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别装了,你才不是什么“懂王”

2022-11-02 12: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这届年轻人很幸福,但也可能过于幸福了。我们身处一个知识经济高度繁荣的时代,这同时意味着可选择的东西太多,反而不知道该怎么选了。

打开手机,各种付费的、免费的课程,分分钟让你无痛“涨知识”。但是讲真,这么多知识,我们都能消化吗?

最近,一条全新的知识传播隐形鄙视链悄然形成:

处于鄙视链底端的,是“不懂装懂”、虚张声势,这在社交场合最不受欢迎。

稍微高一点的,是确实懂一些东西,但总是故作高深,“闭环”“赋能”“底层逻辑”……各种行内“黑话”,总想让人觉得他懂很多。

还有一种人,懂得很多却不刻意炫技,风趣、幽默、有内涵,把知识点掰开揉碎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他们与人沟通的目的,不是让人高看自己一眼,而是发自内心想分享知识。

现在流行一句话:“Brainy is the new sexy.”(智慧是性感的新潮流。)这句话说的就是当下出现了一种“高智商魅力人类”,我们被这些有意思的人吸引,正是因为他们有智性的魅力:才华加上亲和力,真的很难抵挡啊。

知识经济盛行的当下,市场涌现大批知识类创作者,有些通过知识的“搬运”和拼凑快速且短暂地收割一波关注,有些用一知半解的“科普”持续“误人子弟”,但也有一些人,他们都很“懂”,而且把自己的才学,化为有温度的知识干货,他们发自内心想要把自己的知识分享给需要的人,让知识没有门槛。他们的作品吸粉无数,让每个人都学到,而且被“暖”到——

知识有门槛,是医生心里的一道疤

@刘加勇医生是一名民营医院的医生,当初他毅然选择疤痕科,因为在他看来,疤痕是很特别的一种存在。

“疤痕不是疾病,而是意外。它会伴随人的一生,持续生长,这是世界性的难题。”刘加勇早年从医的时候,有个患者遭遇车祸,腿上的疤痕长得就像蚯蚓,切除了又复发,整夜睡不着觉。

“这些事情,其实也是医生心里的一道疤。”

刘加勇医生在与瘢痕体质患者沟通。/快手@刘加勇医生

常言道,医者父母心。刘加勇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第一条视频。那天,刘加勇准备出门买菜,老婆提醒他注意防护。刘加勇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当然懂得如何消毒。但老婆的提醒让他突然想到,“可能有很多人也在担心防护问题,但却不知道正确的方法,那不如我拍个视频告诉大家吧”。

这条视频发布后爆火,被央媒转载,后台也挤满了真诚表示感谢的留言。刘加勇当时觉得自己被触动了,“不知道这个东西有这么大的力量”。镜头的力量,能够打破知识的壁垒,拉近口罩之后人与人的距离。在纷繁和不安之中,这个自己买菜做饭的医生大叔,用专业知识告诉大家:好好过日子,咱不慌。

刘加勇农村出身,他的风格就是“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跟老乡交代清楚问题”。视频里,他会配上“烫伤马上去医院是大错特错”这样简单明了的标题;也不跟你讲复杂的伤口处理,而是科普一些冰块、牙膏等常识中的降温误区。

爆款视频,让刘加勇收获了一份自信和成就感。他在私立医院工作,这个身份曾给他带来烦恼:刚上网的时候,他连账户的身份认证都通过不了,因为公立医院以外的医生总被当成骗子。

但是跟“老铁们”聊天不同。他们是在真诚沟通,而且是以一个相对平等的姿态分享知识,“私立医院的医生也能得到尊重”。这份尊重,是刘加勇用自己扎实的医学知识、语重心长的唠嗑,一点点换回来的。人与人的相互信任,弥足珍贵。

从民间来,回到民间去,这样的知识科普很有意义。医生一定要端坐在学术讲台之上吗?刘加勇觉得,“知识传递和认知之间有鸿沟”。视频的优点就是直观,在视频里他手把手去教,就像跟亲人说话那样,“他们能感知到我是用心在帮的”。

