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绝世天才,郑海霞

2022-11-03 19: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姚明的记忆里,五岁左右时,他曾跟随父母去往上海观看过一场篮球比赛。比赛结束后,姚明跟随母亲在上海和平饭店参加了一场女篮聚餐——

姚明的母亲方凤娣曾是70年代中国女篮的主力中锋,而这次聚餐邀请的正是70年代与80年代两代女篮队员。

那场聚会结束后,年幼的姚明只记住了两件事,一件是和平饭店的菜太好吃,让他在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对家里的饭菜都提不起太大兴趣。

另一件则是在那次聚餐上,有一位特别高的阿姨趴在地上陪他玩儿了好久,后来,姚明才知道,那个阿姨叫做郑海霞,是彼时中国女篮最优秀的中锋。

再后来,进入青春期的姚明发育速度太快,在市面上买不到合适码数的运动鞋,姚明的母亲还曾向身高2米06的郑海霞借鞋。

如今看这段往事,似乎一些故事的暗线,正是在这些时刻被悄然埋下了。

在中国篮球历史上,姚明无疑是“中国男篮第一人”;而在女篮领域里,郑海霞的地位也至今难以被超越。

作为中国女篮的“黄金一代”,郑海霞曾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并不断刷新着中国女篮的历史纪录,就连外国媒体都称呼赛场上的她为“中国的万里长城”。

1996年郑海霞更是成为了第一位加入美国WNBA(美国女子职业篮球联赛)的篮球运动员,在洛杉矶的训练场上,彼时尚且年轻的科比还常来看她打球。

很多人听说过洛杉矶凌晨4点的太阳,而如今,岁月正在将这位女传奇遗忘。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段辉煌故事,或许能衍生出另外几种讲述——一个出生在贫困家庭的“怪孩子”,一个将健康留在赛场上的运动员,一个因为自己的特殊身高,而与人群格格不入的普通女性。

这些,都是属于郑海霞光芒外的故事。

河南商丘的农民老郑没想到,自己竟会因为生了一个女儿,在村里出了名。

1966年夏天,老郑的妻子又怀孕了。这是家里的第五个孩子,老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让妻子生下来,毕竟家里虽然穷,但在那个年代,养育一个孩子不过是“添一双筷子”的事。

然而在怀孕时,老郑就开始发现,这个孩子有些不一样——过去妻子怀孕到8个月还能下地干活,而这次她才怀孕6个月,就开始渐渐行动不便。

次年三月,小女儿郑海霞的诞生,解释了老郑妻子孕期行动不便的原因——郑海霞的个头要比普通婴儿大一圈。

那时老郑夫妻俩只觉得这个孩子看起来“胖乎乎的,很有福气”,未曾想到在之后的日子里,身型问题将长时间成为女儿郑海霞的困扰。

郑海霞旧照

在三岁时,郑海霞的身高就超过了1米,和村里的同龄人比,她看起来又壮又高,甚至有些异于常人,那时村里就开始出现一些流言——老郑家的小女儿海霞是因为得了怪病,才长得这么高大。

当一个天赋异禀的生命被抛入俗世,首先迎来的往往并不是惊叹和赞美,而是流言与排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郑海霞,不怕吃苦。

为了保护郑海霞不成为大家口中的“怪闺女”,纵使在秋天农忙时,家人们也不愿意让她去地里干农活,每当这时,年幼的郑海霞就会偷偷挎着篮子去地里割草。

回忆起来,大姐郑秀芳说:“从小就挺能干,一直不怕吃苦。”

