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会分享】妙手神医 风范永存--追忆“浙派中医”富阳“张氏骨伤疗法”流派奠基人张绍富

2022-11-09 19: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992年2月5日上午8时,一颗火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接着,无数鲜花、挽联簇拥着他的遗像,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普通民众络绎不绝地来到浙江省杭州市辖富阳市(现为杭州市富阳区)殡仪馆,向这位因劳累过度而离世的古稀老人含泪告别。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人数之多,在富阳历史上从未有过,可见人们对他的挚诚敬意和思念。

他,就是“浙派中医”富阳“张氏骨伤疗法”流派奠基人、浙江省著名老中医、主任中医师张绍富。

张绍富生前任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名誉院长,获“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杭州市劳动模范”“浙江省卫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富春江横贯富阳区东西,被誉为富春江畔“活华佗”的张绍富,在5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历尽艰辛,鞠躬尽瘁,为振兴中医骨伤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活华佗”之说的由来

1979年初,富春江两岸万山红遍,西子湖畔春意盎然。浙江中医界代表欢聚一堂,宣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成立。当选为浙江分会理事的张绍富,刚回到杭州市政府群英招待所,便有一位杭州城的老中医带着女儿来找他看手伤。这位老中医的女儿患的是克雷氏骨折,她的断骨部位接近手背,固定困难,极易留下终身残疾。老中医明白这一风险,两个月来领着女儿跑了杭州、上海好几家大医院。虽然女儿手部的断骨接上了,但手背畸形,严重影响手部功能恢复。

“不要紧”,张绍富和气地安慰着姑娘,同时细心地用手指探摸断骨部位。他捏着、摸着,猛地一用劲儿,“喀”地一声,姑娘刚接上不久的骨头重新折断了!姑娘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珠,但还没等她明白过来,张绍富又神速地为她重新接上断骨。张绍富接着给姑娘的伤手绑上随身带着的杉皮,并开好药方,说:“过几天再来看看,个把月会好的。”在场观看的还有另一位头发雪白的老中医,在惊奇之余,赞叹:“艺高胆大,真是富春江畔的‘活华佗’啊!”

“活华佗”这一称谓对张绍富来讲,并不过誉。想当年,成千上万的骨伤病人经他“妙手回春”,不少要截肢的患者在他手中“逢凶化吉”,慕名就医者几乎遍及全国,治愈者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像雪片一样每天从四面八方飞来。

那么,张绍富这一手骨伤科绝技从何而来?张绍富出生于祖传骨伤科医生世家,他从小就受到中医的熏陶。张绍富的祖父年轻时喜爱拳术,会治一般的跌打损伤,传下几张秘方。张绍富的父亲刻苦好学,后又经当地有名的中医指点,家传伤科医术有了新的发展。张家自制的百草膏在富阳和相邻的桐庐县一带很有名气。

张绍富在家中排行第三,从小学习勤奋,性格倔强忠厚,深得老师和父亲的喜爱。在父亲的指导下,他10多岁就开始学习《本草纲目》《正骨八法》,背诵脉诀秘方,制作百草膏,体察父亲的临床经验。渐渐地,他心里萌发了继承父辈医术的愿望。刚读完四年小学,16岁的张绍富就当上了父亲的徒弟。

张绍富从20岁开始独立行医,第一次出诊去的是20里地开外的富阳龙门镇瑶坞。病人请当地医生看过,未见好转,不得不请求张绍富之父张老先生出诊。张老先生为难了,因那位当地医生是自己的师兄弟,得顾全面子。张绍富理解父亲的心情,勇敢地代父出诊。

这位病人病情严重,左脚开放性骨折,哪怕富有经验的老医生对此也会感到棘手。张绍富初次独自一人出诊,着实有些心慌。但当他意识到病人有可能残废时,想起医生的职责,慢慢地镇定下来。经仔细检查,他发现先前医生的治疗缺点是固定方法不对,于是利用自己学得的技术,替病人重新接骨,贴上百草膏,细心扎好杉树皮进行固定,最后开了两张相同的药方,一张留给病家抓药用,一张带回家让父亲审查。

张绍富前往瑶坞为病人复诊两次,40天后,这个病人完全恢复了健康。张绍富心中第一次充满了成功的欢乐。从此,他放弃了打猎、捕鱼等爱好,悉心探索医治骨伤的奥秘。别人认为不能看好的骨伤,他偏要试一试;前人没有攻下的难题,他硬要去闯一闯。

张绍富为病人诊疗

新中国成立前的富阳农村有个习俗,稍有名气的郎中先生出诊时,需要病家请双人抬轿上门,但张绍富坚持出诊不坐轿,尽量减轻病人的负担,他还常常少收诊费、药费,碰上十分穷苦的病人,干脆不收分文。张绍富的声誉很快就传遍了方圆几百里。

