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日围棋外交故事多

2022-11-05 17: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作者:江培柱

先后在外交部翻译队、中日备忘录贸易办事处驻东京联络处、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外交部亚洲司日本处和综合处工作,1991年起赴中国驻伊朗、泰国、韩国等使馆担任一等秘书、首席馆员、研究室主任等职。

音频

正文

中方副团长棋盘前“露馅”

中日建交之前,民间交流非常多,中国领导人也非常重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周总理就说过“民间要先行”,“照国民外交的方式搞下去,日本团体来得更多,我们的团体也多去,把两国要做的事情都做了,最后只剩下两国总理外长签字、喝香槟酒了”。

濑越宪作先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日本两次派围棋代表团访华。著名九段棋手、日本围棋名人吴清源的教师濑越宪作首先率团来访。

在中日备忘录贸易达到一定规模、需要进一步发展时,日本自民党元老松村谦三请中国派一个围棋代表团访日。鉴于日本内阁更迭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中方考虑可以开展一些活动,于是中央决定派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李梦华做团长,负责对日工作。

陈毅与松村谦三对弈

1962年,以李梦华为团长、后来担任我国驻东京联络处首席代表的“日本通”孙平化为副团长的中国围棋代表团访问日本。

出发前夕,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召见孙平化。周总理嘱咐他说:“如有机会见到松村、高碲两位老先生,请转达我和陈毅副总理的问候,并欢迎他们来中国,就发展中日关系和长期贸易交换意见。”

陈毅副总理和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还具体交代孙平化:“随团前往,要搞两套活动,即围棋团的活动和你个人的活动。不过,后者要顺乎自然、见机行事,不要操之过急。”

孙平化与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亲切握手

孙平化是个“围棋盲”,对围棋一窍不通,可作为访问团的副团长,必须坐在围棋盘前象征性地走几招,所以闹了不少笑话。

访问期间,日本棋院组织了一场颇为有趣的集体对局活动,称之为“联棋”。由日方棋院负责人和中方代表团正副团长各自先后置子。

孙平化在路过香港时听中国棋手说过,围棋是“金角、银边”,所以就把第一个子下在了棋盘的三三线点上,使周围人大为惊异,都投以赞叹的目光。等到第三个子落盘时就露了馅,他下出了缺乏起码常识的“大败着”。日本棋院把这次活动拍了照,留下了副团长“出丑”的记录。不过,大家都能会意,笑声掌声不断,气氛非常活跃。

日方授予陈毅“名誉七段”

围棋最早源于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后来传到日本并逐渐发展起来。日本号称“围棋人口”有500万之多,其中拥有众多的围棋高手,青少年学围棋的也大有人在。因此,两国围棋的交流有着雄厚的基础,受到双方的重视和期待。

1963年,周恩来、陈毅接见日本围棋代表团时,周恩来与宫本直毅握手。

1963年九十月间,应中国围棋协会的邀请,日本棋院和关西棋院联合派团访华,在围棋界的交往史上可以说起到了“里程碑”的意义和作用。这次代表团由著名九段棋手杉内雅男任团长,团内都是高段名手和有潜力的“棋才”。像当时在大阪关西棋院的八段棋手宫本直毅,以及后来担任日本棋院理事长的年轻新秀加藤正夫等,都是首次来华。

代表团此行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授予精于棋道、热爱围棋的陈毅副总理为日本名誉七段棋手,以表彰他对围棋事业的开展和对推动两国围棋交往所作的贡献。

陈毅副总理认真观看中日棋手复盘

正因为活动意义重大,所以中方做了认真细致的准备,把当时的高段棋手陈祖德、吴淞笙(当时均为五段)和罗建文、王汝南(后为中国棋院负责人)等年轻棋手以及一些老顾问都召集在一起。我当时从外交部借调到国家体委担任翻译工作,大家在广州集训了一段时间。

正是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学习了一些围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用语,像“金角、银边、稻草肚”,“长”、“挂”、“补”、“虎”及如何贴子、补气等,还有什么“仙鹤大伸腿”等术语的日文译法等等,收获颇丰。棋手们对双方对弈也做了实战演练。

1963年,周恩来和陈毅接待日本围棋代表团。

代表团抵京后,住在靠近人民大会堂的北京饭店,吃住条件都很好。授名誉段位的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周总理陪同陈毅副总理出席并会见了日本代表团全体成员和我国新老棋手。

