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我的奶奶不识字

章润
2022-11-10 21:1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图为杨维云视频截图。受访者供图

除了学龄前的小朋友,今天还有人不识字吗?

其实是有的。最近,笔者就看到一位73岁退休教师杨维云开直播教识字的故事。她原本定位的受众是学龄前后的孩子,可随着时间流逝,她发现成年人反而是学生的主体,中年人居多,大部分是女性。因为不识字,他们一直生活在挫折和自卑中。她在直播间不带货,不收报名费,也不收学费,真正实现了无偿授课。

也就是通过这个新闻我才了解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不识字的成年人一共有3800万,这个群体里女性占比达75%。不识字的人,好像生活中很少见了,但仔细想想,他们其实一直都在,可能我们身边就有。

比如我的奶奶。我的奶奶几乎完全不识字,更别说拼音、普通话之类的,她唯一能认得的符号估计就是存折上的数字。她跟我的交流很简单,因为我不会乡下的方言,多数时候她只能看着我,蹦不出几个词,然后不停地让我多吃鸡蛋。

但我奶奶并不是一个经历寡淡的农村妇女,她其实出生在一个当地有名的士绅之家,她是老爷家“大房太太”的长女。这个士绅家有多大呢?她曾经牵着我,对着山坡下随手一指,“那一片以前都是我们家。”

我奶奶的兄弟,全都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不少成了专家教授、富商名流,后人更是遍布世界各地。但是她和其他女孩,却被认为不需要接受教育,一生连字都不认识。后来家道中落,她也就再没有认字的机会了。

我也是很大了才知道,奶奶的父亲曾经是一所著名中学的创始人。在这所中学建校八十还是九十周年的庆典上,我奶奶也被请了去。那景象可谓雅士云集,好些亲戚都是荣衔满身、荣归故里,他们是奶奶那些受过教育的兄弟姐妹在全世界开枝散叶后的家人。而我奶奶坐在中间,与神采奕奕的亲戚们相比,她是那样与众不同。

有的时候看着奶奶,不夸张地说,有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历史”。她倒没有裹小脚这类痕迹,但如果了解她的过去,就能清楚看到历史的轨迹。那个男尊女卑、起伏跌宕的年代似乎并没有过去多远,她就可以给我们讲述。她和我们这一辈的诸多不同,就是在展示历史走得有多快。

我奶奶还不是我们家最后一个不认识字的人,我大妈——我伯伯的妻子也不识字。她勉强能说普通话,我和她的交流还多些。小时候我还劝她“大妈你要多认字啊”,她一边炒菜一边说“好好,我叫你大伯教我”。

当然,时至今日她依然认字不多,但她很重视我哥哥的学习。小时候哥哥和我半夜偷偷打游戏被她发现,她把我哥哥打得趴在地上,哥哥和我一边哭一边躺在凉席上,一直哭到天亮。现在想想,这都是因为她受了太多没文化的苦。

现在,她们都老了。我奶奶别说认字了,认人都困难了;大妈正努力地带孙子,但教拼音、教认字那部分她就直接跳过了。因为不认字,她们没有微信,几乎是完全断网的。她们在我的生活里更像是失语了,多数时候我只能从家人讲述里知道她们的近况。她们更没有多少机会去认字了,这令人遗憾,但也很无奈。

她们就如发展的标记物,她们与今天有多格格不入,反过来也在提醒我们,今天的很多常识,比如义务教育、男女平等,非常值得我们珍惜。进步和发展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通过许多人付出的艰辛努力,才一点点成为了现实。

不识字的一生肯定充满艰难,也希望我的奶奶在晚年能够多享受一些生活里的美好。她的存折里存了好些钱,她总是悄悄但又带点调皮地跟我说“我有钱”;我大妈也常跟村中的闺蜜说,“我下月去城里带孙子。”愿她们每一天都能收获简单的快乐。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