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亲历 | 翔鹰电影院往事 | 周建新

2022-11-03 19: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周建新 上海纪实

在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耳边回荡着罗大佑的《恋曲1990》:“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翔鹰电影院,位于杨浦区翔殷路上的1111号,距离五角场环岛不足百米,在如今的合生汇商业广场中段。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初,是五角场地区唯一一座向公众开放的电影院。它曾是五角场地区的文化地标,是上海东北角的“大光明”,是“五角场人”业余文化生活的“伊甸园”。进入新世纪,市区两级政府对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的商业规划,进行了重大调整,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建设改造。2008年3月,因中环线建设停业两年多的翔鹰电影院被肢解拆除。一个曾经在五角场屹立了二十多年的文化地标悄然消失,令久居于此的无数“五角场人”,无不为之怀念和追忆。

(一)

江湾五角场,做过民国“大上海计划”时期的新市区,一度轰轰烈烈地建成了市府新厦、市立医院、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大型体育场;后来日伪时期日军也将五角场作为日伪上海军政“大本营”,建有恒产大厦、 振兴公寓、旭街等大批营房和民用住宅以及江湾飞机场;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迁入了复旦大学,后来又有多所院校和大型企业陆续从异地迁来。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五角场地区的文化设施一直无比匮乏,堪称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洼地。上海解放后,五角场是宝山县的一个镇,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六七十年代,镇上仅有一个电影放映站,那是租用了二军大的小礼堂,位于现在的翔殷路国和路东侧。礼堂空间狭小、设施简陋,且房屋低矮,只要前几排有人站起来,便挡住了后面观众视线,全场即刻一片哗然,观影效果甚差。周边复旦、同济、空政院、二军大以及拖内公司、上柴厂等院校或大型企业,多少还会有内部小放映厅或露天电影场,偶尔有影可观,而大多数生活在这里的普通居民,常常无处消遣,“到某某某看电影”成为民间百姓的一个“奢侈”话题,直到翔鹰电影院的出现。

1983年10月,翔鹰电影院落成。当时五角场镇依然属于宝山县管辖,没多久划归了杨浦区。1992年4月出版的《宝山县志》上记载:“翔鹰电影院,1983年落成于五角场镇,有座位1024只,门面典雅古朴,东侧有小花园和绿化带,1984年划归杨浦区。”而《五角场镇志》则这样记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电影局投资180万元,选定翔殷路西端南面6760平方米空地,建造翔鹰电影院。内设36排1200个软座,有空调设备,全自动放映机。影院放映的音质、光度、吸声极为良好。” 关于该电影院的起名,《杨浦区地名志》上这样记载:“影院以翔殷路谐音命名,取‘翱翔祖国蓝天的雄鹰’之意。“众所周知,“蓝天上的雄鹰”是人民空军的象征。江湾五角场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驻军集中的地区,四平路一带有空军上海基地(原空四军军部),淞沪路尽头有空军江湾机场,政立路上有空军航材仓库,与电影院一墙之隔的单位就是军内曾经赫赫有名的空军政治学院,且空政院在地形上,占据了五角场五只角的“三只半角”,可见空军元素在这一地区所占的比重。翔鹰翔鹰,蓝天上展翅飞翔的雄鹰。

翔鹰电影院坐南朝北,西倚空军政治学院,东侧是翔殷路邮局、繁华大酒店,中间隔着的一个小花园,它与电影院同期建成,是修建“翔殷路花带”的起点。花坛里有几座蘑菇型的水泥亭,还有供路人歇息的石凳子。中央有一座一人多高的基座,其上是一尊“雄鹰展翅”铜质雕像,那只黑黝黝的雄鹰健壮有力,正展开双翅,翱翔蓝天。据说这是花带建设时,由上海有色合金铸造一厂专门铸造的。该企业发动全厂职工奋战四月,铸成了这尊铜雕,预示着五角场地区的市场经济即将振翅高飞。这一座雕塑在很长一段岁月里,是五角场地区唯一的城市公共雕塑,它展翅高飞的形象成为这一地区的精神象征。

