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绿会秘书长:从让野草长,到做美丽中国与美好生活的践行者

2018-04-17 15: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文原标题:《绿会秘书长2018跨界创新论坛主题演讲:从让野草长,到做“美丽中国”与“美好生活”的践行者》

昨日在北京召开2018(第五届)跨界创新论坛,主题是环境艺术·产业融合。绿会秘书长在会上以“做“美丽中国”与“美好生活”的践行者”为主题进行了发言,整理如下:

所谓“野草跨界创新”,即让野草自然生长,让自然顺其自然而监管,也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定义借用复活节岛之谜这一事件类比即可探知,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上遍布着巨石石像,据科学家考证,参照岛上的资源根本无法雕刻出如此大的石像,而岛上没有人,没有高树,没有浣熊,也没有棕榈。科学家由所有石像皆遥望远方推测它们很可能是与外星人有关的未解之谜。然而事实是很久之前岛上原本有大树,有棕榈,有大量生活其中的人,也有足够的人能雕刻巨大的石像,并且能把石像运到海边,从而形成了石像遥望远方的景象,这即是环境艺术。环境,存在于我们周边,参与构成我们的生活。但显然那个时候人们走向一种极端,将全部的资源用于“环境艺术”,过度地消耗自然,大批茁壮的林木遭到砍伐,而新栽种的树苗尚未生长完全,伴随着风雨的侵蚀,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各类资源的持续匮乏最终造成生存于岛上的人类灭绝,这就是复活节岛人类的悲哀。

就现代社会来说,整个地球的人类,正在重走复活节岛之路。试想人类灭绝之后,地球上最后会剩下些什么呢?最终留存下来的应该也是高低起伏一栋一栋的高楼,和我们营造的大量的“环境艺术”的景观。

人类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直至今天我们进入了生态文明,现代社会里资源极端匮乏,如果我们还像“复活岛上的人群”那样去盲目地去追求环境艺术,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更为严重的问题。某地的湿地建设美其名曰为“湿地再现”,实则并非研究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科学的专业人员负责,而是为了美观而设计,湿地区域竟无芦苇、虫鸟甚至都未安置水渗系统。真正的生态文明并非“环境艺术”的表面呈现。

之所以提倡让野草自由生长,以下几个简单的事实可以基本佐证:

1、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北京地区的草坪绿化原本遵循规定种植,然而种植之后却缺乏定期浇灌、除虫、修剪,最后草坪退化,野草开始疯长直到影响市容美观。市管委于是大量引进草皮,也开始了定期规划的浇灌与除虫。这些做法都是工业文明的体现,草皮是大规模的现代化的批量性的生产而来,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而非生态文明。现今规模化种树也是同样的问题。由此我们在做景观设计与环境工程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生态和自然,应留有相应的空间让野草生长。

2、比如消灭昆虫与保护古树之间的关系,据德国在保护区里的一项调查发现,23年来,昆虫的生物多样性下降了75% ,这是致命的。如蜜蜂,负责为水稻传授花粉以结果实。传粉昆虫的灭绝必然导致植物的危机。我们不反对现在工业文明盛开之后的传统艺术、环境工程,但是我们一定要加强自然美观。野草,和整齐的绿皮,哪个更美?现在来看,至少应权衡一二,让野草生长。

3、河道整治:针对河道治理,将北京的河道与国外的河道作对比可以发现,前者是工业文明的错误的示范产物,后者是现代化治理的良好体现。两者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流量、补水、成本,而在于河道内存在的生物多样性程度。因此湿地。河道治理的实质不在于表层的干净、美观的工业文明,而是要切实的贴近和复原生态文明。

4、生态原貌保护:武汉地区的长江天兴洲曾拟在长江堤岸建立大型的旅游生态公园,这一提案随即遭到反对,荒野存在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修建公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专注于眼前的效益而对原有的长江生态带造成致命破坏。

5、资源利用与原始自然保护区: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同时处于矿区地带,面对人们的大面积采矿,最终,经中央领导批示,拆除所有矿区建设,恢复自然保护区。所以如今的景观工程,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

6、需求与自然生态:以红木家具为例,对于红木家具艺术与美感的追求却最终导致大量红木遭到过度砍伐。这也体现了艺术与生态、自然之间的矛盾。树木的严重破坏必然导致土地沙化,所以倡导不再工业化的制造红木,从而避免额外的这种需求成为“复活节岛石像”的又一演替。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近些年来仍在继续努力推进,处于尚未完成阶段也意味着过度的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一直存在,如今提倡跨界创新、提倡工业文明目的主要在于进一步全方位普及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传统的生态文明虽不如构建而来的工业文明美感规范,但传统的生态文明为更多的物种提供了更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中国绿发会,共同携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

文/sophia  审/小白  编/Ange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