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城市志|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这“4极”再挑大梁

澎湃特约评论员 李蜀
2022-10-29 10:3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又一项国家层面的交通建设部署加快推进。日前,为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能力利用率显著提高,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统筹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6万公里左右;到2030年,主骨架基本建成,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8万公里左右;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交通建设的过程,实际就是为经济发展赋能的过程。随着主骨架建设的加速推进,一些地方在挑起大梁的同时,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具体是指什么?

《意见》提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由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最为关键的线网构成,包括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

其中,6条主轴是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具体包括: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京津冀—粤港澳主轴、京津冀—成渝主轴、长三角—粤港澳主轴、长三角—成渝主轴、粤港澳—成渝主轴。

7条走廊、8条通道,则是指连接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哈长、辽中南、北部湾和关中地区8个组群,以及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兰西、宁夏沿黄、拉萨和喀什9个组团。它们涵盖了“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71118”国家高速公路网、“四纵四横两网”内河高等级航道的主要线路。

正如名称所示,这些线路撑起的是中国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也可以说是国内交通的大动脉。其他交通毛细血管线路,都将围绕这些大动脉展开。

它们的综合地位和价值,从《意见》给予的定位就可见一斑——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通道、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轴线、国民经济循环的主动脉,也是技术等级最高、运输强度最大的骨干网络。

事实上,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的规划,在去年国家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明确下来。这次《意见》侧重的是建设推进。可以明显看出,主骨架的范围差不多囊括了全国主要的城市群。这其中,6大主轴放在最前面,也是分量最重的,可谓是骨架中的骨架。

这从线路的密度区别也可以看出来。比如,6条主轴要基本实现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各有2条及以上贯通。而7条走廊则是基本实现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各有1条贯通,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各有2条贯通;8条通道是基本实现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贯通;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基本建成。

四大城市群为何处于突出位置?

6条主轴之所以最重要,首先是地理位置和区位因素决定的。因为它们串联的4大城市群,实际是中国地理版图上的东西南北4极。这决定了,串联起它们才能以更坚实的基座托起其他7条走廊、8条通道的建设。

并且,这4极虽然是在交通网主骨架建设上提出的,但外界也普遍将它看作是对四大顶级城市群地位的肯定,暗合了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

这四大城市群,本身已经是铁路、公路、机场、航运等综合立体交通最为发达、彼此联系最紧密的区域。原因无他,因为它们在人口密度、经济总量、城市能级等方面的优势最突出,相应的,互联互通的需求更大。这也在侧面表明,交通建设水平与地方综合发展水平的强关联。

当然,根据《意见》,4极内部的具体建设基础和要求,又有一些区别。位于东部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这3极间的交通主轴能力是要“全面提升”;而成渝连接其他主要城市群的3条交通主轴,则是要“加快畅通”。

提及交通建设,很多人会立马想到“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最通俗地诠释了交通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说到底也就是要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发展效率,尤其是要缓解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状况,为畅通内外循环消除阻力,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大动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成渝地区和东部3极的交通通达效率继续提高,无疑将更利于国内产业的梯度转移,增强我国在产业转移中的全球竞争力,避免产业外流。把4极的交通建设优先级放在突出的位置,也是基于同样的逻辑。因为它们作为经济最活跃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动力最强,交通完善所带来的综合效益也最高。

近几年来,不同层级的区域发展政策中都强调,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如2019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就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强化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是必不可少的一点。这其中,囿于地理区位和综合发展能力,“4极”自然要担当大任。同时,也意味着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既要完善交通网络,也要优化结构、提升质量

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都市圈建设,推进大城市落户门槛降低,背后的逻辑也是一样,都是要突破发展制约因素,促进包括资金、人才在内的发展要素的流动与聚集。而这些,都离不开更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

置于当前的现实语境下,基础设施建设之于“稳增长”的作用更显突出。在此时加快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显然并不是巧合。

有媒体统计,仅从9月28日至年底,中国已经或即将开工的铁路项目至少就有29个,总投资规模达到1.22万亿元,总里程超过7000公里。并且,这些线路主要就是围绕交通“主骨架”展开,尤其排在最前列的4极地区。

当然,建设规模的扩大,只是一个方面。根据《意见》,经过多年建设,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建成25.1万公里,约占规划里程的86%。但仍存在网络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部分通道能力不足、规划建设缺乏统筹、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

也就是说,新一轮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建设,不止是完善网络,还要注重结构、质量的优化和提升。比如,《意见》中就提到,加强东中部地区、主要城市群国家高速公路拥挤路段扩容改造,加快打通中西部国家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提升西部地区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

《意见》还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推动感知、传输、计算等设施与主骨架交通基础设施协同融合建设;推进铁路电气化和机场运行电动化,加快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有效覆盖等。甚至还提出要强化技术攻关,如加强高速铁路提速改造改建技术研究,推进高速磁悬浮铁路研究论证。

要指出的是,立体交通网络,不单指道路交通,还包括航空、水运等。如开展湘桂、赣粤运河等工程重点问题专项研究并适时实施,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大型跨海通道研究等,都在这次计划之内;这次还点名要推进广州、深圳、昆明等枢纽机场改扩建,强化国际枢纽机场与轨道交通高效衔接等。

可以说,新一轮的交通基础建设高潮即将来临。它不仅是量的增长,也是质的提升、全局的优化。

海报设计 祝碧晨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