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山西展“盘之典”,晋公盘、子仲姜盘故土重逢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22-11-18 12:07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山西博物院跨年展览“盘之典——商周青铜盘特展”于今天(11月18日)开展。展览精选20件商代至战国时期的精美青铜盘及相关文物(绝大多数为国家一级文物)。此次展览也是山西博物院藏晋公盘和上海博物馆藏子仲姜盘在出土故地重逢展出。晋公盘与子仲姜盘同是春秋中期青铜盘的断代标准器。两大春秋名盘同出晋地,都曾被盗流失海外,终在2600多年后故土重逢。

晋公盘(春秋中期)。山西博物院供图

子仲姜盘 上海博物馆藏

展览精选包括晋公盘与子仲姜盘在内的20件商代至战国时期的精美青铜盘及相关文物,绝大多数为国家一级文物,呈现青铜盘在礼制社会中的盥洗、祭祀、助葬、陪嫁等实用功能与象征意义,进而阐释青铜文明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览现场

文物细节。山西博物院供图

展览同时吸纳学界最新科研成果,将深奥的学术理论进行通俗转化,跨学科、多角度揭示青铜盘的工艺奥秘。

展览分为“盘之制”“盘之艺”“盘之用”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盘之制”,追溯青铜盘的起源、形制、功能与组合的演变。青铜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首都博物馆藏鸟饰盘,造型简洁,铸于盘口沿的两只小鸟犹如立在水岸边,极具审美趣味。

展览现场

太原赵卿墓出土的三足夔凤纹盘和虎头匜组合,形象生动,是春秋晚期晋式青铜器的代表。

展览现场

第二部分“盘之艺”重点展示三件代表性晋国铜盘——晋叔友父盘、子仲姜盘和晋公盘。

晋叔友父盘(西周晚期)。山西博物院供图

展览现场

晋公盘,春秋时期晋文公作器,盘中数十个浮雕、圆雕动物,精巧繁复,层次分明,盘内壁铸刻的183字长篇铭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代表了当时晋国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晋公盘

子仲姜盘

上海博物馆藏子仲姜盘,与晋公盘铸造时代相近,造型风格高度一致,同是春秋中期青铜盘的断代标准器。两大春秋名盘同出晋地,都曾被盗流失海外,终在2600多年后故土重逢,同台展出。

展览现场

与许多青铜重器一样,晋公盘也有着曲折的流转经历。多年前山西警方便获悉情报,曾有盗墓犯罪集团盗掘贩卖了一个盘状青铜重器,疑是国家重要文物。结合多方信息,公安方面认为,这个重器极有可能就是晋公盘。经过不懈的循线追缉,山西省公安厅将晋公盘从海外追回,于2019年4月9日移交给文物部门,并在“守护文明利在千秋——山西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宣传展”上展出。

晋公盘的铭文记录了一场大婚。“在周历的某年正月初吉丁亥这天……今铸造大女儿孟姬的嫁妆。孟姬你这孩子,(嫁到楚国后)整治好你的家室,作楚国国君的嫡妃,昭显万年,藩翰晋国,世代不断地永宝此器。”晋文公的女儿即将远嫁楚国,为此,按照惯例,晋文公派人铸造了这件青铜礼器,上面刻下铭文详细记录。当然,在表述嫁女一事之前,晋文公不忘追溯始祖唐叔虞、父亲晋献公的丰功伟绩,同时称颂自己开创的晋邦霸业。

春秋子仲姜盘早年出土后就不幸流失国外。后被香港太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叶肇夫在澳门古玩店发现,于是叶肇夫以重金购得并收藏。1997年6月11日,叶肇夫将春秋子仲姜盘捐赠给国家。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春秋子仲姜盘内能够在平面旋转的小动物平均长度只有6.5厘米,对于春秋早期青铜器铸造技术的进步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这件精美的青铜盘铭文书体工整,文字精炼简要,并且有许多用语用韵异常精妙,整篇铭文是学术价值极高的史料。铭文内容说明东周时期,联姻作为大国之间结盟的一种手段,不仅发生在国与国之间,而且在大国的贵族之间也有所见,说明当时跨国联姻已超出政治目的,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风尚。

展览现场

对晋公盘的研究,采用吸纳学界最新科研成果,通过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晋公盘与子仲姜盘做对比研究,“透视性”地揭示了青铜盘的工艺奥秘。2600年前大国工匠们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锻造技术,通过展板图形和文字的详解,一一展示在观众面前。展览文本创作者刘玉华表示,晋式青铜器铸造工艺,在春秋时期达到顶峰,对比式展出是线索性的,观众能从中直观看出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部分“盘之用”,讲述盘在礼制盛行的商周时期,从贵族宴会或祭祀中行“沃盥之礼”的实用器具,发展成为贵族女性出嫁时,象征身份地位的陪嫁器。芮伯作王姊盘、盉,铭文相同,是周穆王之姐出嫁,由“主婚人”芮国国君赠送的一套媵器(陪嫁品)。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博物馆主办,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曲沃县晋国博物馆和淮安市博物馆协办。展期自2022年11月18日至2023年2月26日,期间山西博物院将推出虚拟展览、专家讲座、情景剧、动手体验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

延伸阅读:

春秋晋公盘:孟姬的命运

2014年6月22日,学者吴镇烽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介绍了一件青铜重器——晋公盘,这篇文章后来收入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一书。当时被描述的晋公盘来自海外,出土信息不明,其“内壁铭文183字传递了春秋中前期极为珍贵的历史信息”,引起海外学术界真伪之辩热潮。