治病救人,也是触达人心。医学知识之中包裹着一份人文关怀,正是大家追捧刘加勇视频的原因。

买车冷知识,“90后老男人”给你捂热

@张大发说车的标签是“爱汽车爱挑战的90后老男人”。生于1993年的他,成为短视频平台汽车赛道的创作者是因为“不适应安逸生活,喜欢折腾”。

张大发本来学的是工程类专业,但他不想在工地混日子。2014年,经朋友介绍,他在天津港做起了进口汽车业务,开始进入汽车行业。入行之前,他对汽车并不是很了解,到了天津港,有机会看到、摸到,甚至试驾以前见都没见过的车子,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促使他学习更多关于汽车的专业知识。了解得越多,他越觉得这个行业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

拍视频、做汽车测评和试驾体验,是这两三年的事。张大发身高1.88米,最初这一点算是一个“槽点”,很多“老铁”给他留言,说他做的测评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因为不是那么多人有这样的身高。但渐渐地,“槽点”变成了记忆点:这么大的个子也坐得下,那么对普通人来说更不在话下。“可能是个子最高的汽车视频创作者”也因此成了张大发的鲜明标签。

教新手如何买车最省钱。/快手@张大发说车

张大发第一条火起来的视频,主题是他去河南郑州拍红旗L5。红旗L5属于“猎奇车型”,特别少见,一般人买不到,所以拍的时候,张大发就觉得这次能成。

视频发布后实际效果大大超出预期,视频播放量蹿到439万次,大发很高兴,也跟自己念叨:“稳住别飘,万一哪天就过气了呢?”在成长蜕变的过程中,一路狂奔,也一路反思,才是这个大男孩的真实内心。

大发在视频里聊硬核汽车知识,同时也传递和引导着粉丝的价值观、消费观。他是过来人,知道有些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收入不高却想买辆好一点的车“撑撑场面,谈女朋友也方便”。

年轻人的心思,大发特别理解,“月入XXX元能否买XXX”系列视频,就是在说这个事。

月入多少该买什么价位的车。/快手@张大发说车

“我也经历过迷茫。”大发给年轻人提供买车建议,希望大家还是不要靠父母,而是尽量靠自己。有个粉丝毕业出来实习,“月入四五千元想买台20万元的车”,他觉着不太有必要。

在张大发看来,互联网打开了人们的眼界,让他们见到了以往闻所未闻的豪车,并对它们充满向往,这无可厚非。但是,“人还是要量力而行,买自己承受范围之内的东西”,这一点,一直贯穿在张大发的视频当中。

将心比心、真诚建议而不是说教,这让张大发的视频在知识传播之外,还充满了温度。和粉丝们一起成长,也是他的视频成为爆款的关键。

分享创业致富经,走出中年危机

大雷的账号名叫@雷厉风行(创业360),听起来还挺酷的。实际上,这是一个男人为了抵抗中年危机,跑去创业的故事。大雷在学校工作,收入不高,2013年的时候不过月薪三四千元。“说实话就是我需要挣更多的钱”, 所以他选择拍视频。

大雷的粉丝,基本上是他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人到中年嘛”,出去找工作撵不过年轻人,都是被迫出去创业,但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唉,就是出去做一个代驾、送个外卖呀,别的生意他们也想不到。”

许多人以为,做生意不光需要丰富的社会资源,还得有经验和本金。“其实很多小生意不需要这些的。大伙儿不知道,我想把这些东西分享给大家呀!”

电子垃圾回收也能挣钱。/快手@雷厉风行(创业360)

大雷的视频里,有各行各业的创业故事。

有人在家养猫一年挣20万元;一个摆地摊卖炸串的小伙年收入达到400万元。身边朋友挣钱的故事,也被大雷拍成了爆款视频。一个开台球社的朋友的视频,一晚上播放量就超过200万次,一下子涨粉几十万名。

知识不仅是力量,还能创造财富,大雷所做的就是带领一群抱团取暖的中年人走出困境。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创业诀窍,还是一份妥帖的信心:半路出家,重新出发,并不那么难。

创业使人快乐。大雷之前做生意的时候,每天都要穿着衬衫和皮鞋,他非常不喜欢。拍视频以后,他刻意选了红色的运动服,不想再穿以前那种束缚人的西服了。

“在我粉丝眼里,我就是一个每天穿着红衣服,嘻嘻哈哈、乐观向上的小胖子。”大雷说自己的风格就是从来不演戏,也不装。他拍出来的创业视频,都是满满的干货,也是包括他本人在内,无数小人物生活中的真实烟火气。

他从来不开美颜,而且特别喜欢自己每一个段子里面的笑声,特别魔性,“就是释放我自己内心的天性了”。

如今,大雷成了一个快乐放飞的中年男人,除了找回不受拘束的自由,做创作者的收入也比当初涨了几十倍,让他有更多实现愿望的能力,譬如买一台心仪已久的新车。

可以说,这个中年男人的新生,成为一个充满力量的循环——帮其他中年人解决问题、找回自信,甚至改善生活。这些实实在在的创业经验,吸引了无数普通人的关注,视频热度不断攀升、成为爆款。毕竟,谁不想给平凡的生活添火升温呢?