骨伤科医术独树一帜

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浙江富阳“张氏骨伤疗法”,其医术别具一格,学术独树一帜。

“张氏骨伤”的振兴和发展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教育和中医政策指引下,张绍富和他的骨伤科技术一样,取得了长足进步。

1954年,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走合作化道路,组建富阳县图山乡巡回医疗站,1956年更名为东图乡中医联合诊所,变同行相忌为相亲,共同发掘中医学的宝藏。党提倡中西医结合,他“三顾茅庐”请西医,学习生理解剖,为祖传医术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之提高到新高度。张家治疗骨折最具特色的杉树皮固定法,也不断得到创新。原来包扎用鲜杉树皮,改用干杉树皮;原来用整块杉树皮,仅绑扎在骨折部位,后改为用四块杉树皮,连同邻近的关节做周密的绑扎。张绍富对比较复杂的开放性骨折,还在诊断和整复上作了许多改进。

山乡巡回医疗站旧址

多少个不眠之夜,张绍富以“骨伤科高峰,我不攀谁攀”的雄心壮志,钻研新的医疗方案。多少次严峻的临床考验,他把疑难骨折病症当作攀登的阶梯,勇往直前。功夫不负有心人,1960年10月,张绍富所在的诊所迁址到富春江畔东梓关,并更名为东图医院,此时起,对他来说,除了非要开刀不可的骨折,没有什么是不可治愈的了。

东梓关安雅堂-东图乡中医联合诊所

1979年,张绍富的《杉树皮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实验中,随机抽取东图医院内张绍富领衔诊治的2377例骨折病例,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上肢主要骨折愈合时间对照列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氏骨伤疗法”对四肢各部位骨折疗效的优势十分明显。

“张氏骨伤疗法”疗效好又方便,并省钱,尤其在农村容易普及。这一疗法形成了“整体辨证,手法整复,杉皮固定,筋骨并重”的诊疗体系。这一体系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骨折固定,主张“动静结合”。

西医骨折整复往往只求对位对线的绝对解剖固定,因而把骨折固定仅延伸到肢体骨折部的上、下关节,其不足之处是固定后的肢体得不到活动,导致影响骨折愈合,使得功能恢复较慢。而张绍富首先把恢复患部原有功能放在第一位,着重于功能恢复基础上的解剖对位,既作合理的局部固定,又保证骨折固定后能适当活动,做到“动静结合”。

二是骨折治疗强调“内外兼治”。

张绍富认为,骨折肢体损于外,而气血伤于内,故必须坚持外伤与内损兼治的原则。于是,张绍富的骨伤疗法采用辛温香散的“百草膏”外贴;同时,初期加服消瘀活血的中草药汤剂,中期内服活血壮骨的药物,后期改服益肝肾壮筋骨的药物,所谓“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并治,促使功能恢复。

张绍富(二排右五)在富阳县东图医院门口和职工合影

由于张绍富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尽管他只读过4年小学,却依旧成为富阳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正高职称的医生。1986年9月,他受聘成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并且还开创了富阳土生土长的“高知”进京作学术报告的先河。

丹心妙手只为患者

张绍富原先坐诊地点在他的家乡上图山村,此地不通公路,外地就医者只能乘坐富春江的航船到东梓关码头,然后奔走10多里路才能到达。那时,航船一到东梓关码头,上岸的跷脚折手病人和抬着、背着的病人及其陪同家属就立即“赛跑”,去抢张绍富的门诊号。

山村张绍富故居

为方便患者,1960年10月,张绍富离家,来到东梓关参与创办东图医院。彼时,东梓关几乎成了医治骨伤的代名词,前来就医者越来越多。

1976年,浙江长兴煤矿一位青年工人因工伤造成左手肱骨踝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当地职工医院的意见是:“待炎症消退,进行截肢。”这位青年一听,心里十分焦急,后来经多方打听,听说张绍富有一手医治疑难骨折的技术,立刻前来富阳就医。张绍富深知这位青年的焦虑心情,亲自为他细心地施行整复手术,用小夹板夹缚固定,并给他内服养血、消炎、续骨的中药,还教他进行功能锻炼。经过3个多月的医疗,这位青年的手完全恢复功能,重返生产岗位。

1976年7月,经张绍富手法整复治疗后的长兴煤矿工人

哈尔滨医大的老干部吴楠,患有肥大性脊柱炎,又患上腰椎压缩性、粉碎性骨折。他在哈尔滨、上海等地医院治疗几年,无明显好转。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他来找张绍富诊治。吴楠连续服了14剂中药,腰就能抻得动了,意外的成功使吴楠决心在东图医院住院。

