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做这个类型的书,会有人买吗?”

2022-11-14 19: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者按:随着“乡村”或者说“故乡”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作家苏先生选择了相反的道路,他辞掉工作,第二天便像候鸟迁徙般急切地回到了甘肃老家。在这片充满着回忆的西北大地上,苏先生动笔写下了这些迟到的故事。编辑朱姝记录下了苏先生两本书的诞生过程,期间伴随着怀疑与忐忑,最终做出的两本书温暖地让人惊喜。

01

“现在的年轻人还能接受乡土文学吗?做这个类型的书,还有人买吗?”

这道灵魂拷问,最初出现在今年3月份的公司选题会上,来自我的老板。当时我们部门提交了两个选题,是怀乡主题的散文。

《挖光阴》和《一个人的万物牧歌》取材自我国西北地区。作者苏先生生长于乡村,这两部文字,是他对自己年少时光的追述,对故土的凝望和隔空抚摸。

文字质朴,夹杂方言,满篇都弥散着未经雕琢的粗砺,却赤诚得可爱。

后来回想,我应该是在看到稿子的第一时间就被“挖光阴”三个字深深吸引了。什么样的似水流年可以用“挖”来感知?苏先生是这样解释的:

挖光阴——兰州方言,意思是赚钱、找钱,过日子。

记述围绕着他记忆中的人、事、物徐徐展开,有爷爷、奶奶、父母、叔伯这样的亲人,也有母亲喂养的一只羊、一头驴,甚至村口的一棵树、花丛中的一只蝶。在他回望的视角下,每一个生命都是来教化人的,他们与生长、守护的那片黄土地共同经历盛衰荣枯,岁月更迭。有人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庄,有人年少便离家讨生活。

《一水洗百净》中,旱灾肆虐,整个镇子,十个村庄有九个都缺水,家家户户都要到唯一有水的村里去拉水。翻山越岭,水车颠簸,有一半洒在了路上,另一半还混合着泥沙。当时的苏先生,只有五六岁光景,和父母、弟弟一家人,跟随着取水大军一路辗转只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这段经历使得成年后的他,对水有着本能的渴望:“这是我和水的一些往事,也让我养成了现在的一些习惯,比如手边的水杯得是满的,家里的饮用水得是足的,不然就会有一丝丝的心慌。” 《挖光阴》中,因差了几分没考上大学的黑子,每年正月便要背上行囊外出打工,从十几岁到五十几岁,三十多年,起早贪黑。因为没买到座位票,跟城里的老板请求能不能晚一天到,老板电话里回复,“你要是今天不来,就别来了,这活儿很着急,你不来我就安排别人干了,本来你现在年纪大了,干活也不如以前了,现在还添了懒病。”五十六岁的黑子只好买了站票,站了整整一夜。

这无疑是苦的。就像每次看《隐入尘烟》的感觉一样,你明知道这个世界上的无数角落还有这样难以消弭的贫瘠,伴随着现实的无力,可当它们缓慢而沉静地进入你视野时,那种钝挫的痛感仍然会自内而外地扩散。

但它又是暖的。苏先生这样一个人,离家十余年,从少年长成中年,在城市的烟火中漂流,在世俗的喧闹中逢迎,却能在任何一个时刻转身,去遥望童年时收过的一场麦子、上过的一次粮、拉过的一车水、扫过的一堆雪,以及做过的一个关于棉花糖的梦。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感,才能让一个人在讲述几十年前的事情时,还能那么清晰生动,纤毫毕现?

我想,是因为热爱,真诚的热爱。

02

在与苏先生的交流中,“故乡”和“土地”是两个会让他双眼放光的词语。他说,在写出这些之前,自己的内心已揪成一团乱麻,需要文字来纾解,来重建。一种内心秩序的确立是否需要打破过去记忆中竖起的藩篱,或是承受某种撕开伤口的疼痛,我们不得而知。但无疑,他在用最大的真诚面对曾经的无助和无解,用最平静的叙述还原一片贫瘠土地上疯长出的希望和力量。它是动人的。

就这样,在我们的坚持下,这两本书成功立了项。在书的出版过程中,恰逢《隐入尘烟》从沉寂到破圈。无论哪个年龄段的观众,似乎都感受到了暴裂无声的力量,都读懂了困苦中的极致爱情。

接下来的一切水到渠成。苏先生的文字,尽管有一些难懂的方言,但我们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他的语言风格,那是来自黄土高坡的天然韵味。同时也在必要的地方做了注释,以期所有读者都能够更流畅地阅读。

装帧阶段也出奇的顺利,这得益于和设计师顺畅的沟通。其实在先前反复阅读、修改文字的过程中,两本书的模样已经在脑海中有了雏形。在装帧设计文案中,我尽可能清楚地向设计师表达作者的背景、文字的形态和它底层的含义。感谢设计师曹玲,她是那种永远不会让我失望的灵魂选手,会用恰当的线条和图形,面向读者做出最准确的表达。《挖光阴》封面上凋零的枯枝和落叶,雁过留痕,背着包的年轻男人朝向远方,带着满身乡愁,行走在一片萧瑟中。《一个人的万物牧歌》则洋溢着绿色的生机,年轻男人坐在连绵的丘陵上回望故乡,那里有麦田金黄,有动物奔跑,到处充满生命的能量。

《挖光阴》《一个人的万物牧歌》

03

苏先生还是一位写诗的高手。诗作为一种纯粹的个人化的表达,承载着写作者不同时间、空间里的喜悦和哀愁,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汉字在不同排列组合方式下的不同表达,一首美妙的诗带来快感可以直冲天灵盖。于是我们选择把苏先生的几首诗集结成一个小小的册子,随书附赠,恰巧它还有一个很美的名字——《万物集》。希望它们中的至少一首,能让你体味到万物有灵且美的意境。

《万物集》

临近上市,我们请苏先生把尚未付梓的书稿发送给几位亲近的朋友阅读,不久后便收到一批饱含情感的回复。在《闯关东》《人世间》中有着精彩表演的戏骨萨日娜老师,将两本书一字不落地读完后说:我很喜欢苏先生的文字,安静,娓娓道来,但又很有力量。知名演员郭涛老师则评价说:文字细腻而真切。从《挖光阴》中看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影子,这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的故事。

还有很多来自文化圈知名作家、导演、制片人的评价,无一不是聚焦于“真切”“真诚”。当褪去一切浮华,源于内心的质朴才是一切动人的本质,比如《挖光阴》,比如《隐入尘烟》。

记得第一次看《隐入尘烟》就给苏先生发信息,问他看没看。他的回复急促而热烈:喜欢死了,我看了两遍,还为它写了一首诗。

说实话,那首诗与电影的关联我并不是很懂,但我懂的是,那是他被勾连起的最柔软的记忆,是每一个真诚表达者的同频共振的情感。

所以,哪种文学类型不重要,重要的是,真诚。

那是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是跨越年龄壁垒乃至一切壁垒的力量。

《挖光阴》《一个人的万物牧歌》编辑手记 朱姝

作者: 苏先生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品方: 华章同人

出版年: 2022-10

页数: 264

定价: 49.8

装帧: 平装

作者: 苏先生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品方: 华章同人

出版年: 2022-10

页数: 264

定价: 49.8

装帧: 平装

原标题:《“做这个类型的书,会有人买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