自从有了翔鹰电影院,五角场便有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文化地标,居民有了业余生活的精神寄托。这里虽然远离市区,甚至称去市中心为“到上海去”,但自此开始,在翔鹰电影院可以观看到与市区同步上映的最新电影了。《五角场镇志》上称:“影院每周开放一至二次通宵电影,为五角场居民、大专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职工、解放军指战员提供了一个文化娱乐场所。观众年达百万人次。”可见这家影院受当地观众的喜爱程度。翔鹰电影院起点低、条件差,据知情人介绍,当年经营的工作人员甚至总经理,常常亲自在夏天的烈日下,背负十几斤重的电影拷贝,蹬着自行车,来回穿梭在市区与五角场之间。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不负众望地创下一个又一个记录,一度突破三千多万元的票房年收入,位居全市同行业第8位。不到10年时间就跻身于上海市三星级影院的行列,1996年顺利进入了首轮放映单位——“永乐天王院线”,真正成为上海电影放映行业一只“翱翔蓝天的雄鹰”。

(二)

近些年,走出家庭、去影院看电影又一次悄然回归我们的生活,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时常与长期生活在五角场的朋友们聊到翔鹰电影院,每当这个时候,大家总是兴奋不已,有说不完的话题。有位二军大的好朋友说,他在读本科期间,除了寒暑假,几乎每个周末必去那里看场电影。他是学霸,功课没压力,军校管得严,没有别处可去,自己又是个电影迷,有了这家电影院,他自嘲那几年好比“老鼠掉在米缸里”了。

我的一位同乡战友威利,现在是一个街道的中层领导。他说自己1988年从皖北一个空军机务训练团分配到空军江湾机场,年底部队与上海国棉十五厂举行军民共建大联欢,晚上在机场草坪上举办篝火晚会,下午先去翔鹰电影院看包场电影。那是他第一次走进翔鹰电影院,这天观看的片名叫《寡妇村》。剧情讲述的是闽南农村妇女冲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追求平等和自由,对旧社会种种压抑人性规矩的反抗。电影中多次出现了朦胧的裸露镜头,他和战友们感受到社会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文艺界吹来了开放自由的春风。

肖丽现在是分管这一带文化娱乐行业治安的一位女警官,九十年代初她从浙江考入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毕业后分配在长海医院工作。她将领到的第一个月工资,大约三四百元买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24寸自行车,到了周末便轻快地骑着它,去五角场的翔鹰电影院看电影。由于读书期间对女生管理很严,周末外出受到20%比例的限制,且每次外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小时,所以上学三年,偶尔经过电影院,却从未获得入内观影的机会。谁知看完电影出来,新车不翼而飞,找遍了周围的角角落落也不见踪影,为此她心疼了好长一段时间。未曾想到十余年前从军队转业时,被分配到了管辖这一地段的派出所。相对而言,如今上海的公共安全管理,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都已有了质的飞跃。

我的企业家朋友大雄先生,他家1983年从市区老西门搬到翔殷路工商银行楼上,马路对面就是翔鹰电影院。影院刚刚开业的时候,他没少光顾。后来他远渡日本留学去了,92年回来时带了一支玩具气枪和一辆遥控小汽车。那段时间,他经常带着他的小外甥,在翔鹰电影院围墙内的空地上玩,遥控小汽车在宽阔的水泥地上,“呜啊呜啊”地转来转去,圆圆的彩色塑料子弹,打得满地都是。一年后遥控汽车坏了,气枪也因为国内买不到专用充气罐而束之高阁。随后他发现,在这块空地上搭起了两层钢结构的门面房,开张了五角场第一家肯德基快餐店。

有一位在五角场土生土长、如今依然居住在国定路上的时髦大妈,用上海方言对我讲:“阿拉老早点帮朋友到强音(翔鹰)扩(看)电影,是一桩杜(大)事体,西(先)弄弄头发、化化妆勒啥,穿勒漂亮额新裙子,背勒好扩(看)额小包包,爱要买点谷子(瓜子)勒啥好切么事(零食) 。扩(看)一场电影,有得开心好几天。”