而大雷的生活,也和那些从视频中得到力量的同龄人一样,火速升温。

不是绘画天才,却要守护每个人的梦

@马克笔游老师从小就泡在美院教室里,因为她妈妈是川美雕塑系的老师。

后来,游老师也成了艺术院校的老师。她很清楚,绘画知识的后天学习很重要:“我们的出厂配置其实都差不多,如果天分占20%,那么努力必须达到80%到90%。艺术史书上的人,就那么几个。他们不但是天才,还比普通人更加努力。”

为了向更多人分享绘画知识,游老师开始拍视频。

嫦娥“忆人间”。/快手@马克笔游老师

不承想,这些分享还真的火了起来。一开始,游老师还有些忐忑,以为学校领导会来“兴师问罪”,结果院长还挺支持,好多学生在考进大学以前,“就知道我的账号,还是我的粉丝”。

突破专业院校的“次元壁”,才是更让人惊喜的事情。游老师觉得,自己的教学视频能让普通人接触到艺术院校的专业内容。“对于大众来说,这个确实是很难的对吧?其实很多人也有绘画梦。”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山里一个孩子的梦想。聊起来时,她至今还是会被戳中泪点。

游老师的粉丝里有很多宝妈。有一个大山里的妈妈跟她说:“我没有钱,但是我的孩子想学一下画画。”“那家人上网用的智能手机,忘了是二手还是三手的,要好几百块钱,算得上家里很大的一笔支出。”

“非常非常真诚,就讲是他孩子想画画呀。”被这个梦想打动的游老师,连续一个月发布了关于儿童绘画的视频。她一个科班出身的美术类博士,做起了简笔画的教学知识,“包括怎么用笔,然后怎么选纸、怎么画小动物,这种基础的东西就天天发”。

孩子跟着学,对方很开心,寄给她一口袋粉丝,说他们家能拿得出手的只有那个东西,而且那是村子里剩下的最后一点粉丝了。“粉丝很好吃,我当时真的都想哭。”

游老师教粉丝画画。/快手@马克笔游老师

每个人都拥有追求美好的权利,游老师选择用艺术教学去守护个体的梦想。光会遇见光,善良会照亮善良,游老师的视频走红,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当初她觉得,一年下来能有10万名粉丝就非常开心了,结果入驻短视频平台几个月,“我就10万了嘛!”

大家懂,才是真的懂

像刘加勇医生、张大发、大雷和游老师这样的创作者,都在短视频平台上用自己的方式科普知识。

知识是什么?

在刘加勇医生那里,知识是跨越门槛、消弭隔阂的一剂药方,治愈身体与内心的伤痕;在张大发那里,知识是鼓舞年轻人永远在路上的一台引擎,让生活更加热火朝天地跑下去;在大雷那里,知识是解开中年困境的一把钥匙,连通生活中的宝藏和惊喜;在游老师那里,知识是美与光,照亮每个角落的小小梦想。

知识,可以是温暖的、专业的、生动有趣的。

传递知识的人,该是怎么样的?他们满腹才华,怀着善意和热爱,把那些道理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那一环。凝固在书本上的知识,要有人教,才能有人懂。人与人之间,通过分享和沟通,产生知识的美妙流动。

游老师教粉丝画太阳花。/快手@马克笔游老师

视频时代的知识传播,该有怎样的新面貌?

它需要更直观、更有温度感的呈现方式。带着人间烟火的温度,干货满满的知识视频,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爆款。热度,来源于生活本身,也来源于人们对于知识永恒的向往和好奇。每个人都能通过知识视频,得到滋养。

在这里,“知识普惠”落到更加鲜活的人生故事之上。

作者:莫莫

校对:黄思韵

排版:蔡漫佳

封面:图虫创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