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俯身躬耕法陌 大爱无疆为民——大冶法院“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纪实

2022-11-03 17: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太谢谢了!”11月1日上午,70多岁的黄某领到6万元执行款后,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对大冶法院执行法官连声道谢。

今年来,大冶法院积极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出台便民举措70多条,解决群众“急愁难盼”问题120多个,执结涉民生案件556件;发放执行案款2104人次13.59亿元……便民成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点点滴滴体现了大冶法院“便民利民、为民护民、亲民爱民、惠民富民”的初心和大爱。

01

便民利民:“诉讼瘦身”减民负

“我什么都不懂,幸好有你们。”80多岁的婆婆李某与他人发生纠纷,老人只身来到诉讼服务中心,被工作人员搀扶着穿过安全通道。老人无需排队取号,直接进入立案程序,专职导诉干警全程陪办,主动优先做好老年人各项服务工作。

7月20日,大冶法院2600平方米的新诉讼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八大窗口”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诉讼瘦身”服务,“一条线”办理立案、调解、交退费、司法救助、信访接待等多项工作,智能云柜、查询一体机、便民书柜、饮水机、雨伞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诉讼服务中心开设了特殊群体“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显眼位置摆放着拐杖、放大镜、老花镜等常用物品。

大冶法院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智慧精准、细致入微的诉讼服务,让群众“走进一个门、事务一次结”。同时开通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实现诉讼“掌上办”“指尖办”“异地办”“马上办”。并推出法院+人大代表+工会+司法局+妇联等“1+N”特色服务,形成社会调解在先、法院诉讼在后的递进式诉调对接分层过滤体系,最大限度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

011

02

为民护民:“真金白银”解民忧

“出发!”随着党组成员、副院长柯建华一声令下,执行干警奔赴各街办、乡镇,向失信被执行人发起总攻。

3

“这笔款子解了我燃眉之急,挽救了两个家庭。”10月27日,案件当事人向执行干警送上锦旗,感谢法院连本带息将20余万元的案款一次性执行到位。

执行过程中,大冶法院通过查询、冻结、扣划以及多次释法明理,采取一系列执行措施,与时间赛跑,被执行人迫于强大执行压力,将20万元执行款履行到位,案件执行完毕前后只用了15天。

为更好地为胜诉当事人兑现权益,大冶法院联手公安采取三融合、四共享、五同步“3+4+5”联动模式,打出了执结一批、化解一批、救助一批、发放一批“四个一批”“执行连环招”,通过释法明理敦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的同时,穷尽查询、冻结、划拨、司法拘留等强制执行措施,依法打击拒执罪,形成强大威慑,努力将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权益兑现成“真金白银”,取得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最大化的成效。

“大冶法院体民情、纾民困、解民忧,以实际行动最大限度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全国人大代表、保安镇农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能干如是说。

03

亲民爱民:“通村法官”暖民心

2020年9月,柯某在某工程公司工作时受伤死亡,其妻蔡某以婆婆占有和掌管150万元赔偿款拒不分割为由,携子女向法院提起诉讼。

考虑原、被告是一家人,两个孩子尚小,被告已年近七旬,金牛法庭庭长吴曦将巡回法庭开到原、被告住所地,既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又缓解了婆媳在庄严法庭“对簿公堂”的尴尬。

“亲情血浓于水,两个小孩正是需要奶奶和妈妈共同疼爱的时候,一旦闹僵了,伤害最大的还是孩子。”经过多轮调解,面临破裂的家庭终于修复如初。

“法庭处理案件多是婚姻、家庭等家事纠纷,需要基层法官更多地用情、用心、用法!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活动中,大冶法院选派40多名“通村法官”,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商贸市场,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和真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纾解民困、暖化民心。

与此同时,“通村法官”俯下身子,开展“书香法苑”、法治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动力+”活动35场次,创新开展“星星‘典’灯”法治夜课进乡村活动,用法治文化“典”亮乡村法治“夜生活”,将司法温情送到百姓身边,打通司法为民“最美一公里”。

04

惠民富民:“共同缔造”促民生

10月28日,大冶法院诉调对接联络点陈贵镇江添受村200多亩翠冠梨、苏梨、杨梅、果冻橙“生态果园”生机盎然。

“果园全部使用有机肥,采用物理防虫,既生态又环保。计划年底再种50亩黄桃。”村支部书记徐乐平介绍说,该村成为诉调对接联络点后,陈贵法庭利用节假日为该村生态发展建言献策,多次开展送法上门,为产业发展提供法律咨询,协助解决生态产业规划、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落脚点是促进经济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落脚点是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群众受益。大冶法院精准对接“十四五”规划,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50多家企业提供“一人一企”包保和“缓交费、免担保”服务。11个人民法庭多点开花,打造”一庭一品”,司法守护绿色发展、产业振兴,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水平转化,共同缔造城乡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还地桥法庭为村企“复活”林地3000多亩,促成三华合作社为南石村21名贫困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每年人均新增收入3000元以上;保安法庭在农科村设立“美丽乡村司法保护基地”,开启了“保安湖生态功能区”专业化司法保护模式;罗家桥法庭设立“商会调解室”,打造服务企业“桥头堡”,为农业发展、农民权益、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司法保护……

截止目前,大冶法院40多个诉调对接联络点有12个村成为省、市级“共同缔造”试点村,假日法庭、女子法庭、商事法庭等“一庭一品”创建经验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人民法院报》宣传报道。

原标题:《俯身躬耕法陌 大爱无疆为民——大冶法院“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纪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