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旺扎的雨靴》和《米花之味》:雨与米花的滋味

马纶鹏
2018-04-05 09:11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两部新晋的中国“民族”电影——《旺扎的雨靴》和《米花之味》——都是聚焦实物:一个是雨靴,另一个是米花,前者是现代人的发明,而米花则是中缅边境傣族的特色小吃。一边是改变,一边是怀念,风格却不约而同的冲淡、宁静,但富有朝气。电影语言尤其丰富,不仅体现在光影捕捉民族风上,例如藏区木屋阳光中飞舞的尘埃,或傣族厨房大油锅中上下翻滚的米饼;更多是反复滞留在人物细节和神态的客观镜头。从这个意义上,浓厚的人文关怀弥漫在这两部电影中。

《旺扎的雨靴》入围柏林影展新生代竞赛单元,这次又在香港电影节进行亚洲首映,放映的时候几乎满座。就像伊朗著名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的《小鞋子》中小男孩Ali一样纯粹而执着,旺扎就是想要一双能在雨天吧嗒吧嗒四处溅水的塑料雨靴。青海藏区的雨季到了,天气说变就变,顷刻乌云密布,镜头马上切到旺扎愁苦的表情,天真地烦恼,他缓缓低下头,都快磨破的球鞋是他无论阴晴唯一的装备。同学们都有了雨鞋,只有旺扎没有。

《旺扎的雨靴》剧照

因为没有雨靴,邻居拉姆姐姐背着他过水塘,班里同学都笑话他,“害羞,害羞”;因为没有雨靴,又不肯把他唯一的“利器”上发条的铁皮青蛙给同学玩,旺扎被推入小溪里。他想让阿爸买,又不敢开口,腼腆而敏感,只好向阿妈呢喃,可是阿爸怎会有闲钱?阿爸将巴在稻田里辛苦,只为了赶上及时的雨水。

所以雨来,带给旺扎的是懊恼和不甘,留给阿爸的却是成片的青苗。同一阵雨,让父子俩有不同心情,而这种情感连锁反应,像涟漪,又像激流,真挚而冲动,不加任何修饰和伪装,得则喜,失而泣,与藏区的质朴生活,人与人简单而亲切的关系息息相关。套用一句旧语,“生活可以丰富,情感必须诚挚,且热烈”。

《旺扎的雨靴》剧照

电影随后来了一次转折。阿妈不惜用家里唯一的羊皮给旺扎换来了蓝色的雨靴,他甚至晴天也舍不得脱下,被体育老师数落。而本来应该换新镰刀准备丰收的阿爸也默许了。这时候天却一直旱着,旺扎希冀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而阿爸却担心大雨会把将要收割的麦田冲垮。结尾是村里让喇嘛阿卡雪达尔施法挡雨,而旺扎、拉姆几个小孩偷偷藏起了阿卡雪达尔的木剑,一场暴雨似乎要伴随着旺扎他们欢快的脚步到来了。

在映后的交流环节,导演拉华加坦言,为了寻找这份“雨的滋味”,他和摄影师吕松野几乎跑遍了青海,而几位主演全部都是业余演员,选拔和过戏,甚至培训方言都花了很多功夫。本色演出,相对质朴的藏区风情正是他追求的。

《米花之味》也同样的明媚和纯粹。特别是镜头在傣族寨子里、竹棚中捕捉光影的变化,还有结尾在溶洞石壁上投射出母女俩黑白而富有质感的孔雀舞,都让人陶醉,欣慰。80后导演鹏飞学师蔡明亮,之前做过他的助导,现在的独立作品在影像语言上很是讲究。背后的民族志意义和人文关怀也是主题。

《米花之味》将于4月20日在内地上映,这次在香港电影节放映的是104分钟版本。女主人公叶喃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上海回到自己长大的寨子,却发现不认识这个眨巴着大眼睛,躲在被子里不愿见自己的女儿喃杭。孩子一句“还是听声音的好”让人唏嘘。多年未见,爷爷领大,促成了留守儿童的难题,喃杭确实是问题少女:成绩倒数,玩起手机游戏停不下,顶撞老师还试图用妈妈带回来的巧克力让老师给调位子,最后发展到偷拿寺庙里的钱去网吧。电影只是在展示问题,并没有要去激化甚至解决问题。叶喃面对女儿喃杭也有责骂,也施加大城市独有的成才压力,母女俩甚至斗智斗勇,但更多时候她们相互带着同情和欣赏,叶喃希望女儿能在这个佛赐的世界慢慢适应,这和他们的虔诚信仰有关,也与人心的澄净与追求息息相关。

《米花之味》剧照

《米花之味》没有回避现代和传统的矛盾,深受佛教影响的边陲小镇在wifi的连接下,也快要飞机通航,就连世代祭奠的山神也被旅游规划所覆盖,而石佛更是被旅游景点一块“今日休息”的铁门阻隔,前来祭拜高歌的村民们只好在门外敲起了锣鼓,排圈舞依然精致,鲜艳的民族服装在阳光下飞舞,空气都洋溢着欢快。

《米花之味》剧照

之前很多中国民族电影或者走地下路线,偏纪录风,镜头前的少数民族灰暗,沉闷,鲜有形式上的美感以及主题上的升华。抑或某些电影为了参加国外电影节,走西化的风格,猎奇和夸张。《旺扎的雨靴》和《米花之味》可以说是“小清新”的民族电影,以及其他类似的作品(包括也在香港电影节放映的《被阳光移动的山脉》)都有不约而同的欢悦、自信和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理解。也有冲突和社会改变带来的不适,但电影的态度是包容和向着希望的,更值得一提的是,相应的电影语言也是唯美和恬静的,带来了欣喜的尝试。

我们曾经有《刘三姐》或《山间铃响马帮来》如此雀跃欢腾的经典,当然观众也一定会乐见《旺扎的雨靴》和《米花之味》。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