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优秀STEAM案例 | 声音的特性

2022-10-26 16: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基于A-STEM,对“声音的特性”进行教学设计。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艺术)为情境提出问题,应用手机软件Phyphox(技术),设计两则实验:看见声音、定量研究声音(工程和数学),探究声音的3个特性(科学)。

教学设计

笔者学习小提琴8年有余,深知艺术欣赏人文精神对学生的理科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声音的特性”为例,给课堂带来艺术的美感、艺术的思考。教学设计中包括设置情境、工程设计、科学探究、数学分析和合作交流几个核心要素。

“声”临其境,设置问题

播放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的文艺汇演上,小提琴大师吕思清演奏的中国名曲《梁祝》,传播中国艺术文化,如图1。

图1 小提琴《梁祝》

之后教师用自己的小提琴演奏出一个八度中的所有音,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用物理知识去分析《梁祝》?

设计意图:以艺术情境设置问题,讲述中国已逐渐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真实事例,根植学生民族情怀,筑牢民族自信心。教师的小提 琴走进教室,利用教师特长感染学生。

工程设计,看见声音

(1)实验原理介绍。

利用放大法把扬声器鼓膜的振动放大,利用转换法通过六棱镜转动将振动转换成激光运动轨迹。

(2)装置介绍。

整个实验仪器手工制作,实验设计思路参考了文献,在其基础上把发音体音叉换成手机模拟声音,由喇叭进行放大,好处在于频率可调。扬声器是从废旧扩音器中拆除的,用带有USB供电口的音响线给扬声器供电,如图2。

图2 USB供电线

喇叭口用气球膜紧紧包裹并在表面贴上圆形小镜子。用PVC板固定住激光笔并调整好角度。六棱柱是用整块PVC板裁剪成六块长15cm,宽10cm,厚5mm的长方形板而制,如图3。

将整块镜子用金刚刀裁剪出六块长13cm,宽8cm的小长方形玻璃,贴在刚才的长方形板上制成六棱镜,放在转台上面。

教师活动:接通电源,用手机软件SoundGener-ator模拟出69Hz(考虑到喇叭的频率上限和共振,实验得出69Hz效果最明显)的单音,打开激光笔照射在喇叭的圆形小镜子上,再反射到六棱柱的长方形镜子上(这一步不要转动六棱柱),先让学生看见原地振动的光点。接着匀速转动六棱柱,就会出现一道光波,让学生切实看到声音是一道波,如图4。

图4 转动六棱柱后的光波

设计意图:通过阐述工程制作的流程及遇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的欲望。通过用激光显示声音的方法,增加课堂的视听效果,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神奇,初步学习物理的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

科学探究,数学分析

教师活动:用手机软件Phyphox分别模拟出200Hz、400Hz的单音,先让学生听并区分音调高低,再用另外一部手机的Phyphox测出两个单音,并将结果投影到大屏幕,如图5,第1幅是200Hz的波形,第2幅是400Hz。向学生介绍周期的概念,引导学生分别找出两个波形的周期:5ms、2.5ms,从而得到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的结论。

图5 200Hz、400Hz单音的波形图

设计意图: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从定性认识振动过渡到定量认识,更好地用数据理解频率。引导学生从观察现象、搜集数据到最后的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合作交流,拓展工程

在控制变量法思想的指引下,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此仪器可以继续探究响度和音色。具体操作是:控制音调不变改变音量大小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如图6;用不同乐器产生相同单音探究音色与声音的关系,如图7。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思考试验方案,实现知识迁移,形成科学思维及严谨的物理态度。同时一器多用,实现仪器的价值最大化。

物理解释艺术,文理深度融合

介绍《梁祝》是上海音乐学院为建国10周年的献礼作品。《梁祝》以越剧唱腔为素材,描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

播放吕思清版本《梁祝》,1′17″时小提琴开始独奏代表祝英台的声音,2′时低音部奏出同样的旋律代表梁山伯的声音。所有音相同但频率降为一半,一个八度,证明频率低,音调低。

16′20″英台哭坟章节,祝英台得知梁山伯郁郁而终,悲痛欲绝,哭声震天动地。此时整个乐团和小提琴独奏的响度巨大,应用 Audacity软件分析,在16′振幅最大。说明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4′15″楼台会章节,梁山伯来到亭台与祝英台约定来世再见,同样悲伤、无奈的旋律却由小提琴和大提琴一唱一和地独奏出来。证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着音色。

文章来源:中国知网

文章原名:《A-STEM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为例》,文章有删减

作者:李政 丁益民 杨翔宇 方心如 郭修星 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转自:STEAM教师

(声明:除21CN青少年科创家原创文章外,21CN青少年科创家分享和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STEAM科创教育在中国的传播,仅做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小编微信:mysteam123,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标题:《优秀STEAM案例 | 声音的特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