晋公盘内壁的183字铭文分为七处,每处各三行,内容与早在清代时便已被发现并著录的晋公盆(又称晋公簋)铭文基本相同。晋公盆现已失传,遗留下来的铭文拓片大部分模糊不清,其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内容难以辨识,长期以来一直不能确知作器者“晋公”是谁。而晋公盘的铭文非常清晰地告诉大家,这位“晋公”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公盘铭文

晋公盘铭文

晋公盘铭文

晋公盘铭文

晋公盘铭文

晋公盘铭文

晋公盘铭文

除了海外学术界,被震惊的还有山西方面。多年前山西警方便获悉情报,曾有盗墓犯罪集团盗掘贩卖了一个盘状青铜重器,疑是国家重要文物。结合多方信息,公安方面认为,这个重器极有可能就是晋公盘。经过不懈的循线追缉,山西省公安厅将晋公盘从海外追回,于2019年4月9日移交给文物部门,并在“守护文明利在千秋——山西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宣传展”上展出。

晋公盘的铭文记录了一场大婚。“在周历的某年正月初吉丁亥这天……今铸造大女儿孟姬的嫁妆。孟姬你这孩子,(嫁到楚国后)整治好你的家室,作楚国国君的嫡妃,昭显万年,藩翰晋国,世代不断地永宝此器。”晋文公的女儿即将远嫁楚国,为此,按照惯例,晋文公派人铸造了这件青铜礼器,上面刻下铭文详细记录。当然,在表述嫁女一事之前,晋文公不忘追溯始祖唐叔虞、父亲晋献公的丰功伟绩,同时称颂自己开创的晋邦霸业。

对于铭文中晋文公“元女孟姬”的身份,吴镇烽指出,重耳已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功臣赵衰,因此出嫁楚王的这位孟姬不会是他的亲生女儿,只能是同宗中的长女。

晋公盘

重耳还没有成为晋文公之前,曾经流亡到楚国,深受楚成王礼遇。当时楚成王问他,今后如果晋楚相争,你会怎么报答我?重耳于是说出有名的“退避三舍”之诺。当他回到晋国即位,不久后便嫁女给楚国,来表明晋楚之好的态度。学者董珊认为,晋文公嫁女的时间应该发生在晋楚城濮之战之前,文公五年城濮之战晋国全胜,奠立霸业,两国从此交恶。学者王泽文进而推断,晋公盘作器时间更可能是文公三年。

由于晋公盘被盗出海外,原始墓葬信息荡然无存,无法得知此盘与早期发现的晋公盆之间的关系。解释往楚之器却在山西出土的第一种可能,嫁女只是作器的缘起,并非实际随行的嫁妆,最终以此名义成为礼器,永久地供奉在祭祀的地方。因为铭文中也提到,“虔诚地对待……祖先神灵的祭祀,诚恳地、恭敬地酬答神灵。”我们无从得知孟姬的命运,或许文公死后,晋公盘随之入葬,一段往事从此封存。

不同于大多数青铜盘,晋公盘的平底浅腹内,铸有众多的立体动物雕塑。在它底部中心有一对浮雕游龙回旋盘绕,双龙之内站着一只水鸟,双龙之外又有四只水鸟和四只乌龟。再向外延,又有三只青蛙和三条游鱼。最外一圈,是十数只青蛙和乌龟,它们或蹲或游,或者爬行,非常生动鲜活。这些动物的制作展示了工匠的心灵巧思,鸟喙可以自由开合,龟首能够如意伸缩,原地还能进行360度转体,既体现了青铜冶铸技术的高超,亦体现了机械制作技术的进步。

晋公盘铭文

类似的青铜盘还有一件子仲姜盘,也是春秋晋国制作,也是从山西出土流失海外,后藏于上海博物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盘底有大量浮雕,以及绕轴360度转动的众多圆雕,包括铭文及其范铸方式。当水注入盘中,由于水流的冲击作用,那些圆雕动物们就会旋转起来,生机顿现。

青铜盘是盥器,常和匜组合使用。用匜舀水,浇到手上,净手后的水落入盘中。目前所见最早著录青铜盘的著作,是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尽管其中收录的实物极少。青铜器的器型来源主要是陶器,青铜盘无疑也是模仿了陶盘。河南不少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出土有陶盘,有些在制作形式上与商代早期青铜盘十分接近。

晋公盘(局部)

考古发掘表明,春秋中期后,特别到了战国中晚期,青铜盘的数量急剧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战国中晚期的青铜盘仅占整个商周时期青铜盘的百分之五,且形制单一,没有纹饰,铭文尤其罕见。

晋公盘里的动物圆雕使得这个盥器多少具有了玩具兴味,体现着父辈难以言说的内心挚爱。当然,青铜盘也是一个诗经时代生活场景的喻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夫妇之情尽藏其中;而蛙多子,更是长辈美好的祝福。

晋公盘(局部)

学者陈昭容表示,春秋时期,诸侯间盛行以婚姻维系政治关系,陪嫁品种以盥器为大宗。所以,晋公盘的经历或许将指向我们不愿意想到的那一幕。依照学者们的分类,最早出现的晋公盆是食器,晋公盘是盥器,都是日用器皿,因为铭文而具备了礼器性质。那么回过头解释往楚之器却在山西出土的第二种可能,它们也许作为真正的嫁妆随着孟姬远到楚国,安慰着她的思乡之情,但恍如命运的无常,它因如今不可知的原因,又回到她朝思暮想的晋国。

种种场景、种种可能,晋公盘的真实历史与故事,还待未来持续研究,慢慢解开……

(延伸阅读原刊于《山西晚报》文化频道,文|唐晋)

    责任编辑:陈若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