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懂《围城》,就读懂了困住人生的三座城

2022-11-18 12: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读懂《围城》

就读懂了困住人生的三座城

现在我们经常听说这样一句话:

“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以前或许不明白,但走进婚姻之后,我确实有着深刻的体会。

以前站在城外,总觉得城内的烟火特别迷人,如今入了城,又特别想念曾经单身的日子,可以自由自在,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婚姻是一张束缚的网,把我们紧紧的困在城里,然而,《围城》里不仅只有婚姻这一座城。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也是一篇独特的讽刺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文学界誉为“新儒外史”,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社第1次出版。

虽然在起初发表的30年时间里,它很少有人问津,但是自从1980年重印之后,它不仅超级受到读者的欢迎,屡次被重印,而且还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等许多版本,在全世界各地流传。

即使是在小说已经出版了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常常能够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看到《围城》的身影。

书中主要描写了知识分子在抗战初期的众生相,作者以细腻的手法给当时的知识分子做了深刻的剖析。

《围城》里除了为我们描述了“婚姻之城”之外,其实还隐藏着“事业之城”和“自我之城”,这三座城加在一起才构成了《围城》的主旨。

直到如今,虽然我们的生活与七十年前截然不同,但是《围城》里描绘的三座城却依旧压在我们的身上,这也是它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因。

-1-

婚姻之城

钱老通过主人公在四种爱情中不同的经历与感受,揭秘婚姻这座围城原本就矛盾的本质。

在围城中,方鸿渐一共有四段爱情,在回国的轮船上他遇见了热辣洒脱的鲍小姐并有了露水情缘,这对方鸿渐来说是初尝情爱,可对于鲍小姐来说,方鸿渐不过是她旅途中的一剂调味品。

紧接着方鸿渐遇上了清高傲慢的苏文纨,这位苏小姐和前一位鲍小姐迥然不同,她是一名大家闺秀,同时也是货真价实的留洋女博士。

但是她过于高冷,甚至故意挑起方鸿渐与另一位追求者之间的矛盾,想让两个情敌为了自己争风吃醋。

方鸿渐虽然也喜欢苏小姐,但是也不愿意自降身份,苏小姐越是用心良苦地设计,他越是发自内心地排斥。

后来,方鸿渐在之前那位苏小姐的会客厅里遇到了他一生挚爱——苏小姐的表妹:唐小姐。

唐小姐和外面那些妖艳妩媚的人全都不一样,她天真直率,调皮可爱。

比起鲍小姐来说她更加青涩,比起苏小姐来说她又更加单纯。她像一阵清风,轻轻柔柔地吹进了方鸿渐苦闷的心里。

但是后来,因为苏小姐的挑拨,他们在误解中错过彼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杨绛曾经说过,其实钱钟书最爱的就是唐小姐,正因为如此,才故意安排唐小姐决不能够嫁给方鸿渐。

因为美好的爱情永远只能停留在记忆与想象里,一旦落实到了柴米油盐之中,就会失去原来纯粹的模样。

最后,方鸿渐遇到了最普通的孙小姐,孙小姐虽然在别的方面并不擅长,但是在自己的婚姻方面却十分懂得经营。

她与方鸿渐本来做着相安无事的同事,但是却很会营造暧昧气氛,以至于让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误以为两人早就是一对。

本来舆论压力还不至于让方鸿渐就范,但是孙小姐还特地为自己伪造出一份来自父亲的信,信中言辞激烈地质问她和方鸿渐的关系,顺便还催促结婚。

这样一来,她顺理成章地就成为了舆论压力和父权压力的受害者。

恐怕方鸿渐最后娶她,一半是出于怜悯,另一半也是出于木已成舟的无奈。

没想到的是,孙小姐婚前婚后判若两人,不再是之前没有主见、柔柔弱弱的小绵羊,看似普通的她,却早已为方鸿渐布好了圈套。

孙小姐开始变得高高在上,事事与方鸿渐计较,从而使他们的婚姻变得面目全非。

通过方鸿渐的爱情婚姻轨迹,钱钟书为我们揭露了婚姻这座城原本就矛盾的本质。

经历过爱情的人都知道,婚姻的确像是一座城,无数男男女女都为着婚姻这个目标而日夜兼程地赶来。

有的人,甚至刚进去就急着想出来,有的人,一直徘徊在进或着出的门口,更多的人,进进出出,最终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处。

-2-

事业之城

主人公的三份工作代表了知识分子实现自我价值的三种途径:

银行经济救国、学校教育救国、报社启发民智救国。

但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永远是事业这座围城最无奈之处。

方渐鸿虽然是留学生,但是他在欧洲学习的专业很令人费解,一开始他学的还是社会学与哲学,但是后来实在跟不上,就转而开始学习中国文学。

与现在的海外汉学发展情况不同,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一个中国留学生去外国学习中国文学,实在是莫名其妙。