我的妻子黎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起初在湖北的空降兵部队,上小学的时候随父母来到上海五角场,看电影一直是自带小马扎,与官兵们一起观看的露天电影。部队分配给家属孩子的区域往往距离银幕比较远,声音影像不清晰,有时候电影看到一半下雨了,无奈只好提前退场跑回家。翔鹰电影院开业以后,她第一次感受到,坐在带空调的影院里那种观影乐趣。她说有一次全家去翔鹰电影院,观看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黑白影片《罗马假日》,她被女主角奥黛丽·赫本的美貌和演技所折服,也被电影中的爱情故事所打动。结果看完电影回家,她家居住的日式小楼遭贼光顾,门窗被撬开,幸好那时的普通军人家庭,也没有多少值钱的财物。

妻子从前的银行同事灵芝女士,是江湾机场的空军干部子弟。她说她在淞沪路小学上学的时候,学校经常组织去翔鹰电影院看电影。“我们排着队、手拉手穿过五角场环岛,上空常有江湾机场的战斗机轰隆隆轰隆隆飞过。记得看的第一场电影,是法国喜剧片《虎口脱险》,同学们被影片中诙谐、幽默的表演逗得前仰后翻,影院里掀起一浪又一浪笑声。”

(三)

1990年8月底,我们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空军部队的年轻军官,考入空军政治学院晋级培训。一报到注册,当晚便借口购买生活用品,向学员队领导请假,与同班刚结识的几位新同学一起走出军校大门,去五角场繁华热闹的夜市转悠。我们踩着沿街高低不平的行道水泥板,逛了几条马路,看到周围虽然房屋破旧,布局凌乱,但商店繁多,商品琳琅满目。从五角场文化中心返回途中,一转弯看到了一座电影院,黑色的夜幕上,“翔鹰电影院”五个红色的霓虹灯大字特别醒目耀眼。我们即刻预感到,两年军校生活不会乏味无趣了。年轻人都喜欢看电影,部队内部供应的电影,往往比较老旧或内容单一,战争片、教育片甚至纪录片,而环境也大都在露天,冬天冷、夏天热,有时还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雨雪。而驻地附近若有一家影院,是一份部队官兵求之不得的福利。

事实也确实如此,后来我们利用节假日、休息天,去那里观看不少新上映的影片。每当周末,还有通宵电影,连放两场。记得那段时间,看过的影片有: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成龙自导自演的《飞鹰计划》,施瓦辛格的《终结者》,林青霞、秦汉、张曼玉的《滚滚红尘》,李连杰、关之琳的《黄飞鸿》,等等。对于长期在基层部队服役的军人来说,已是大饱眼福。

下面摘录我在军校读书期间,几则与之相关的日记:

1991年元旦。雨。今天放假,上午睡了个懒觉,昨天下午买好了今天9点半的电影,匆匆忙忙赶过去,却因为跑片未到而耽误了几十分钟。等看完电影出来,已过了中午学员队食堂开饭的时间。早上也没吃早餐,肚子早就饿了,这会儿天又下着毛毛细雨,身上穿得单薄,真可谓饥寒交迫。大街上行人步履匆匆,花花绿绿的伞花开放在这节日的雨天。我和大鹏、光成三人协商去附近酒楼吃火锅。喝了花雕黄酒,还喝了施格兰冰露,全身渐渐暖和了(那天的电影是刘德华、梅艳芳、郭富城主演的《神雕侠侣》,还是这部影片上映的第一场)。

元月12日。下午,学员队开会讲评工作,批评了几位学员思想松懈、作风散漫,并当场宣布调整这几位同学的宿舍。结果到了晚上,我班张同学在宿舍里哭鼻子。几个月下来,全班同学同吃同住同学习,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突然间被调离本班,心里一定难以接受。后来队长政委都来做工作开导。我因为买好了晚上的《落山风》电影票,便约了隔壁班的志华同学,悄悄溜出来,去五角场翔鹰电影院。

1992年5月17日。星期天。下午去国定路复旦女生宿舍约小青,小青借口赶写毕业论文,不肯出来与我会面。我心情失落,独自去翔鹰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片名叫《风雨相思雁》,由沪剧名家茅善玉主演,影片中凄风楚雨、悲悲戚戚的剧情,恰好表达了我当时湿漉漉的内心。

