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刻意贬低人文教育的恶果是什么?古希腊人早已知道

2022-11-08 15: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古希腊时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波斯统帅海达涅斯曾经对两个斯巴达人说,只要斯巴达人臣服于波斯,就可以成为希腊的总督。这两个斯巴达人的答复是:

“你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奴隶,但你却从来没有体验过自由,也就无从评论自由的滋味是好还是不好。假如你懂得了自由意味着什么,那就会奉劝我们不单单用刀枪,而且还要用战斧来为自由为战了。”

这样的对话,几乎适用于所有野蛮与文明的对抗,也是历史所告诉我们的真理。

人为何要阅读历史与经典?经典又因何为经典?

学者张新刚在《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里一次性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经典之为经典,不只是因为年岁长,比如说并不是所有用古希腊语写成的作品都具有同样的分量,大众常常念及的还是荷马、赫西俄德、希罗多徳、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土多和一些悲剧作家。真正的经典是那些直面人与世界的根本议题,并能够充分展示出这些议题的复杂性的作品。虽然历史情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仍能穿越时空从经典文本中读到切身性和亲缘性。当下的我们或许已经不再认可不同时代的经典给出的最终方案,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仍需和经典作品中探讨的那些永恒议题一同生活,从经典作品中汲取养料,并努力给出自己的探索方案。 除了作品自身的力度之外,经典之为经典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后世的影响。或者说,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重量级的经典作品,后面的文明进程往往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无论是继承还是革新,都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之上进行。从这个视角来看,古代希腊的文明形态决定性地塑造了西方文明的走向,一些母题会在不同的时段反复出现。”

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被公认为西方史学史上首部叙事体历史巨著,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为“历史学之父”。

张新刚在《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中对《历史》一书做了各种文本分析,将之拆解并细读,探讨背后的文明深层逻辑。

对于西方文明来说,古希腊的地位毋庸置疑。但与历史上大多数久远文明一样,它的记载并不完全可信,在西方世界的地位堪比《史记》的《历史》就如此。

张新刚在书中写道,希罗多德的“历史学之父”之名,某种意义上也是“谎言之父”,因为《历史》中有太多荒谬无稽的传说和极尽夸张的描述。当然,后人对此无需苛求,毕竟希罗多德生活的时代距离今天太过遥远。更何况,也正是希罗多德,让那个充满雄辩和哲思的时代再现于我们眼前。张新刚所做的就是剔除那些传说与夸张描述,将古希腊时代的“精华”呈现

书中对政治制度的描述,就是古希腊最大的精华。

比如说到权力:

“在希罗多德生活的时代,很多有智慧的人就已经开始讨论这些问题了。他们的一个经典设问就是,如果给了你一种做任何事都不用考虑后果的特权,或是做任何坏事都不被发现的能力,你会如何生活?可能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去做社会习俗和法律所判定的‘坏事’和违法的事。所以,奥塔涅斯的洞见不可谓不精辟,他实际揭示了权力和生活方式的深层关系。他之所以说最优秀的人也抵挡不住专权的败坏,是因为他认定社会习俗对人的规训实际是个幻象,人们不作恶不是因为不想,而是不敢。一旦拥有了不受制约的权力,时间一长,人肯定会打破原来社会习俗的束缚,充分释放自己的本性。”

又比如说到生活方式:

“对于哲学家来说,真正的好东西是沉思和爱智慧,并不是世俗中的权力、名望和财富。柏拉图创造了一种超越了政治权力的生活方式,即哲学的生活方式,它比政治生活方式更高。”

还有开头所提到的问题,书中这样解答经典文本的重要性——它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

“柏拉图在他最后一部著作《法律篇》中曾经区分过三种教育:第一种是职业教育,即学习一门谋生的技能,以便日后能够进入某个行当,满足日常需要以过上小康生活。对教育的这种理解恐怕是今天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是柏拉图说,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下面这种情况:在某个行当内做得特别好的人,有时却会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甚至违背城邦习俗和人伦底线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并不会说这个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第二种是政治的教育,即在城邦中知道如何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能够有能力积极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为城邦勇于承担公民的职责,成为政治人。在柏拉图看来,能够做到这一点勉强可以说接受过教育。第三种才是最理想的教育,那就是通过教育将人培养为好人,或者说卓越的人。在这种教育中,人不仅是合格的公民,还能通过理性的努力,向智慧靠近,成为拥有完满德性的人。”

柏拉图对教育的区分,其实已经与现代文明的教育几乎一致,也是文明世界公认的道理,但它并未完全实现,因为仍有一些国家,刻意贬低人文教育,强调技术教育,批量制造那些没有思想的流水线机器,以求更有效地控制和蒙蔽。

书中最让我有所触动的一句话是:

“为了服膺意识形态而阅读根本不能算阅读。获得审美力量能让我们知道如何对自己说话和怎样承受自己……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书名:《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

作者:张新刚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浦睿文化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图源 |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