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音乐界纪念朱践耳百年诞辰:他在中国交响乐史上竖起一座丰碑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22-10-23 21:46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朱践耳(1922—2017)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中的杰出代表,其创作轨迹堪称中国交响乐历史的一个缩影,其创作成果更是中国交响乐历史的一座丰碑。

朱践耳

2022年适逢朱践耳诞辰百年,全国多地陆续开展纪念活动。10月23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交响乐团承办的“纪念朱践耳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

纪念朱践耳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

漫步先生的交响人生,首发室内乐黑胶唱片

11部交响曲、17部管弦乐、15部室内乐、8部声乐作品……近70年的创作生涯里,作曲家朱践耳涉足几乎所有体裁、留下无数音乐佳作。

纪念音乐会上,驻团指挥张洁敏、助理指挥张橹挥棒上海交响乐团,奏响了朱践耳的四部作品——《灯会》《黔岭素描》《水龙吟》《第十交响曲》。

管弦乐《灯会》将彝族音乐和潮州音乐元素巧妙结合,显露出浓郁的地方特征,充满喜悦和欢乐之感。

交响组曲《黔岭素描》是朱践耳赴贵阳观摩“苗岭之声”音乐节,实地生活一个月后有感而发的作品。第一次听到苗族、侗族的原生态民间音乐,朱践耳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提笔创作了一部描绘侗苗族人民的生活与当地美丽景色的《黔岭素描》。

女声独唱与弦乐队《水龙吟》由女高音黄英担纲独唱,在上海首演。朱践耳以苏轼的《水龙吟》为词,为女高音与乐队刻画了一个似梦非梦、缥缈虚无的意境,当中还巧妙加入昆曲、福建南音等元素,具有中国古乐的韵味。

《第十交响曲》堪称朱践耳创作顶峰时期的代表作。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柳宗元五言绝句《江雪》,以西方十二音技法和管弦乐队为骨架,融合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京剧、古琴、唐诗,并在现场演奏中使用了预制录音(吟唱:尚长荣;古琴:龚一)。

《致·践耳》黑胶唱片

纪念音乐会之外,上海交响乐团还与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合作,策划整理朱践耳创作中较少被人关注的室内乐作品,参考朱践耳生前出版的《朱践耳创作回忆录》,最终选定《记忆》《梦》《玉》《水龙吟》《丝路梦寻》《孤独》等七首作品,于今年3月、6月分批完成录制,并以黑胶唱片和流媒体数字唱片的形式出版。

唱片中选录的作品,创作时间跨度大且体裁多样,既有创作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声乐作品,也有朱践耳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根据其室内乐改编的管弦乐版本的《丝路梦寻》。

“乐团经常演朱先生的作品,但录制室内乐还是第一次。唱片里的作品各具特色,像《丝路梦寻》用了很多音响,而《水龙吟》则是用了不同的调性叠加在一起,更多的是意境营造。”在唱片录制中担任指挥,多次指挥朱践耳作品的张洁敏说。

近日,上海交响乐团还在微信公众号推出纪念朱践耳的线上生平回顾展“心为音之源,音为心之华”,观众可聆听朱践耳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在音乐中漫步他的交响人生。近期,全国各界专家将齐聚上海,就朱践耳的艺术成就、音乐创作等举行专题研讨。

朱践耳曾坐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看谱

他的交响曲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中国和西方

朱践耳本名朱荣实,为践行效法聂耳精神,21岁时更名为践耳,“‘践耳’就是践行聂耳走过的道路。” 1975年,朱践耳调入上海交响乐团,成为驻团作曲家。

朱践耳厚积薄发,迎来创作生涯的第二个黄金期——进入花甲之年的他,开始写作大型交响曲。

64岁,朱践耳才完成第一部交响曲,这在中外音乐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因为所写题材的关系,也因为他要摆脱旧的写曲理念,朱践耳写得异常艰苦。而后,朱践耳以每年一部甚至两部的速度创作,每部作品的样式、内容、风格、技法都在变,都会有新的创造。

1985年-1999年,朱践耳连续创作了10部气势恢宏的交响曲,加上《小交响曲》,一共写了11部交响曲。这个数字,是一个耄耋老人用毅力制造出的传奇,其中部分交响曲在观念和技法上的现代程度,甚至远超许多年轻作曲家——他不仅有古典音乐创作的技艺,而且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作曲技法,为己所用,不仅创作内容是新的,创作技法也是新的。

“世界上已有的各种作曲技法和哲学、美学观,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只要切合作品内涵之所需,切合作者创作个性之所需,都可为我所用。将之抛弃是不明智的。当然,不是简单地拿来就用,而要经过一番再创造,正如郑板桥说的:‘不拘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前二句说,超越前人,又超越自己,后一句是讲用得活、用得巧。”

朱践耳以“兼容并蓄,立足超越”为指引,照亮了毕生创作之路。他为中国交响乐走出了一条民族化之路,也是西方音乐世界了解中国音乐创作的重要窗口之一。

2016年,朱践耳亲笔手书,感谢上海交响乐团拯救了他的“交响梦”

朱践耳的每一部交响曲都曾由上海交响乐团演绎,乐团也因此对朱践耳的创作风格十分熟悉。2016年10月,上海交响乐团举办“朱践耳作品专场音乐会”,94岁的朱践耳在音乐会结束后执意上台,赠上亲笔题写的一幅字“深切感谢上海交响乐团拯救了我的‘交响梦’”。夫人舒群后来说,这是他一夜辗转反侧、绞尽脑汁才想出的最贴切的两个字“拯救”。

“朱践耳先生担任上交驻团作曲家期间所写的11部交响曲,在中国交响乐史上竖起一座受人敬仰的丰碑。”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认为,朱践耳的交响曲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当代中国和西方音乐文化,承载着老一辈中国音乐家的理想,更启迪着青年一代奋勇向前,“上海交响乐团继承和发扬着朱践耳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薪火相传,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朱践耳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