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新研究:男性生育能力呈现断崖式下跌

2022-11-17 22: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今天的一条热搜不禁令人担忧起来。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究称,

近半个世纪以来,

男性的生育能力呈现断崖式下跌,

而且还在不断加速。

据英国《卫报》15日报道,研究表明,在1973年至2018年间,全球男性的平均精子浓度从每毫升1.01亿个减少至4900万个,降幅达51.6%。

大学教授莱文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取研究了1981年至2019年间在国际上公开发表的与男性精液质量相关的数百篇论文等出版物,涵盖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亚洲、非洲的53个国家共5万多名男性的精液样本。为保证结果的科学性,莱文等人专门剔除了因生育问题而到医疗机构检查精子数量的男性样本。

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男性精子浓度平均每年减少2.64%。造成这一现象的真正元凶尚不得而知。莱文认为,该趋势持续下去将导致人类生育率的降低,甚至可能会威胁人类生存。

网友评论

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会降低“生育力”?

熬夜,超重或肥胖,吸烟酗酒,压力,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医学界认可、“威胁生育力”的高危因素。

■ 熬夜

中国性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人类精子库主任姜辉教授2018年在健康时报表示,很多男性习惯性熬夜,其实,熬夜对内分泌有影响,而精子产生跟内分泌有密切联系。

■ 吸烟酗酒

长期吸烟喝酒的男性,畸形精子数量多,同时还会降低精子存活率,产生“次品”精子。

■ 超重或肥胖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张继伟2017年在健康时报表示,肥胖会降低男性生殖功能,引起雄性激素释放减少,导致精子生成出现问题。

■ 焦虑或沮丧情绪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成年以后,还是在青少年、甚至童年时期,焦虑或沮丧的情绪都会给男性带来生育力下降。

■ 久坐不动

久坐后,男性阴囊长时间受到挤压,血液回流不畅,前列腺持续处于充血状态,很容易诱发前列腺炎和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生精能力下降。另外,阴囊局部温度过高,也会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成熟,导致少精弱精甚至无精。

■ 辐射

中国性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人类精子库主任姜辉教授介绍,研究证实,大剂量辐射可引起睾丸组织结构改变,增加精子畸形率,降低精子数量、密度等重要指标。一些电子设备也会对精子质量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 烧烤/油炸食物

姜辉教授表示,饮食方面,烧烤和油炸的淀粉类食物中含有致癌毒物丙烯酰胺,可导致男性少精、弱精。

■ 各种化学物质

美国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环境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教授莎娜·斯旺结合自己数十年的研究,认为生育力下降问题根源在于20世纪化学工业的崛起,尤其是广泛使用被称为“内分泌干扰素”的化学物质。包括邻苯二甲酸盐、双酚A等。

女性生育力也在下降

主要原因是婚育时间推后

和男性生育力持续下降一样,女性的生育力状况也在持续恶化,中国的不孕不育人群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1%-2%(女性为主)上升至90年代的10%-15%左右,2015 年已高达15%。现在有不孕问题的人群中,男、女方各占一半。

和男性生育力现状类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环境因素造成的内分泌紊乱及相关疾病也在持续上升,如多囊卵巢综合症比例等,从而导致女性不孕。此外,更大的工作压力和养育压力也造成产后抑郁的增多,拉低了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这些都造成女性人群的生育能力和男性一样,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不过和男性生育力受损不同的是,造成女性生育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环境和压力等因素,而是年龄。

美国全国家庭成长调查从1982年开始采集女性的生育障碍率数据。根据2014年发布的报告数据,2006-2010年生育障碍率的数据:15-29岁为11.0%,30-34岁为14.2%,35-39岁为39.3%,40-44岁为47.1%。

中国目前尚没有全国采集的生育障碍率数据,不过根据医学统计,在卵子数量及质量、月自然受孕几率、自然流产率方面都证明年龄增长对于生育能力的影响是最具决定意义的要素。

30岁女性产生卵子的能力只有生理巅峰期的12%,40岁则仅剩3%。月自然受孕几率方面,30岁以下20%-25%,30-35岁20%,35-40岁10%,40-45岁小于5%,45岁以上小于1%。

自然流产率则随着年龄增长持续升高,30岁以下10%-15%,30-35岁25%,35-40岁35%,40-45岁及以上50%-60%。

生育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属于自然规律,而近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初婚年龄在不断延后。初婚年龄的大幅度延迟直接导致生育能力显著下降。

原标题:《最新研究:男性生育能力呈现断崖式下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