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明明看起来很健康,为什么会发生猝死?

2022-11-09 12: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杨美云 39深呼吸 收录于合集 #深科普 5个

又一名演员猝死!

11月1日,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饰演关羽的陆树铭老师猝死,享年66岁。据了解,陆树铭因心梗去世,走得非常突然,让人一时无法接受。

近年来,关于“猝死”的新闻报道频频进入公众视野:

演员高以翔在参加某综艺节目时,因心源性猝死去世,年仅35岁;

23岁拼某多女员工下班路上发生猝死,瞬间引爆网络舆论;

2021年元旦,《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孙侨潞,因心肌梗死导致猝死,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相当于一天有近1500条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尤其令人痛心的是,猝死者中不乏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 图:站酷海洛

01

在猝死的紧要关头,

身体经历了什么?

猝死可分为心源性猝死与非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主要包括冠心病、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导致的猝死;

常见的非心源性猝死疾病有肺梗死、急性脑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等。

“心源性猝死约占总猝死人群的70%-80%,猝死从发病到死亡一般不超过1小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肖华介绍道:“大多数心源性猝死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引起。人的心脏好比一台发动机,它的作用是将血液供应至全身,但它本身也需要血液来运行。而心脏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冠状动脉,其中左冠状动脉在左主干后发出左前方血管与左后方血管。在疲劳、暴怒等强应激下,可诱发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堵塞,继而引起心肌坏死。”

肖华进一步解释称,血管堵塞可在极短时间内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引起室速、室颤等情况,此时血液无法正常循环,心脏无法正常运转,大脑及全身均会因供血不足而受到严重危害,若不及时抢救,将酿成猝死悲剧。

◎ 图:站酷海洛

02

“预警信号”不明显,

抢救黄金时间仅4-6分钟

“死神”的突然光顾,让人猝不及防,如果能提前预知猝死的到来,是不是有机会获得“免死金牌”?

但遗憾的是,猝死通常无法预测。

肖华表示:猝死发生得往往很快,有的人在出现胸痛、胸闷、气喘等表现的一瞬间就会倒下,也有的人会持续这种不适约半小时才死亡。有部分运气好的病人会在猝死前几天甚至1-2个星期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等症状,此类不舒服的人群,不要犹豫,应及时就医,否则猝死一旦发生,几乎不可能自主逆转。

“在心跳骤停后的4-6分钟,是猝死救助的黄金时机,”肖华强调,一旦发现有人倒地,旁人应争分夺秒实施抢救,除颤和心肺复苏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

01

心肺复苏

施救者双手掌重叠,十指相扣,伸直双臂,手掌着力,于胸骨下缘垂直向下按压,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深度为5-6厘米。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捏住病人鼻子,用嘴包住病人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2次。

02

除颤

其他施救者尽快找到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按照提示将电极片固定于病人胸前,打开电源,按照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来操作,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场。

◎ 图:站酷海洛PLUS

03

压力之下,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猝死

过去,很多人认为年轻人因拥有强健的体格,故不会发生猝死。但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发生猝死。

肖华表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在工作劳累、连续熬夜、精神高度紧张等情况下,人的身体会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从而导致机体内环境不稳定,发生电解质紊乱等现象,最终诱发猝死。

“还有部分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原因是患有遗传疾病,如遗传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等,这类病人也需提高警惕。”肖华补充道。

那么,年轻人该如何预防猝死呢?肖华强调做好四件事:

一是要学会自我调节,避免过度熬夜,工作不要太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二是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不要暴怒或过于激动,不要长期处于紧张的精神状态下,适当放松心情。

三是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改掉吸烟、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四是适当锻炼,运动要循序渐进,对于参加高强度运动的人,应先做好心脏及血管评估。

另外,他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非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比如肺栓塞主要发生于久坐人群,对于长途旅行的人群,不能长时间坐着,需要不定时起来运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过度疲劳等都是心脏病的高危因素,应尽量避免或控制,特别是那些有猝死家族史的人群,如父母、兄弟姐妹存在早发死亡情况的,更应该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以排除自己是否患有相关遗传疾病,积极做好早期干预工作。

通讯员|伍晓丹

编辑|廖颖瑶

编审|叶芳

封面|站酷海洛PLUS

RECOMMEND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