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研讨会论文摘编 | “五四”前后北京大学校役夜班探析——以《北京大学日刊》为中心(下)

2022-10-27 18: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首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大红楼举办。与会者围绕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孕育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了富有新意和值得借鉴的学术观点。本次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学术界、理论界、文博界的高度关注,半年时间共收到130余篇学术论文。现精选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以飨读者。

往期回顾

研讨会论文摘编 | “五四”前后北京大学校役夜班探析——以《北京大学日刊》为中心(上)研讨会论文摘编 | “五四”前后北京大学校役夜班探析——以《北京大学日刊》为中心(中)三、校役夜班与平民教育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带有平民教育性质的各类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受其影响,北京大学的平民教育运动迅速发展,主要有校役夜班、平民夜校、平民教育讲演团等。校役夜班是北大平民教育运动的开端,对其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校役夜班逐渐走向没落。

(一)校役夜班是北大平民教育的开端

平民教育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民众实行的一种普遍而必要的文化教育,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平民”定义为:“一般男女已过学龄期限的(十二岁以上的)不识字的,及已识字而缺乏常识的都称为‘平民’。”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就已经出现许多宣传和推行平民教育的社团,如校役夜班、平民夜校、平民教育讲演团等。校役夜班成立时间较早,1918年4月14日便已开学。夜班作为北大推行平民教育的一部分,在成立之前蔡元培校长便在一次给学生的复信中表达了其态度,“一校之中,职员与仆役同是作工,并无贵贱之别。”校役与学校工作人员地位平等,应当受到重视,并提出,“对于校役,本有开设夜班之计划,他日刻期开课,尚须请诸君及其他寄宿舍诸君分门教授,必为诸君所赞成。”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役夜班教育活动之中。在校役夜班开班仪式中,蔡元培校长发表演讲指出,“一种社会,无论小之若家庭,若商店,大之若国家,必须此一社会之名人皆与社会有休戚相关之情状,且深知此一社会之性质,而各尽其一责任。故无人不当学,而亦无时不当学也。”这里蔡元培阐述了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校役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应当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校役夜班开学一学期后,在1918年9月份北大的开学仪式上,陶孟和教授希望学生“当深明个人在大学中之地位及大学在社会上之地位,大学中不特自行研究学问,同时且以其研究之结果普及于平民。”对此,蔡元培校长补充讲道,“校役夜班,陶先生所谓普及学问于平民者,此其发端。”这里可以看出北大对于平民教育的重视程度,且将校役夜班视为其推行平民教育的开端。

(二)校役夜班对北大平民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北京大学主要通过开办校役夜班、平民夜校、平民教育讲演团等团体来推进平民教育。校役夜班“为增进本校校役知识而设”,同平民夜校“由北京大学学生会、教育委员会创办,以增进平民普通知识、改良社会为宗旨”和平民教育讲演团“以通俗讲演之方法,增进平民之智慧、及唤起其自觉心”的目的相似。三者均为北京大学关于推进平民教育的具体表现。在1920年1月平民夜校开学仪式上,蔡元培校长指出创办平民夜校的重要意义:“单是大学中人有受教育的权利还不够,还要全国人都能享受这种权利才好。所以先从一部分做起,开办这个平民夜校,‘平民’的意思是‘人人都是平等的’。从前只有大学生可受大学的教育,旁人不能够,这便算不得平等。”此外,蔡元培讲话指出,推行平民教育,“北京大学第一步的改变,便是校役夜班之开办。”从校役夜班的成立到平民夜校和平民教育讲演团的开展,表明了北大平民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扩展到校外,面向包括校役在内的所有平民。

在这一时期北京大学所进行的平民教育活动中,校役夜班无疑是最早且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如“由校役夜班的星期演说会里头产出来的”北大校役工作团,发展实业,制成产品出售。校役夜班对其他平民教育活动也产生影响,如以邓中夏、廖书仓为核心的北大学生团体在校役夜班的基础上组建了北京大学平民夜校。有了校役夜班和平民夜校的实践经验,邓中夏、廖书仓等人成立平民教育讲演团,将平民教育从校内推向了校外,这是民国新式知识分子走出书斋,迈进社会的重要尝试,为改造中国社会积累了最初的经验。

(三)校役夜班的没落

校役夜班虽然为北大平民教育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却昙花一现,开办两年后逐渐走向没落。其中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学生教员短缺,“各主任奔走京沪,或另有要务,主持无人。”校役夜班的教员大多平民夜校任教,无暇兼顾。二是开办平民夜校后,校役夜班的教室,多被借用,导致校役夜班无法正常开课。

北京大学平民夜校开办后,迅速发展。校役夜班受到冲击,报刊上关于校役夜班的报道也逐渐减少。1920年4月校役夜班甚至“因种种的关系,进行停顿。”曾有人建议将校役夜班合并至平民夜校之中,但是“因为性质不同,彼此间不便的地方甚多,中止未行。”随后校役夜班进行了整顿重新开学,但也只是勉强维持。而平民夜校则继续蓬勃发展,甚至平民夜校刊布启事称有学生在“北大校役夜班教务处募来华工杂志一百五十九册,捐与本校学生阅览室。”校役夜班的图书资料被募捐至平民夜校,这可能是校役夜班没落最直接的表现了。

这一时期,报刊上已经基本见不到有关校役夜班的报道了。到了1927年初,北大平民夜校发布公告称,“经教务会议决议,增设校役补习夜班一班。”要求北大校役“均需入校肄业,分甲乙两组,轮流听讲。”办法与校役夜班类似。由此可见,校役夜班应是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停办,及至1927年后,最终归入平民夜校的一部分。

四、结语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平民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北京大学先进知识分子积极推行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校役夜班、平民夜校、平民教育讲演团以及劳动补习学校等进行教育活动。北京大学的平民教育运动为北京近代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促进了教育识字的普及,加强了青年知识分子与平民阶层的联系,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以校役夜班为开端的北大平民教育运动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第一,五四运动时期,平民教育运动成为学生们“救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这种“教育救国”理念指导下的改良主义运动,在中国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无法实现其目的。第二,在北大的平民教育运动中,师资和教育经费较为缺乏,制约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第三,平民教育运动过多的依靠政府和士绅阶层,未能充分发动广大民众,平民教育的发展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虽然作为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运动开端的校役夜班在当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有限,但是今天的中国已然是一个繁荣稳定、重视教育的国家。通过对北京大学校役夜班的回顾,总结其发展经验,为当代社会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校之中,职员与仆役同是作工,并无贵贱之别”“故无人不当学,而亦无时不当学也”的校役夜班开办理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性。蔡元培校长在当时所提出的平民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仍不过时,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2006年9月,时隔88年的北京大学平民学校重新开学,学校的保安、保洁、食堂师傅等均有在北大学习的机会,首批53名校内务工人员将接受4个月的免费教学。2008年,平民学校第三期学员,学校保安甘相伟通过成人高考考上北大中文系。2021年,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在曾经的北大第一院、校役夜班教室所在地北大红楼成立。该馆每周一组织专业人员向物业工作人员授课,增强其学识,提升其素质。每月组织一次北大红楼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馆内及馆外社会人员均可免费来北大红楼听课学习。北京大学素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传统,由1918年蔡元培校长倡导的校役夜班到如今北京大学、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等所组织的教育活动,充分展示了在历史轮转百年之后,教育之光不断传递,教育之路不断发展,此不失为校役夜班精神的一种传承。

作者:于志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助理馆员

原标题:《研讨会论文摘编 | “五四”前后北京大学校役夜班探析——以《北京大学日刊》为中心(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