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言恭达《抱云堂艺评》读书札记之四:故土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

2022-10-27 13: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言恭达•抱云堂艺评】读书札记之四:故土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

文/彭庆阳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文”。文化是有地域性的,“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地域性文化也是多样性的,对人们理想人格的内涵及其精神特征的养成有着潜在的塑造作用。故土“混在我们的血液里”“是趣味的遗传”(周作人语)。《汉书·艺文志》云:“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经》《乐府》等皆是“求诸野”的文化成果,至今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个性特质、各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美学思想必然会影响当地文艺家的审美观念的形成,并呈现在文艺作品的美学价值和实际意义中。

沈括《梦溪笔谈》云:“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自称“江南人”的董源深受以文人趣味为主导的江南文化影响,更为崇尚清雅、简洁与宁静的内在气质,这与北派山水画的雄壮刚劲截然不同。可以说在传统中国画范式中,由于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山水画到宋代形成了南北两大风格截然不同的流派,北派以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所表现的是北方的雄壮浑厚和辽阔空旷;而南派则是以董源、巨然为代表,表现的是江南山明水秀的景色。在书法艺术上亦曾有南北地域的区别,清阮元在《北碑南帖论》中把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为南北两派,称北朝的碑版为北碑,南朝的帖学为南帖,后又在《南北书派论》中说南派长于尺牍,北派长于碑版。阮元的南北派书论为认识南北朝书法史提供了宏观的历史视角,但此说提出后也不断受到了批评和反对,如康有为认为“书可分派,南北不能分派,阮文达之为是论,盖见南碑犹少,未能竟其源流,故妄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也。”刘熙载也曾以“南书顾可轻量也哉”来说明南北派书法只是风格不同,并非相互对立,并继而指出南北朝时期由于不同的政策导致了其不同书风的出现。所以,阮元强以地域为限进行书派划分与事实并不相符,甚至有些轻率。以上可见,在某一特定时期,地域文化对书风的形成有着一定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审美理念和美学思想。

说到地域文化,言先生在《传统的滋养 生命的律动——我的学书历程》一文中提及他的家乡常熟:

常熟是先贤言子故里,2500 年前就开文学之先河。自唐以来,绘画、书法、篆刻、文学、教育、医学等各方面人才辈出,开宗立派而饮誉海内。黄公望首创浅绛山水为“元四家”之冠,清初“四王”之一王翬,融南北两宗,首创“虞山画派”。自唐草圣张旭以后,书法名家宋有周虎,元有缪贞,明有严讷,清有杨沂孙、翁同龢。地灵人杰的常熟山水给了我受用不尽的文化滋养,博大精深的名城历史留给我渊雅醇古的艺术濡染。(《抱云堂艺评》)

启功先生曾说“凡百艺能,莫得逃乎时代,亦莫得超乎地域。”“时代所笼,则异中有同;地域所区,则同中有异。”可见,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既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也受地域文化的影响。生于斯、长于斯,言先生在常熟生活、工作了半个世纪,深受虞山诗派、虞山画派、虞山琴派、虞山印派以及虞山书法等吴越文化浸染和艺术启蒙,地域文化的独特基因也注入到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之中。

一、虞山诗派

形成于明末,壮大于清初的“虞山诗派”是明末清初东南诗坛的重要流派,它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拟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清代学者、常熟人王应奎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编成《海虞诗苑》,书中选录了清代常熟182位诗人1688首诗。其中钱良择《寄友人索画》诗曰:“我诗慕沈雄,俎豆子美兼昌黎。……我诗爱闲淡,彭泽右丞我所师。……或为险怪李长吉,幻出老树倔强拏蛟螭。”沈德潜对徐兰《出居庸关》诗:“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评曰:“眼前语便是奇绝语,几乎万古流传。”以及王应奎小传中对诗人钱陆灿的评价:“为诗筋力于李杜,出入于圣俞、鲁直,苍老无绮靡习……要其气格之高,意境之远,吾邑诗人未能或先也。”等,由“沈雄”“闲淡”“险怪”“奇绝”可知所选录诗作的多样性,但都重“气格”和“意境”,也说明“地域文化深刻影响了虞山诗派的理论和创作”,所以“虞山诗人学昆体、重典故、赏隐秀、藏寄托,都需要多读书、增广学问”【1】。至道光三年(1823),常熟诗人单学傅继王应奎之后,编成《海虞诗话》,收录清代常熟500余位的诗作。单氏开篇题辞曰:“薙除艳语为防微,别有双眸独见机。”可见他的诗学观是喜清除艳,强调写诗要清丽而有风调,因为“风调可赏”。“《海虞诗话》主张去秾艳、喜清丽,尚“空”、尚“古””,还“反映了单学傅重‘诚’、重‘真’的诗学主张”。这两本诗集都集中展现了虞山诗人的形象,从而突出了常熟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体现了“虞山诗派”诗学观念。诗歌与书法除了具体语言规则、表达形式不同外,二者在美学思想上的追求是一致的。所以,当我们吟诵言先生的诗词,或欣赏他的书法艺术,同样能感受到“虞山诗派”那种气格高雅、清丽真切、拙古悠远的意境。

二、虞山书法

张固在《幽闲鼓吹》中记述草书大家张旭任常熟尉期间与一老翁论书的故事:

张长史释褐为苏州常熟尉,上后旬日,有老父过状,判去。不数日复至,乃怒而责曰:“敢以闲事屡扰公门!”老父曰:“某实非论事,但睹少公笔迹奇妙,贵为箧笥之珍耳。”长史异之,因诘其何得爱书。答曰:“先父爱书,兼有著述。”长史取视之,曰:“信天下工书者也。”自是备得笔法之妙,冠于一时。

但见常熟书法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自元以后,常熟书法名家累世不绝,尤以清末民初年间涌现的杨沂孙、翁同龢,萧蜕庵三位常熟籍书法家最负盛名。说起言先生与常熟书法的渊源,不只他是常熟人,也不只他曾筹建成立常熟市书画院并担任院长多年,还在于师承。被誉为“江南第一书家”的萧蜕庵是他的太师(沙曼翁的老师),萧氏在盛年时期书法造诣名闻远近,其篆书丰盈而不臃肿、隶书浑秀见长、草书纯正自然、行书圆润活泼,可谓四书皆精。言先生跟随曼翁老三十余年并深得真传,纵观其师书法篆刻艺术美学思想和艺术观,言先生以“极饰反素,归于平淡”“唯道集虚,计白当黑”“澄怀观道,穷理尽性”“唯观神采,不见字形”“作意在先,意与灵通”(《抱云堂艺思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精炼而准确的概述,这何尝又不是他自己书法美学思想的真实写照。

三、虞山画派

“虞山画派”是中国画主要流派之一,其崇古摹拟风尚,影响颇大。作为“虞山画派”的奠基之祖黄公望,通过草籀奇字法进行山水画创作,笔简而有神韵,气势雄浑而秀丽,画风简单明快;作为“虞山画派”开山之父的王翬,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且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虞山画派”与同属江苏苏州、诞生于太仓的“娄东画派”关系密切,因为“娄东画派”中的“三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都出生在太仓,而王翚则出生在离太仓不远的虞山。王翚年轻时追随王鉴学画,后到太仓成了王时敏的入室弟子,继而成立“虞山画派”。“虞山画派”与“娄东画派”被奉为明清山水画的正宗,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言先生曾受业于“新江苏画派的代表人物”宋文治先生进行山水画学习。而宋文治先生是江苏太仓人,从小就受到“四王”的影响,得娄江之水滋养,画出了江南山水的独特情调与意境。言先生曾对文治老师深情的追忆:“他从传统的人文品格中走来,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现代艺术精神支撑着他整个艺术生命的艳阳天。追求人格的力量、艺术思想的深度,‘返情以和其志’,重铸现代人文品格的真善美。”(《抱云堂艺思录》)笔者有幸在《中华文化大使·言恭达》一书中读到言先生的一幅山水画作品,其笔墨之间无不流露出吴越文化的气息,隽秀清新、博大深邃、浪漫俊逸的构想与鲜明风格,成功地从“写境”进入“造境”。

四、虞山印派

常熟是明清篆刻流派的重镇,“虞山派”是流派篆刻史上最后一个古典流派,其重要传人赵古泥师法吴昌硕却能别出心裁、自成面目,以其崇古、尚古、鉴古、学古和化古的印学思想,最终形成“稳”“雄”“厚”的艺术风格而在清末民初的印坛上独树一帜,对当代篆刻发展影响深远。在虞山印派的影响下,言先生少年之时就进行篆刻的学习和创作。七十年代中期,他由下乡知青返城,还专门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他在八十年代初,正式拜入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金石学家曼翁老门下,由此,其篆刻创作水平得以提升。他的篆刻艺术审美遵循了古人的“平和简静,遒丽天成”和“清则净、 净则古,古则新”的原则。“体悟到古人告诫的‘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妙在含糊,方见作手’ 这一深刻哲理。冲融大雅非雕饰,清宁简约贵天真。”(《抱云堂艺思录》)

五、虞山琴派

虞山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崇尚“音必当正律,重音而轻辞”,特点为“清、微、淡、远”,琴曲风格为“清微淡远,博大和平”,历来为琴史师所推崇。言先生书法美学思想中的“清”“大”与虞山琴派的特点及其琴曲风格也是应和的。

正是虞山诗派、虞山画派、虞山琴派、虞山印派以及虞山书法等文学艺术特色流派的肥沃土壤、人文环境和深厚根基,涵养了言先生“清、拙、厚、大”的书法美学思想,体现出“江南吴韵文化代代相袭的传承性(技法程式、审美风格与文化精神)、中和性(敦厚、含蓄、精微、简净、和谐)和深约性(精微之处见精神、内质变化显个性),从而使吴韵文化从形式语言、技法嬗递到艺术精神升华都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关怀与人文情趣。”(《抱云堂艺思录》)

《尚书·洪范》云:“土爰稼穑。”又云:“稼穑作甘。”可见以土为甘是先人对土地的依恋之情,是原始的故土之恋。正是这种“故土之恋”让中国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得以延续,并创造出无数令世人瞩目的灿烂文化。所以,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讲,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怀有一份“乡情”,忘不了“故土”以及那份地域文化。言先生在2012年美国伦敦奥运艺术展开幕式致辞《创意城市·激励一代人》一文中深情地说: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故土——她是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与教育,她是我们 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抱云堂艺评》)

故土难忘,是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注:

【1】朱国伟.《海虞诗苑》与虞山诗派[N].北京:光明日报.2019-10-14.

【2】张幼良.《海虞诗话》的诗学观探赜[N].北京:光明日报.2019-10-14.

言恭达,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兼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会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青铜器博物院顾问。

编辑:周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