姐姐聊郑海霞

聊起自己的身高,郑海霞说自己纯属“基因突变”——她的父亲身高1米8,母亲1米6,除此之外,她还有4个哥哥姐姐,哥哥最高1米8,而姐姐最高则是1米63。

后来,郑海霞的母亲常会回想,自己在怀郑海霞时有没有吃什么特别的东西,最终促成了女儿的“巨人身高”。

但想了很久,母亲也没想到特殊的事情。

家人们那时盼望着,郑海霞的身高只是阶段性的,等过了生长期便会逐渐放缓,但没想到,郑海霞越长越高,到了12岁时,她的身高就达到了近1米8。

因为身材高大,母亲永远无法从村里的集市上替她买回合适的鞋子,所以那时郑海霞穿的鞋子,大多数都是母亲给她编的草鞋。

而每顿饭,郑海霞吃得也比其他家人们要多,每年她独自一人便可以消耗家中近26张粮票。

吃得多,力气也大,7岁时郑海霞便能搬动20多公斤的磨盘,那时在村里,她还获得了另外一个外号——“大力士妞”。

郑海霞旧照

1979年,郑海霞12岁,这年暑假,哥哥看着身材高大的郑海霞发了愁。

一番思索之后,他分别给河南省体工队与商丘地区体校寄去一封信,信中他讲述了自己妹妹的情况,并试图为她寻找一些成为运动员的可能。

信里哥哥写到:“希望组织能帮我妹妹解决温饱问题,让她把草鞋脱掉,穿上布鞋和皮鞋。”

这封信改变了郑海霞的命运。

很快就有老师来到郑海霞家里进行考察,不久后她便进入了商丘业余体校,成为了一名篮球运动员。

之后,凭借着出色的身体条件以及篮球天赋,十个月后,郑海霞便被选入了武汉部队篮球队。

郑海霞旧照

那年郑海霞只有13岁,到达部队后,教练王晓华发现郑海霞的行李十分简单——只有几件衣服与一双破旧的鞋子,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用品。

王晓华从兜里拿出5块钱,准备给郑海霞用于购置生活用品,但想到那时郑海霞刚从农村出来,担心她乱花钱,思虑之下,又将这五块钱换成了两块。

回忆起来,王晓华说那时自己做好了郑海霞钱不够,回来再找自己要钱的准备,但没想到郑海霞真的只用这两块钱,买来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王晓华说: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孩子很懂事。”

这一年是1980年,那个河南农村“怪闺女”的故事,在这一年开始变得精彩。

郑海霞的身高并没有随着年纪的增长,有要停下来的迹象。

相反,在进入武汉部队篮球队后,随着生活条件有了提升,郑海霞长得更快了。

很快,她的脚长就超过了部队鞋码的最大范围,有两周时间她一直无鞋可穿,只能光着脚锻炼。

部队的木工看着心疼,于是用淘汰的篮球皮钉在一块木板上,为她制成了一双木鞋,这双鞋郑海霞一穿就是许多年。

后来郑海霞被选中进入国家队,在第一次与队友见面时,她穿的就是这双废旧篮球做的木拖鞋。

队友回忆起那时郑海霞时样子,她说:“海霞笑声很大,总穿着一双拖鞋,走起路来会发出‘夸夸’的声音。”

郑海霞(左二)旧照

16岁这年,因为表现突出,郑海霞被当时的国家女篮主教练杨伯庸选入国家队,这一年,她的身高已经达到了2米06。

在郑海霞加入国家队之初,许多人并不看好,原因是郑海霞太高,在速度和灵活性上并不占优势。

当时的主教练杨伯庸却力排众议,坚持启用郑海霞,在他看来,郑海霞的劣势恰恰也是她的绝对优势:“她这样的身高,如果能够拿到球,那将给对手造成极大威胁。”

为了训练郑海霞的灵活性,杨伯庸在训练场里竖起了一个很高的篮网,之后用训练足球运动员的方法训练郑海霞——在不同角度将篮球踢向郑海霞,让她接住。

在这样训练一个月后,郑海霞的接球问题很快便被解决了。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在场上的灵活性,郑海霞还需要严格的控制饮食,除了正常吃饭外,她不能吃任何零食。

偶尔训练结束后,郑海霞的队友会去场馆的门口买一根冰激凌,每当这时,郑海霞便会跟在她们身后咽口水。

对于十几岁的女孩子而言,“克制”与“坚持”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但郑海霞做到了。

回头看,在国家队里郑海霞等待发光的时间并不算长——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17岁的郑海霞就成为了中国女篮的主力中锋,而此时,是她加入国家队的第二年。

郑海霞旧照

在那届奥运会上,中国女篮获得了铜牌,而作为新人的郑海霞更是大放异彩,那时,她能攻善守,投篮命中率高达59%,居全队之首。

外国记者称赞她为“中国的长城”,国内的篮球专家将她称为:“中国女篮前所未有的最佳中锋。”

