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男孩与流浪猫玩耍被抓伤,感染“猫抓病”多处淋巴结肿如鸡蛋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通讯员 张弛
2022-11-04 09:48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孩子的脖子、腋下都有鸡蛋那么大的肿包,还发烧、夜间出汗,已经持续20天。”10岁男孩小嘉(化名)被家长带到医院。

经确诊,小嘉得的是“猫抓病”——良性淋巴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原因是一个月前和流浪猫玩耍时被抓伤脸部,感染了汉氏巴尔通体。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11月4日从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了解到,小嘉因多处淋巴结肿大、发烧就诊,初诊医院考虑结核感染,但转至红会医院后医生在气管镜下并未发现典型的结核感染证据。儿科主任医师詹璐、金海丽发现患儿面部有几道划痕,据家长回忆,一个月前小嘉与流浪猫玩耍被抓伤,因为伤口不大就没去医院。

经手术活检,医生在小嘉的淋巴结里抽出大量脓液和白色坏死物,通过对脓液的宏基因检测,确诊为汉氏巴尔通体感染。对症治疗后,患儿已治愈出院。

澎湃新闻从杭州市红会医院了解到,“猫抓病”是以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自限性感染性疾病,由汉氏巴尔通体引发,猫是这种病原体的主要宿主,汉氏巴尔通体会通过被感染的猫抓咬,猫蚤叮咬,或破损皮肤、黏膜接触猫的唾液传播到人,人与人之间不传染。被猫抓、咬的伤口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或疼痛是“猫抓病”典型表现,局部感染通常可自愈,少部分病例可能感染肝脏、脾脏、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热、疲倦等,严重者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猫抓病”的原始来源是跳蚤、蜱虫等,按时驱虫可避免家猫被汉氏巴尔通体感染。1岁以下的猫更易感染汉氏巴尔通体,免疫功能较弱的孩子应避免与它们接触。

    责任编辑:张军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