周总理说:“虽然围棋源于中国,但到了现代,日本围棋的发展超过了我们。但我们要拜高手为师,迅速提高。”周总理指出,围棋界的交往不仅有助于我国围棋手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周总理还感谢日本围棋界授予陈毅副总理日本名誉段位。

杉内雅男赠送陈毅名誉七段荣誉证书

当杉内雅男团长在仪式上把烫金荣誉证书交给陈毅副总理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大厅。

仪式上,陈毅副总理发表了讲话。他感谢日本围棋界和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并愿以此为契机推动中日围棋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

陈毅生前使用过的围棋

陈毅副总理还讲述了他下围棋的一些故事。他说,他热爱围棋,是在战争期间培养起来的。当时下围棋都是利用打仗的空隙,作为消遣,他和战友们用黑白石头子做棋子,在简陋的自制棋盘上玩上一通。没有时间的时候,多半是下快棋和五子棋。

陈毅说:“围棋理论高深得很,毛主席著作中不少文章就引用了围棋的理论和术语,我国古代和革命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因围棋理论的运用而制胜的实例不胜枚举。”

仪式结束后,陈毅副总理和日方团长杉内雅男下了“让子棋”。杉内让四子,由陈副总理先在四角摆上四个黑子。不知是陈毅的棋艺高明,还是杉内谦虚礼让,陈毅副总理赢了棋,大家都很开心。

这以后,陈毅副总理就担任了中国围棋协会的名誉会长,对推进我国围棋事业的发展和两国围棋的交往起了很大的作用。

1963年,周恩来、陈毅招待日本围棋代表团。在这次中日围棋友谊对局中陈祖德击败杉内雅男,而后又击败了岩田达明,打破了“日本九段不可战胜的神话”。

此后,陈毅副总理还忙里偷闲,找陈祖德等棋手下棋。后来聂卫平等年轻棋手成长起来,并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战胜了日方。这和陈毅经常和这些棋手对弈、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商讨如何提高和普及中国围棋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可以说,陈毅副总理对于中国围棋整体水平的迅速提高功不可没。

中国棋手“手下留情”

随着中日民间和文化交流的开展,围棋项目成为重点之一。围棋交流成为日中友好协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经常组织的活动。他们特别把组织青少年交流对弈作为优先的考虑,让两国的年轻选手、业余爱好者,乃至“娃娃棋手”更多地参与比赛和交流切磋,以提高技艺、增进友谊。这样的活动也受到双方孩子家长们的欢迎,有人宁愿自己出路费也在所不惜。

陈毅指导小棋手下棋

那时日中友协和交流协会经费并不宽裕,组织交流活动还是需要资金保证的。当时中日两国尚未建交,不能直航,往来要绕道香港,费时、费钱。许多家长、热心日中友好事业和交流的人就解囊或募捐赞助和支持。

1965年春暖花开之季,由业余高段棋手安永一老先生率领一大批日本少年棋手来华访问、对弈,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也派人随队照料。这些小选手虽然都是业余下围棋的好手或尖子,而我们派出的选手都是国家出资、在体委围棋班下棋的专业棋手,至少是在围棋俱乐部经过专业训练的,水平自然高过对方一头。

但是比赛总要有胜有负才有看头,如果出现一方全赢、另一方全输这种“一边倒”现象,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更何况那些自费来华的小棋手兴致勃勃地到中国,一场都赢不了,信心和情绪就会受影响。

比赛在上海棋院拉开帷幕。两国的小选手抽签对局。他们聚精会神,兴致极高。不过,没过多久,场上的形势就明朗化了——我方选手处于压倒性优势,而对方没有一个看好的。在场观战的日方团长安永一和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随队负责人紧锁眉头,露出了不安的神色。

陈毅画像

针对这种情况,我方及时进行了研究。最后,教练把几个小棋手叫出来“解手”。在洗手间告诉他们,要手下留情,友好为重。可是他们说:“随便怎么下都能赢。”于是,教练只好“命令”他们下“大恶手”。

回到棋盘后,几个小棋手就闭着眼睛下了“败着”。于是有几盘棋的形势开始大变,日方观战的人一看有了胜机,随之笑逐颜开。

这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但每当想起,心里总是充满无限感慨。

原标题:《中日围棋外交故事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