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上海话习惯用语中看市俗民风

2022-11-03 17: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钱乃荣 听说读唱话上海

方言有人性中的神,是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是重要的情感纽带,潜藏着精致深切的乡愁。上海话是上海人从自己心底灵魂中发出来的独特的声音。上海话中包含有上海人凝聚的价值观、素养、灵动、创意等可以调动的灵性数据、神秘的共同意识。

上海人的文化素质、文明习性、精神面貌都深刻地概括在上海话的词语中。我们还可以从上海话常用词语中看市俗民风。

1. “派头大”

来自英语pattern的延伸。上海人讲究派头大,举止行为及做出的事情哪怕造出的高楼,都要有格调,讲体面,风范高雅,“掼得出”,“上台面”。

2. “做人家”

“做人家”,在沪语中用“1+2”形式分读,是“支撑一家人家”的意思;合起来三字连读,便成“节俭”的意思了,就是上海人说“算算吃吃,吃吃算算”“扳节头,过日脚”。“小乐惠”是移民客居、创家立业的上海人的本色。

3. “识相”

上海人生活情趣追求精致,处理人际关系时,讲究识时务,深得“识相”之道,矜持不张扬。遇事要“轧苗头”,“安份,知趣”,做事要“候分掐数”。

4. “大路”

作为与朋友合作处事交往养成的基本素质,做事大方,气量宽宏,处事底线就是“上路”。反对做事“自说自话”,行为“脱线”“落挢”(作梗、拆台、损人)。

5. “拎得清”

“接翎子”快且准,处事“贴心贴肉”,深懂游戏规则。不论什么来历、身份,拎勿拎得清是一条公平线。

6. “有腔调”

这是新青年创造的惯用语。讲究为人有个性,有型,有气质,有内涵,时髦潇洒,风度翩翩。包括办事做得漂亮。腔调不足,就“拗造型”拗出来。

这些上海人的作派都深深融入在上海人充满自信的海派文化的生活中。大家要充分了解上海话的丰富词语,并灵活使用好这些词语。

上海方言的乡音语汇及其文化积累中,蕴含着上海这个城市发展成长的历史,浸透了江南水土孕育出的上海市俗民风,闪烁着上海人五方杂处、中西融合中形成的宽阔胸怀和睿智,深藏着多元博采的海派文化基因和密码。上海方言的全部发展历程,充分体现出上海人民创造生活的辉煌,也证明了开放创新、海纳百川对优化语言的重要作用。

上海话既充满现代性,又是社会层次丰富的方言。新上海话的高速发展,使古代形式、近代形式、最现代的形式,农业手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商业社会的各种词语,同时浓缩和积累在几代人的口语中,这使上海话的日常用语成为一种时代层次十分丰富的语言。上海话在这前后100多年间从一个小县城的发音一跃而成为我国三大方言(北京话、广州话、上海话)之一。

上海话从来就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海派文化的襟怀,上海话的强势和对江南吴语的深远影响一直维持到20世纪80年代。前半段的“80后”在当年网络初始开放的岁月里,思想异常活跃,也曾创造传播了上海话中的大量新流行语。在2006年他们正在读大学时,我收集过他们2500条充满生气、幽默风趣兼有童趣的上海话新流行语,如:“有腔调”“拗造型”“黑暗料理”“少年系男生”“粢饭糕”(又痴又烦又搞的女生)、“有face”“有型”“套牢”“PMPMP”(拼命拍马屁)、“3.72平方”(十三点不三不四)、“一脚踢侬到十六铺”“掼侬三四条横马路”“侬是前公(功)尽弃,祝侬再结再离(厉)”……出版过一本《新世纪上海话新流行语2500条》,可惜不久上海话就急剧衰落,这批新词语所存无几,现在除了中老年人外,“80后”是最积极呼吁保护上海方言的一代。

派头大 气派大,有格调。

做人家 节俭。

扳节头,过日脚 节俭度日。

小乐惠 舒适,小小的满足。

轧苗头 见机行事,看情况灵活办事。

候分候数 不多不少,衡量精确。

大路 做事大方,不计较。

上路 做事通情达理,够朋友,讲义气。

自说自话 未经他人统一自作主张。

脱线 不正常,脑子出问题。

落挢 因心地狭窄而为人处世不与人为善,不仗义而作梗、拆台、损人。

接翎子 领会对方的暗示。又作“接领子”。

贴心贴肉 很贴心。

有腔调 人的行为举止时髦潇洒、有个性;事情做得有章法,样子好。

拗造型 有意塑造自己的形象。

黑暗料理 晚上设在路边的食摊。

少女系男生 戏称斯文小白脸或带有女性化的男生。

有face 有面子。

有型 长相、身材很吸引人;有派头。

套牢 被长期牵制、束缚住。

一脚踢侬到十六铺 把你一脚踢得很远;一脚把你踢回老家。(十六铺:坐小船到上海来谋生的港口)

掼侬三四条横马路 甩得很远。褒义或受挫后的自嘲或揶揄。

多用于遇到不顺利的事,受气或受挫后的自嘲或揶揄。

*本文选自《原来上海话这样说》

书名:《原来上海话这样说·沪语佳句佳语配音学》

作者:钱乃荣 著/读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上海话不仅可以说,还可以写出来。这不,国内首部有声沪语长篇小说《弄堂》近期正式出版并上市发行。

该书是在2011年出版的第一本上海话小说《弄堂·上海话》基础上重新进行修订与完善,内容更加与时俱进,诙谐生动。再现从上世纪60年代到新世纪初烟火味十足的上海弄堂的生活记忆、人情世故、民俗文化等生活缩影。

《弄堂》由沪语专家丁迪蒙担任朗读总监,80位上海人参与沪语配音!每篇故事都配有二维码,可边看边听。

书名:《弄堂》

作者:胡宝谈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原标题:《从上海话习惯用语中看市俗民风(附音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