……

补充交代一下以上日记中提到的人物:同学大鹏毕业后回到驻山东沿海某航空兵机场,后转业回湖北老家,担任县国家电网中层领导;光成同学毕业后在广空招飞办任职,曾当司令员秘书,在广空机关一处长位置上退休,现在是专职书画家;张同学毕业时被某空军新机型换装部队选中,从原东北一个空军机场调到安徽芜湖,后转业在马鞍山工作;志华在广空某场站当过站长,退役后在广州创业。这几位同学前几年都曾来上海参加军校同学聚会,亲身感受到五角场这三十年的巨大变化。还有,大家一定关注那位小青,小青是复旦高材生,据说毕业后留校任教了,也一直生活在五角场。

(四)

1992年底我留校工作以后,学院给我分配了一间单身宿舍,就在影院隔壁的一个营院内。不久,我与妻子的第一次约会,无可替代地选择在翔鹰。记得那天是1993年3月1日,一个初春的星期天。我平时穿惯了军装,连一套像样的便装也没有,为了当天晚上的这次约会,我在小曹战友的陪同下,专程从五角场骑车到南京东路市百一店,买了一套深卡其色的“杉杉”牌西装,并早早地去电影院窗口买好了两张联座的电影票。因为约好的时间距电影开映还有四五十分钟,我们就步下几级楼梯,到影院大堂底下的桃园咖啡厅等候。咖啡厅内灯光柔和,音乐美妙,吧台上方有一组英文字母的霓虹灯在闪烁。我们在一张铺着塑料布的小方桌前坐下,桌上摆放一个插着一支红色康乃馨的小花瓶,一阵悠扬的旋律在我们身边围绕。我向服务员点了两杯绿茶,还要了一小份水果拼盆。我俩才第一次见面,又是第一次走进这家咖啡厅,两人都有些不自在,似乎感觉四周长满了眼睛。大概只坐了一刻钟,我俩便匆匆上楼看电影。至于那场电影的名字和剧情,彼时无暇顾及,如今早已忘却。但那次约会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

大约1993年上半年起,空军政治学院位于四平路蓝天宾馆旁新建的蓝天剧场,开始每周不定期放映电影,除了放映军队内部供应的影片外,也有少量场次租来院线的影片,对外销售门票,票价较低廉,记得当初翔鹰电影院每场票价5、6元甚至8元,蓝天只卖3元。但还是老片子多,新上映的少,故而我时不时溜达到翔鹰电影院,看看那里墙上张贴的电影海报,遇上诸如《狮子王》、《阿甘正传》这样的大片,绝对不会轻易错过。后来,影院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其背面改造装修了两个放映小厅(193座的雄鹰厅和88座的金鹰厅),观影的舒适性与视听觉感官效果更上了一个台阶。1994年各大企事业单位响应政府号召,挖掘潜力,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隔壁空政院在翔殷路、黄兴路沿街破墙开店,招商引进了之江、淮都、久天等多家商场。翔鹰电影院也拆去了铁门边的一段围墙,建造了1000多平方米的沿街商铺,引进了美国肯德基快餐、法国可颂坊西饼屋、阳浦超市,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记得1998年4月初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上映,我们迫不及待地提前一天去排队购票,只买到了深夜场。第二天下班后,我们将不满两岁的女儿交给岳父母,去与影院相邻的忘不了食府吃晚饭,点了那家店里最有特色的“三黄鸡”和鸡粥。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首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处于两个不同阶层的一对青年男女——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孩露丝之间,抛弃世俗的偏见,双双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故事。剧情生动感人,尤其是在黑夜的海面上漂浮时,杰克把仅有的救生板让给了他心爱的露丝,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断断续续鼓励露丝:“你一定会脱险的,你要活下去,生很多孩子,看着他们长大,你会安享晚年,安息在温暖的床上,而不是今晚的这里,不是像这样死去……”此时此刻,影院里传来一片抽泣声。电影散场时,外面下起了大雨,我们冒雨匆匆赶回家。一路上两人默不作声,只顾踩着脚下的雨水,依然沉浸在剧中的悲痛之中。

(五)

