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来人艺小剧场,看原汁原味的《长椅》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2022-11-15 10:21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11月13日,为庆祝小剧场话剧40周年,北京人艺年度新排话剧《长椅》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人艺小剧场开启了第二轮演出。此次大幕重开,是为参加“2022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经过上一轮的演出检验,这部作品不仅收获了观众好评,主创们也在与观众交流互动中收获了更多对作品与角色的感受。本轮演出将持续至11月25日。

剧照 摄影 李春光

作为一部苏联剧作家盖利曼的作品,《长椅》诞生的年代与背景都与当下有一定距离,但过往,通过对《推销员之死》《贵妇还乡》《哗变》《洋麻将》《情人》等一系列外国戏的引进吸收和消化再现,进而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北京人艺的创作者们早已展示出“本土化”的深厚功力。

在《长椅》的导演杨佳音看来,“这部作品是外国戏,不是外国事儿。故事是演给今天的观众看的。”舞台上生活氛围浓郁的场景,剧中人物针锋相对的语言,暗藏玄机的细节化处理,都让观众很容易被带入其中,融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

《长椅》中的两位男女主演于震、辛月是生活中的伴侣,也是舞台上的搭档。在他们看来,虽然剧中只有两个角色,但正是两个人之间反复的试探与追逐,交织在一起的真相与谎言,让观众看到强大的舞台表现力。第二轮演出,两位演员在人物内心上下足功夫,强调更加细腻的表演。

“两个人的戏是对演员最大的考验,舞台上只有简单的长椅,我们要通过表演去刻画出人物。”辛月在首轮演出后迅速投入了第二轮的排练、提高中。

而一直在表演上追求人物塑造的于震,也在演出中不断突破自己,去寻找与人物之间不着痕迹的妙谛。“《长椅》历来都是国内艺术院校师生钟爱的剧作。我们希望那些喜爱表演,或者正在从事表演工作的人都来看看。因为它真的有很筋道的剧本,通过导演、演员,服化道摄美录的共同努力,这在国内也是不多见的,也是北京人艺第一次把它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于震说。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很多人问我表演究竟是什么?这部戏就是非常精到地体现表演这门学科是什么的。表演就是在舞台上塑造活生生的形象,它和明星(演戏)还是有区别的。”

除了表演,就澎湃新闻记者现场观摩,《长椅》还为观众在小剧场营造出了沉浸式的舞台观感,剧场中弥漫的雾气,舞台上被雨淋湿的地面,以及昏黄的灯光,真实的雨声,无不在向观众展现出 “一个似曾相识,却不常见的场所”。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