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言恭达《艺评读书札记》之九: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

2022-11-07 14: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彭庆阳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朱丽叶说:“我付出的愈多,我保留的也就愈多,这两方面都是无限的。”朱丽叶的“付出”“保留”观是一种善于取舍。言先生曾在《神朗气清 “卉”风和畅》一文中对取舍有精深的认识:

善于舍取。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无能则取不足,无悟则舍不得。有友告诫:人生苦短,追求有限,少年取其丰;舍其不能有;壮年取其实,舍其不当有;老年取其精,舍其不必有,可谓嘉言!(《抱云堂艺评》)

取舍之义,通俗地说就是要与不要,一种面对选择的态度。取是一种本事,一种天性领悟、胜任工作的能力;舍是一门哲学,是一种智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且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个且要的解决”,这样的学问叫做哲学。有舍有取、不舍不取、小舍小取、大舍大取,芸芸众生,善取者有之,善舍之寥寥,如何取舍?言先生引古之要诀,一语破的:“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壮年时舍其不当者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言简意赅,当使人醍醐灌顶。

《周易》云:“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是说某些人只晓得进取而不知道及时隐退,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衰亡,只知道一味地获得利益而不知道要舍弃一些。这些人知“取”而不知“舍”,是一种贪婪无知,连最基本的“月盈则亏”“日中则损”“水满则溢”的自然常识和生活常理都无视了,哪里还懂取舍之道?其实,有得必有失,有取必有舍,往往让人们接受损失、放弃,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有损失、有放弃,才会有所得、有所益。《周易》又云:“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所谓“损”,就是要损减于下,增益其上。推衍之,我们要取的是“上”,舍去的是“下”。这种取舍之道,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也是一门生存的艺术,更是一种超脱达观的人生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于书画者而言,若不懂取舍,岂可有此三境界?

《孟子》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喧嚣浮躁的时下,面对名利、金钱、地位的诱惑,书画家又何去何从?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还是随波逐流、附和世俗?取舍在己。德国作家歌德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马,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为何“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这是要主动思考的问题;思考之后,就必然作出一种选择,“骑上这匹马,就要丢掉那匹”;进行了选择,就要学会放弃,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聪明人,“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只有思考之后的选择,才会有通透的放弃。对此,言先生在《抱云堂艺评》中有多篇文章都提及到:

成功人士都会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心灵的空间,久经善思而开悟,净化而舒展。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往往是更宽阔的拥有。

善于舍弃,放下挂碍,拓展空间。(《烛照心灵的求索》)

学会放弃。要善于放弃只求形式,或空有影响没有实效的甚至违背艺术规律的“虚火”的展示活动。(《逐步构建当代书法篆刻创作审美科学评判体系》)

言先生所说的“放弃”,是指舍弃形而下的“器”,之后才是更宽阔的拥有,拥有的是形而上的东西。形而上的东西是“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言先生所谓“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也就意在于此。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没有中间的道路:这一方面所得的就是那一方面所失的。”要想有所得,就必须学会放弃。放弃不是颓唐、无奈的抛弃,而是心无挂碍的放下,做的是人生的减法。王阳明《传习录》云:“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不求日增只求日减,减少的是私欲,这样的“减”实际上就是增加,增加的是天理。《世说新语》记载:“庾亮造访周顗时说:‘君复何所忧惨而忽瘦?’周顗答道:‘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且去耳’。”周顗的减想去意,就是欲去除世俗的沉渣污秽,让清虚淡泊之情来临。这种减法于人不无裨益,借鉴使用。刘熙载《书概》云:“学书者务益不如务损。其实损即是益,如去寒去俗之类,去得尽非益而何?”如此“以损为益”的观点可以说是对得失、取舍、多少、加减之论的延展,很新颖也很高明。于书画者来说,也一定要有“以损为益”的辩证思维,不能只会做加法,要“加、减、乘、除”都会做,甚至还要会“四则混合运算”。唯有此,才能对取舍之义有通透的理解和精准的认知,从而能探索到书法艺术从古代到现代到当代的发展脉络,正确认知、掌握书法的基本法则,通过长期的、持续的创作实践、学习研究,真正地走上书法艺术的康庄大道。

王原祁《雨窗漫笔》云:“士人作画,第一要平等心,弗因识者而加意揣摩,弗因不知者,而随手敷衍,学业精进,全在乎此。”于书画者而言,“人之立世,贵在立品”,立品之人,始于平等之心,画外自有正大、清气之象,若是以“识者”“不知者”进行取舍,这哪里还有文人风骨?完全是政客、市侩之作为。今日书画者,或舍前人之经典,只取时人,而且只学那些各种展赛评委、获奖者,竭力徒摹他们的书画形式,无非是迎合评委,投其所好,以求入展获奖。这种投机取巧、极其短视的实用主义做法,或为一些人带来了好处,可得到的比起失去的,孰轻孰重?身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我们的灵魂总被名利、地位、权势、财富所捆绑,我们的心性总在愚昧、欲望、逃避、恐惧中徘徊,还何以能正确取舍?孙过庭《书谱》云:“或藉甚不渝,人亡业显;或凭附增价,身谢道衰。”凭身份地位显赫一时,却是人走茶凉。唯有辨是非、分真伪,不热衷、不逢迎,让自己“游心于淡,合气于漠”,大胆舍弃,才会有丰硕的获取。

老子说:“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勤。” 人不可以一味地追逐物欲,否则将失去自我。对待物欲要“塞其兑,闭其门”,方可“终身不勤”,这是一种选择。于书画者而言,在决定取舍之前,先是要懂得思考,然后进行选择,从而有取有舍。一是人生在世要思考为什么而活?面对名利、金钱、地位的诱惑,何去何从应有个选择。大胆舍弃,才能有丰硕的获取。二是在学习书画过程中,要以坐冷板凳的精神,把功夫做扎实,把学问做精透,方可创作出精品力作。而不是本着急于成名、发财的念头,要么是广种薄收、浅尝辄止,要么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东挠一下西刨一下。对于书画学习的选择,言先生认为要“学主流、学主干、学共性”。“学主流”就是得真谛、寻正脉、走正道;“学主干”才能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学共性”作基础,才能出来具有个性的自我面貌。“人只要走错第一步,以后便是步步错”,书画的学习亦是如此,所以选择很重要。

言先生在《正道·明净·专深》一文中说:“多一些忧患,少一点满足;多一点纯净,少一点浮躁;多一点人文关怀,少一点争位夺利,中国书坛就一定能充满正能量!”(《抱云堂艺评》)只有做好多与少的加减法,才会有正确的取舍,真正地去追求“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之目标。

言恭达,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兼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会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青铜器博物院顾问。

编辑:周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