到翔鹰看电影以年轻人居多,尤其是附近大学生。我曾无意间看到一位网友在电影《梦断南洋》后留言:“很多年过去了,偶尔会翻看这部老电影,每次观看都触及自己安静的心灵。记得该片初映的时候,我是在上海的翔鹰电影院观看的,电影票花了我20元,在十几年前算是不小的破费了,心疼了我老半天。影院竖起了两层楼高的大海报,可谓壮观极了。影院工作人员说,为了不让观众等待太久,全上海订了15个拷贝,由15家大影院同步播映。一周内场场爆满,好多观众走出影院时哭得像一个泪人儿,因为剧情太闹心了。“这位网友显然曾经在五角场生活过,如今虽然不在上海了,但他所讲述的观影感受,也是他当年与翔鹰电影院有关的故事。

去年秋季,我结识一位来复旦授课的香港经济学家孙明春先生,他是复旦大学89届世界经济系的大学生,离开学校三十多年了,他这一次回来,充分感受到大学周边的巨变。当我问他对五角场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想都没想脱口而出:翔鹰电影院。的确,曾经的翔鹰电影院,是多少五角场学子们的乐园。孙教授告诉我:“去五角场看一场电影,成为我们当年打发业余时间的最爱。”大概是1991年的三八妇女节,身为班长的他提前去电影院门口给女生们排队买票。他给女生们买票用的是班费,自己则掏腰包买票全程陪同。那次看的是张艺谋导演的《古今大战秦俑情》。电影散场后,女生们很是兴奋,一路上叽叽喳喳讨论个不休。在当年的一场联欢晚会上,同学们用旧报纸裁剪、装扮成一群秦俑,自编自导表演了一台小话剧,如今想起来都感到回味无穷。是啊,正是当年这样一桩桩日常生活中的趣事,给了我们对逝去岁月的深刻记忆。相比于现在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那时候大学生活单调、枯燥。翔鹰电影院是无数大学生心之向往的场所,是他们打发业余时间、交友乃至追星的平台。

(六)

去翔鹰电影院,除了看电影,吸引力大的还有电影院门口的肯德基。这是当年五角场首家洋快餐,两层钢结构楼房,楼下一半给了法国可颂坊西饼屋,肯德基占了一层半,面积比现在常见的肯德基大一倍以上。从上午开门到晩上打烊,店堂里人头挤挤,尤其是周末或节假日。吃肯德基成了当时年轻人改善伙食、交友约会的首选,还时常可以看到一群群孩子在店堂里庆祝生日。正如我二十多岁的女儿说,对这家肯德基的印象,远比翔鹰电影院来得深刻,现在偶尔吃一回肯德基,也是在回味小时候的味道。而我难以忘怀的,还有影院大厅底下的那家桃园咖啡厅,听着名字都感觉异常的美妙。这里是我与妻子第一次约会的地方,后来我们又多次去里边的卡拉OK雅座唱歌,并认识了承包这家咖啡厅的老板刘先生。刘先生是华东政法学院的老师,下海后诚信经营,注重服务品质,生意规模逐渐扩大,后来还在五角场投资了歌舞厅和大酒店。无独有偶,有次聚餐时遇到宝山区一位姓李的女企业家,无意间聊到这家电影院和咖啡厅,她说巧了,她与她先生多年前的第一次见面,也是相约在那里。可见,当年的桃园咖啡厅,按时下流行的说法,绝对是一处“网红打卡地”。

进入新世纪后,五角场迎来了城市更新改造的大机遇。朝阳百货大楼、旭阳商厦、蓝天宾馆、翔殷路邮局等老旧建筑被陆续拆除,一幢幢新楼起来了,一条条马路拓宽了,架在空中的中环线穿境而过,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10月起,万达广场和百联又一城同时开出分别拥有16块银幕与9块银幕的现代化影院,替代了从前的翔鹰电影院。后来合生汇、苏宁易购也开设了时尚现代的多银幕影院。截止目前,整个五角场地区已至少拥有7家电影院,银幕数量超过50块之多。曾经的梦想一一变成现实,如今看电影,早已不再是居民百姓的一项奢侈消费。著名作家赵丽宏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说:“一个能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时代,是令人神往的时代。”今天,我们回首往事,怀念和追忆的不仅仅是翔鹰电影院——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本身,更是伴随着它一起消逝的一串串珍珠般宝贵的日子。

周建新,浙江桐乡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曾长期在军队服役,正团职上校退役,后从事商业地产经营。在五角场生活长达三十余年。文学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已出版散文集《远行》等。

原标题:《亲历 | 翔鹰电影院往事 | 周建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