这还不算,他因为没写完论文,根本就无法正常毕业,于是只得购买了一个假的博士学位证书,带回家来哄骗父母。

这位假博士回国之后一共辗转了三个地方,做了三份不同的工作。

方鸿渐归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银行,他本是中国文学系毕业的留学生,却进了老岳父家开的银行,与其说是上班,实际上不过是挂个虚职,整日里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后来随着时局动荡,他不得不离开上海的温柔乡,随着几个朋友一起奔赴湖南的一个小小县城,去一所战时新创办的三闾大学任教。

他刚到三闾大学的时候也想着: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让青年一代重新振作,改造我们的国家。可见他骨子里还是有热血的。

但是一所刚刚创办的大学,学生总数不过一百来人,其组织机构之复杂就比得上一个庞大的帮派系统,方鸿渐在学校处处受到排挤。

他原本被聘任教授,结果等到正式入职的时候只有副教授的职称。无论他怎样苦心经营,却都攀不上教授的帽子。

在学校里当权的都是不学无术之辈,有学有术之辈却又不把心思放在教学上,方鸿渐的内心是苦恼的:好不容易重新换了一个地方准备从零开始,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负,却发现他只不过是从一座看上去很像银行的城,转而逃到了一座看上去很像学校的城。

看上去不一样,实际上都一样。

后来,方鸿渐因为受到同事检举被学校解聘,只得离开湖南,又回到上海。后经好友推荐去了一家报社。

方鸿渐并不灰心,他认为报馆和学校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开发民智,从精神上拯救国民。但实际上呢?

由于报社各个部门都不缺人手,方鸿渐最后负责的是《家庭与妇女》和《文化与艺术》两本刊物。

三份工作,没有任何一份能够让他实现自我价值,甚至没有任何一份能够让他衣食无忧。

每当换一份新工作的时候,起初他总是充满期待和欣喜,但是等到不得不再换另一个工作的时候,就只剩巨大的失望在前面等待着他。

看似从一座城里挣扎着出来,最终只能陷于另一座城的禁锢。

-3-

自我之城

对于归属感与认同感的渴望,往往成为人们禁锢自己的枷锁。

纵观整部小说,无论是在婚姻中还是工作中,方鸿渐一直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

他明明确信学识的真假与学位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归国之前还是心虚地买了一张假文凭。好像只有被证明的学问,才算得上是学问。

爱情中的他也十分怯懦,仿佛别人说了什么,比自己做过什么还要更加有说服力。

他并没有勾引过苏小姐,也没有给过她爱的承诺,但是当苏小姐在唐小姐面前污蔑他的时候,他却像哑巴一样不能反驳。

最后娶孙小姐更是莫名其妙,完全是因为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和家乡的长辈以为他和孙小姐已经是一对了,于是他就大阔步地走进对方设好的圈套里,主动向孙小姐求婚了。

事业中的他更是可笑,在三闾大学任教的时候,明明自己擅长的是中国文学,但是却心甘情愿地去教一门叫做“论理学”的公共科目。

在报社做编辑的时候,明明希望能够负责经济和时政版面,最后居然只能写如何在菠菜上面淋麻油的厨房小知识。

方鸿渐并非是一个没有半点学识的人,对于爱情更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有自己明确的追求,事业上他何尝没有自己的期待?

但是他却犯了一个十分致命的错误:终其一生,他都努力想要活成别人所期待的样子。

这才是人们心中最牢固最难冲破的一座围城。方鸿渐对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盲目渴望,使他无论怎样挣扎都逃不开被束缚的命运。

“自我之城”是世界上最难冲破的一座城。

钱钟书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用尽讽刺与戏谑的笔法,通过一个小小的方鸿渐,写尽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难以摆脱的困境与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人生的围城,就如同天意的牢笼,如果认命,就只能在不同的围城之间徘徊、挣扎。

如果要打破牢笼,或许我们不得不洞穿人性,看透世俗,从而坦然面对世间的一切。

阅读《围城》,我们得以更清晰地重新审视爱情、事业和自我。《围城》是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讽刺风格发人深省,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的作品,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钱锺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再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对社会与文化、人生与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对于中国人来说,围城也许是最透彻的一部人情世故小说。它讲述的是上个时代的普通人,但是今天的我们并不生疏,只因人情世故处处有相通,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围城。

夏志清:“中国近代文学中最8小时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也是最伟大的一部”。

本书塑造了抗战开初一类知识分子的群像,生动反映了在国家特定时期,特殊人群的行为操守、以及困惑。从另一个角度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氛围。虽然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但这部小说所揭示人性的弱点,和那“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的讽刺和伤感,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人们深深的共鸣。

图源 | 先知书店

作者 | 先知书店

编辑 | 二蛋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