在赛场上,郑海霞取得着一场又一场胜利,但对一位处于飞速上升期的运动员而言,有时“战斗”发生在场上,有时则是发生在场下。

在郑海霞进入国家队时,队里已经有一位同样出色的中锋——身高2米1的陈月芳。

郑海霞的到来对于她而言,无疑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毕竟她们位置相同、身高相近、就连教练都是同一个。

在赛场上,两人偶尔会爆发冲突,有一次,陈月芳在赛场上用语言不断攻击郑海霞,忍无可忍下,郑海霞在球场上打了陈月芳一拳。

这拳挥完后,教练找郑海霞谈话,那年她16岁,她说:“我16岁会这么做,18岁还会这么做,但20岁后就不会了,因为那时候我已经长大了。”

郑海霞(左)与陈月芳(右)

如今看,或许也正是这种冲劲与无畏,成为了郑海霞运动生涯的助力。

1986年,19岁的郑海霞在汉城亚运会上带领中国女篮夺得冠军,在场上,郑海霞被称为“完美的终结点”——通常球最终会被队友传到她的手上,而郑海霞总能够凭借着自己精准的投篮,命中篮筐。

状态最巅峰的那几年,她每场比赛的得分,几乎能占全队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而中国女篮也不断刷新着成绩——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郑海霞与中国队摘下银牌,创造了中国女篮队史上的最佳战绩,一时之间风光无两。

在赛场上,她是实力超强的中锋,在生活中,郑海霞和许多正值花季的女孩子并无不同。

纵使身高已经高达2米06,但大多数时候郑海霞都喜欢穿着高跟鞋,她说:“反正我已经这么高了,也不怕这一点。”

郑海霞(右)旧照

在队里,她也总能捕捉到时下最流行的东西。

比如80年代,爆炸头与喇叭裤是时尚主流,在队里训练的郑海霞想了个办法,将夹煤球的火钳加热后用来卷头发,因为火候掌握得好,每天都有人找郑海霞烫头。

她还曾将穿旧了的球鞋剪掉鞋帮,穿上几根绳子做成凉鞋穿在脚上,因为过于新潮,许多队里的女生都纷纷向她询问是在哪里购买的。

再比如她还喜欢唱歌,最爱唱的就是罗大佑与邓丽君,那时她常常在运动完后,在公共澡堂一边洗澡一边唱歌。

因为郑海霞嗓音低,在很长一段时间,她还给篮球队的运动员们造成了困扰与混淆——从浴室里传出的是男人的歌声,但走出来的却是女孩子。

而这一幕似乎也成为了郑海霞对于自己的概括——“你别看我看起来有些五大三粗,实际上我的内心是个小女孩!”

在郑海霞的运动生涯中,也并非总是顺利。

1990年北京亚运会决赛上,中国女篮以微弱的差距输给韩国队,与冠军奖杯失之交臂。比赛结束后,许多人将矛头直指郑海霞——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她投篮失败。

几乎在同一时间,郑海霞接到了家里的电话,电话那头父亲告诉她,母亲已在前不久去世。

母亲去世时,郑海霞正在全力准备北京亚运会,因为害怕影响她的状态,所以家人们并没有告诉她这个噩耗。

直到比赛结束,母亲入土为安后,家人才敢将消息告诉郑海霞。双重打击出现在郑海霞的人生之中,一时之间,她陷入了低谷。

那些往日的荣誉去哪儿了?那些沸腾的掌声去哪儿了?妈妈,去哪儿了?

而那些漂泊异乡的孤独,又是为了什么?

有时候,人们并不是真正尊重和热爱一位体育明星,而是在意对方能不能带来某种让人兴奋的成绩、奖杯、荣誉。

于是,英雄一旦失败,便容易沦为罪人。他们,只允许自己狂欢,不允许英雄失败。

但一个运动员,只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如此,才能重新站起来。

郑海霞选择继续往前走,于是,有了后来。

郑海霞父母

后来,有人问郑海霞,在她人生中最重要的比赛是哪一场,她的回答是1994年的世锦赛。

在那年世锦赛上,27岁的郑海霞凭借着投篮命中率83.5%的耀眼表现,拿下了最有价值球员、最佳中锋、得分王三项大奖,同时入选了赛事最佳阵容。

对郑海霞而言,这些奖项并不只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将她从过去低谷中拽出的力量,让她能够从之前的失利中走出。