哈尔滨医大的领导对这所江南小医院不了解、不放心,派一位医生来接老吴回去。事情也凑巧,这位医生在来东图医院的途中突然受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他艰难地来到富阳东图医院,苦痛万分,张绍富见此情景,立即为他做了推拿整复术,给他服了中药。7天后,这位医生的病痛消失了,高高兴兴地返回哈尔滨。不久,吴楠也痊愈出院。从此,张绍富闻名东北三省,慕名来到富春江畔这所小医院骨伤科就医者络绎不绝。

人们赞扬张绍富高明的医术,更称赞他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张绍富没有上下班之分,“8小时”外,常在饭桌旁、寝室里给病人看病。那时很多需住院的外地病人住在东梓关村的客栈和当地农民家里,每当夜深人静有空闲,张绍富就抓紧前去看诊。东图医院内张绍富的卧室紧挨着门诊挂号窗口,这样早晨门诊一有人挂号就能吵醒他,以便及时上班。他不吃早餐,起床后就看病,中晚餐常吃的是食堂打的菜倒在米饭上的“盖浇饭”,每天晚饭后便开放夜间门诊。张绍富很少回家,即使回去,也无非是换个地点给大家看病。

“文革”时期,这位受人尊敬的名老中医一夜之间竟成了资产阶级学术权威,被批斗、写检查,看病的权利一度被剥夺,这是他一生中最伤心的事。但他没有忘记医生的天职,暗地里仍然为病人医治,特别是冒着“罪上加罪”的危险,偷偷地为被造反派打伤的“走资派”治伤。

这里至今还传颂着张绍富诊治“农家宝”的故事:1978年6月的一个下午,张绍富在门诊。当轮到“农家宝”看病时,他发现“病人”是桐庐县窄溪公社舒湾一队的一头小牛,出生才4天,脚骨跌断了,兽医无法医治,只能送到东图医院来,病历卡上的姓名栏里写上“农家宝”。张绍富二话没说,立刻为小牛做接骨手术,还开了药方。经过几次复诊,小牛又会“打虎跳”了。

有人问张绍富怎么也做“牛郎中”?他回答说,耕牛是生产队的“拖拉机”,是农民的宝贝,对农民有利的事情都得干。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张绍富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种高风亮节,他一直保持到晚年。1984年下半年,他到县城富阳中医骨伤科医院工作不久,便病魔缠身,但他仍旧一心扑在病人身上。一次,浙江省卫生厅邀请他赴杭州参加义诊。杭州病人闻讯,抢光了张绍富的义诊号。为不使病人失望,他隐瞒病情,来到杭州城。一天忙下来,张绍富头晕眼花、浑身无力,回到旅馆后呕吐不止。次日,他又坚持去接诊病人,然而一跨进小汽车,突然一阵眩晕袭来,直接瘫倒在旁边的助手身上。张绍富立刻被送进医院,一测体温,高烧达39摄氏度。

张绍富带病工作岂止这一次。他卧病几年,躺在床上,依旧天天为寻上门来的病人诊脉开方。杭城名老中医俞尚德前往富阳探望他时,目睹此景,感慨万分,回家后为张绍富题写“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的绝句。

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张绍富的健康十分关心,先后多次安排他去气候温暖的旅游胜地疗养休息,可是每次都被他婉言谢绝。

不求享受,淡泊名利,是张绍富的一大美德。上世纪80年代,有民办医院邀请他去挂牌门诊,愿付高额酬金;还有不少医疗机构请他在休息日去坐诊,许诺诊疗费全归他个人所有。张绍富一一拒绝。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生活俭朴,安贫若素,甘愿奉献,廉洁行医,在张绍富的人生中得到充分体现,他也要求自己的子孙和徒弟们这样做。

张绍富向徒弟示范手法整复

如今,张绍富离开人世已30年,人们在缅怀这位“神医”时,感到欣慰的是,他的精湛医术已被完整地继承下来。他亲手培养出师的骨伤科医生先后达30余名。他的大儿子张玉柱(浙江省国医名师)和小儿子张玉良(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党委书记)等一批又一批“张氏骨伤疗法”嫡传弟子,云集在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张绍富不仅给这家浙江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中医骨伤三甲专科医院留下了一笔久盛不衰的医学财富,更为医院树立起一座“医术精,医风好”的丰碑。

时任浙江省副省长李德葆为张绍富(左二)题词

2022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是张绍富先生100周年诞辰日。我与张绍富先生有过30余年如一日的友情,今日仅依据对张绍富先生的回忆和昔日采访他时保存的影音资料写成此文,以表对这位风范永存,曾被时任浙江省分管卫生副省长李德葆题词誉为“妙手神医”的张绍富先生的哀思与怀念。

作者与张绍富合影(左为张绍富)

注:本文作者章关春,于2022年2月17日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

图片来源 | 杭州市富阳区融媒体中心、富阳中医骨伤医院

原标题:《【学会分享】妙手神医 风范永存--追忆“浙派中医”富阳“张氏骨伤疗法”流派奠基人张绍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