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大会址”日记|89岁老人一一念出13位一大代表的名字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陈斯斯 实习生 张海悦
2018-03-27 21:4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3月27日,星期二,晴天。

当日上午10点,68岁党员孙建芳戴着灰色的鸭舌帽,身背一个蓝色书包,手中紧握一面五星红旗,精神抖擞地下了大巴,紧随团队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他来自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是东森涵碧社区退休党总支部的一员,这一天与社区六七十名退休党员一同来参观学习。

孙建芳说,自己20多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前到过纪念馆七八次,“以前没有雕塑,也没有缅怀墙,展现的文字材料也没有那么多。”他说,原来的展馆陈列较为简单,现在则变得厚重了,展现形式也更加丰富。

2018年3月27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68岁的孙建芳(图中戴鸭舌帽背双肩包者)观看视频《追梦》。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

最让他震撼的是馆内二楼尾厅的视频《追梦》,这段视频时长3分50秒,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的光辉历程。

“看了让人幸福感很强。”孙建芳说,这些年,中国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在发展,这是普通老百姓最大的幸福,“实现中国梦很近,两个100年的目标就在眼前。”

2018年3月27日,来自浙江嘉兴的89岁退休党员褚元强第二次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另一名退休老党员、89岁高龄的褚元强参观纪念馆时,则犹如温习了一遍中国革命史。

1929年出生的褚元强来自浙江,老家就在嘉兴南湖旁,他曾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亲历南京解放,之后在中学做教师,退休后也常去参观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党支部的活动一次没有错过。

这是他第二次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第一次何时来他已有些模糊,但一看到馆内的人物画像、雕塑,他的记忆又活跃了起来,不看一旁的文字材料,就能立即报出诸多革命家的名字和他们的人生经历。

看着一楼展厅一角的灰色人物雕塑,褚元强一眼认出了李大钊和陈独秀,他指着陈独秀雕像,笑着对一旁陪同他的社区工作人员说:“我在八九岁时就翻看过他(陈独秀)写的《独秀文存》,是我父亲买来的书,那时还看不大懂,就知道在讲共产主义。”

站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成成员”列表展板前,他一一念出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国内代表的名字:“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这些人大多都是教师、学生、记者、编辑或是翻译,最先接受新思潮。”

在参观最后,褚元强在电子留言板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他希望将自己的名字留在这里,名字之后他又换行加上了“拜识”二字,然后拄着拐杖渐渐消失在纪念馆的出口。

“这次参观的时间太短了,希望还有机会再来。”他说。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