然而在这之后,郑海霞的腿与腰便因为常年的运动损伤,开始逐渐出现问题。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成为了郑海霞参加的最后一届奥运会,遗憾的是,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并没有进入前八名。

也正是在这一年,美国举办首届WNBA(美国女子职业篮球联赛),郑海霞在选秀大会中以次轮第16顺位被洛杉矶火花队选中,去往美国发展。

彼时郑海霞已经29岁,对于一名篮球运动员而言,已经进入职业生涯的中后段。

但她依旧凭借着良好的对抗与攻防节奏, 以及61.8%的投篮命中率成为了洛杉矶火花队的主力,同时也成为了中国进入WNBA的第一人。

因为洛杉矶火花队与洛杉矶湖人队同属一个老板,所以“大鲨鱼”奥尼尔和彼时刚出道不久的科比,常常去球场看郑海霞打球。

因为奥尼尔罚球命中率低,他的教练还曾请来郑海霞,让她教奥尼尔投篮。

郑海霞与奥尼尔

郑海霞说:“那时候科比还是小朋友,刚出道,奥尼尔是崇拜我的,至于科比,我觉得他是崇拜我的”。

郑海霞谈科比

遗憾的是,在到达美国的第二年,郑海霞就因为椎间盘突出复发而大大减少了上场频率。

腰痛开始反复困扰着郑海霞,那时她独自一人生活在美国,远离朋友与家人,病发时无法动弹,只能趴在床上。

直到在一场比赛中,她突然毫无预兆地在赛场上倒下,诊断后医生告诉郑海霞,她必须摘除两个腿的半月板:“你的身体无法让你再继续运动下去了。”

这一年,郑海霞31岁。有些雨,终将落下。

站在职业生涯的边缘,面对医生的诊断,她十分坦然:“作为一个高大运动员,能拥有这么长的运动寿命,能为中国篮球在世界上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觉得老天对我来说已经非常仁慈了。”

“我的付出与得到,是成正比的”。

1998年,被伤病困扰的郑海霞正式退役,属于她的时代在这一年正式结束了。

退役之后,郑海霞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和自己的姐姐生活在一起。

买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郑海霞都坚持不买家电,谈及原因,她说自己在等待着结婚成家后再来置办。

对于爱情,郑海霞始终向往。

在20多岁时,她曾经有过一段恋爱,对方是一名在武汉读书的大学生,身高比郑海霞还要高4厘米。

郑海霞谈男友

两人在一名球友的介绍下认识,因为郑海霞生活在北京,在最初认识的一年里,两人只能通过写信交流,每周郑海霞都要与对方通信2到3封。

在做了一年的笔友后,两人发展为恋人,男孩会在暑假时来北京看郑海霞,郑海霞也会有空时去武汉找男友。

但可惜的是,这段感情却最终以分手结束,后来,郑海霞聊起这段恋情的终结,将原因归结于彼时自己人气太高。

那时,因为不断在球场上刷新纪录,郑海霞身上自然也聚焦了许多关注。

就连她去男友学校探望,都会成为体育报纸的头版头条,比如1992年,《中国体育报》就曾刊登过一张名为《探亲趣》的大幅照片,照片中正是郑海霞与当时的男友。

照片旁边还有一句图注:女篮中锋郑海霞近日回华中理工大学“探亲”,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1992年,郑海霞男友毕业,因为郑海霞的工作单位在北京,她希望对方能来到北京发展,但却遭到了对方拒绝。

最终,两人因为对未来发展规划不同,决定分开。

郑海霞

分手时,男生画下一张图送给郑海霞,图上是一颗茂密的大树,在大树的脚下有一颗小草,男友对郑海霞说:

“如果我一直和你在一起,我就会像这颗小草一样,永远生活在你的阴影下面。”

分手后郑海霞依旧和对方保持着朋友关系,因为男生鞋子尺码也很大,每年,她都会给男孩寄去八九双运动鞋。

当有人追求郑海霞时,她偶尔还会想起曾经的恋人:“还是觉得那个人最好”。

之后的日子里,虽然不乏追求者,但郑海霞却始终没有下定决心再次展开一段恋情。

在球场上,郑海霞拥有绝对的自信,可在感情上,她说自己“骨子里还是觉得自卑”:

“毕竟在外形上,我还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社会太复杂了,我不想把自己作为一个尝试的牺牲品”。

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她对于恋人的标准,也在发生着改变。

在接受《鲁豫有约》采访时,郑海霞聊起自己的变化,她说自己十几岁时只喜欢阳光帅气的,二十几岁时希望恋爱对象能够有知识与责任心,且身高要比自己高:

“要比我好看,比我高,还要愿意为我的消费买单。”

而当40多岁再聊起爱情时,这个标准则变成了:“比我矮也没关系,只要超过1米8就行。”

节目播出后,一个名叫徐庆华的人给郑海霞发来短信。

徐庆华是黑龙江人,因为父母工作原因,他成长在河南平顶山煤机厂。年轻时,徐庆华也是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退役后,他便进入平顶山驻深圳办事处担任文体干事。

在徐庆华的讲述中,他对郑海霞已暗恋多年,但因为自己的身高只有1米9,所以从未正式追求过郑海霞。

而在《鲁豫有约》播出后,当看到郑海霞说可以接受伴侣比自己矮时,徐庆华立刻觉得自己“有机会了”。

2009年,徐庆华开始通过线上与郑海霞聊天,并不断向她表示好感,在经过长达一年的线上聊天后,两人相恋,并且在半年后便登记结婚。

郑海霞与徐庆华结婚照

在旁人眼中,郑海霞的这段爱情来得猛烈,但实际上,最初面对徐庆华的追求时,郑海霞十分警惕,她曾将对方叫到自己家里,让他看了看自己的房子,并对他说:

“你看我现在住得这么好,我没有必要嫁给你。”

但最终,在徐庆华的努力坚持下,郑海霞还是被打动决定与他结婚,并在北京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

婚后,徐庆华来到北京生活,那段时间,两人频频出现在各大访谈节目中,但似乎,这场婚姻并未消除郑海霞心中的那些不安。

结婚一年后,当再次接受采访时,虽然丈夫就坐在身边,郑海霞却说自己依旧“心里不踏实”:“我觉得他个人条件比我好,无论是外形还是身高,我觉得他都比较好。”

“他本可以找一个更年轻的女孩。”

说这话时是2011年,郑海霞44岁了。

今年,郑海霞55岁了。

近几年,因为常常独自出行,常有媒体揣测她是否婚姻有变,对此郑海霞虽从未回应,但却开始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前不久,在2022年女篮世界杯上,中国女篮获得亚军,时隔28年再次站上世界级大赛的领奖台——上一次还是1994年的世锦赛,在那次比赛中,郑海霞曾拿下四项大奖,创造了属于女篮的巅峰时刻。

当年轻的女篮姑娘在场上飞驰,郑海霞一定会想起属于自己的流金岁月,那时,自己还是年轻的模样,逢山开路,叱咤球场,百步穿杨。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中国女篮主教练郑薇以及副领队王芳,都是当年郑海霞的队友。只是,岁月的终场哨吹响,大家都变了。

在中国女篮再夺亚军之后,郑海霞久违地接受了媒体采访,她说:“希望中国女篮把辉煌保持的时间长一点,再长点。”

郑海霞近照

此时,距离郑海霞第一次摸到篮球的那个1980年,已经过去了整整42年,但她仍清晰地记得那些在球场上奔跑的日子:

“如果你能听到篮球击打地面的声音,那种声音就能让你的心跳更加强大;一定要相信自己,为梦想付出努力,也许有一天,你的努力足以改变自己的生活。”

如今,郑海霞每天都在坚持健身,她曾形容自己的身体已处于“半残状态”,无法再进行剧烈运动,所以有空时,她常会骑着一辆军绿色的自行车出现在小区的院子里。

这辆车从不上锁,郑海霞说,人们一看就知道那辆车是她的:“因为比别的车都要高”。

骑起车时,郑海霞常会觉得自己在奔跑,如同十几岁时一般,风在耳边呼啸而过,她感到自由极了。

而当自行车停下,大脚落在地面,她知道,自己不过也是这苍茫大地上的芸芸众生,也是这峥嵘岁月里的匆匆过客。

好在,曾经盛开过。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原标题:《绝世天才,郑海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