋总店即将关闭”的报道的旁边,伍迪·艾伦身穿和服,手举一张纸,上面亲笔(?)写着“美味生活”。这是浅叶克己的设计。这让我再一次强烈感到“Saison 文化”带来的冲击。

但随着电商亚马逊“黑船来袭”,实体书店日渐衰败,或为了功能失去个性,或落败于价格竞争——

我觉得书店是靠顾客培育起来的。或者应该说书店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创设出符合顾客喜好的书区。因此培养书店和书店店员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和当地的学校、大学进行交流合作。就像多年以前,LIBRO 的今泉正光在前桥店的时候,与群马大学的老师们唇枪舌战那样。

“不过在几年前,我能很快了解到爱书的顾客的反馈,但最近顾客的反馈好像有些迟钝。大概是喜欢看书的人开始在亚马逊上买书了吧。尤其是新书。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吧。因为淳久堂不可能进到所有的新书,所以要是爱好读书的顾客一直等的新书发售了,他们肯定会蜂拥赶来,但没有货的话就白跑一趟了。可是如果书店里的新书卖不出去的话,就会很萧条……”

“不过对书籍不了解的人反而不太会使用亚马逊。所以为了迎合这些顾客,架子上的书也渐渐变得标准化了。虽然出版社的业务员说我们没了淳久堂的风格,但我们得存活下去。”

我们珍视的“专家和有学问之人”,就是那些日常生活中身边随时都有书的人,已经被新兴网络书店亚马逊给夺走了。但从顾客的角度来说,现在真是个便利的时代。虽然我们这些书店店员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书店鼎盛期的前辈,与走下坡路的后辈当然会有代际差别——

她接着说:“自那以后我也经历了很多事情。记得田口前辈当时对我说过一句话:‘你是抱着想赢的心态在工作,而我们这一代一直是抱着不输的心态在工作,’现在我终于能领悟到其中的含义了。”

我在像田中这么大的时候,日本经济正蓬勃发展,销售额增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那时的我们一心想着不要让业绩下滑(也就是不能输),还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创设一个书区,但这个书区不能被顾客认为是自以为是。换句话说就是想创设一个不会打败顾客但也不会输给顾客的书区。最好的范例就是“今泉书区”。我当时想传达给田中的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也许田中有她自己的理解吧。

但也有一些不变的地方——

我所遇到的每一位书店店员都不曾放弃。他们虽说对书店的未来心怀不安,但一说到“卖书”这件事总是一股兴奋劲儿。站在销售最前线的人们如此充满热情地售卖的“东西”,难道真的会像坊间传言那般轻易消亡吗?我心底还是充满信心的。

而实体书店,永远有着自己存在的意义——

“大地震之后那会儿,我一直认为书这种东西应该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她继续说道:

“我又想,借助书的力量,还有语言的力量,再加上我们自己保持精神充沛的话,至少能帮助一些人擦去泪水吧。因为在震灾相关的书还没到货的时候,其他普通寻常的书一本接着一本地卖出。(中略)所以我就想,得先要设立一个能让顾客感受到‘书店的日常’的书区,这种日常就是,那个不变的我在这里,这里有那些不变的书在等待着我的到来。”

佐藤说的这番话可以理解为,人们不只是为了买书、读书来书店,而是想去那个放满各种书籍的地方。其实不仅是佐藤,在其他书店工作的很多书店店员都抱有同样的想法。

“当人遇到巨大的不幸时会读书。不仅是遭遇事故或灾难,还有罹患重病的时候也如此。我坚信这就是书籍能发挥的作用。就连平时只读娱乐性刊物的人,在这种时候也会想去好好读读‘书’。而且不会去看电子书,也不会在亚马逊等网络书店买书,而是前往‘能真实触碰到书籍的地方’。所以日本不能没有书店。我一直这么认为,所以才会坚持做出版业。”

相关图书

书店不屈宣言

[日]田口久美子 季珂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上海贝贝特

2022-8

原标题:《现实很残酷?书店就是不服输!》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