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获奖科普作品选登(14)|中国斗鱼的“前世今生”

2022-11-21 19: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为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理念、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由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广西科普传播中心、广西科普作家协会承办的首届广西网络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于近期圆满结束。本次创作大赛为我区首次针对网络开展的科普作品创作大赛,把科普主题课件作为一个比赛类别,大赛的覆盖面比较广,得到了北京、广东、山东等省市科普创作者支持。大赛征集作品权威性高、贴近性强、趣味性足,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广西科协新媒体平台将分享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中国斗鱼的“前世今生”

我,在水族里面可以毫不谦虚地说,颜值相当高——我的体色或灰绿或蓝色,体侧有10余条蓝黑色横纹,横纹之间略红;鳃盖后缘有一绿色圆斑,其周围镶有黄边,眼眶的虹膜呈红色,四周有金黄色镶边,显得非常干净漂亮,惹人喜爱,和人类世界里受追捧的小鲜肉明星差不多。人类亲切地称我为“天堂鱼”或“玉兔”。

我不但颜值高,战斗力还很强,别人喜欢干饭,我喜欢干架。虽然我的体形只有3—8公分,但却能吞食其他小鱼,是一种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我不惧怕和我体形一样大小的鱼,狠起来还和自己的同类相互搏斗。因此,我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号——中国斗鱼。这个名号和孙悟空的“斗战胜佛”可以相媲美。近几年,随着国内原生观赏鱼市场的崛起,我逐渐受到了热捧,在某电商平台上,买家们对我青睐有加,销售一度异常火爆。

除了颜值高,战斗力强,我还是个“灭蚊高手”。我会在夏季大量捕食蚊子的幼虫。曾经有专家采集到我们野生族群的标本,经解剖后发现,我们的肠管内充满了摇蚊幼虫的尸体,占比高达80%以上。研究发现,我们一条1龄的鱼在一个月内,捕食的蚊子幼虫数量多达6000个,平均一天的灭虫数量多达190个,灭虫效果相当显著。每年夏季是蚊虫大量滋生的季节,按蚊传播的疟疾、库蚊传播的血丝虫病以及伊蚊传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对公众的健康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而我们能有效消除野外的蚊虫,限制了病原和疫病的传播,为生物防疫做出了贡献。

我们的种类主要有两种:圆尾斗鱼和叉尾斗鱼。在分布范围上,圆尾斗鱼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各大省份,叉尾斗鱼除了东北地区以外几乎遍及全国。别看我颜值高现在受热捧,其实,我的出身很低微。年纪大点的人都还记得,他们小时候在农村的河道和水沟里,经常能见到我的身影,他们把我叫做菩萨鱼。那时候,我们野生的数量非常多,和鳑鲏鱼、麦穗鱼一样都被视为小杂鱼,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还被农户用来喂养鸡鸭,可没有社会地位了。

过去,在广西部分河道我们族群曾经多到泛滥。这主要和两点因素有关:首先是我们有强大的繁殖能力。我们的寿命较短,在野外我们基本上都是1龄鱼,只有很少一部分能长到2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族群更新速度很快,当年4月亲鱼产卵后,最早的一批鱼卵在孵化后经过110天就能长到3公分左右,到了9月就能发育成熟。在一年当中,每年4月下旬至9月中旬都是我们的繁殖期,一条雌鱼一般能产5批卵,在水温适宜时,产10批卵也很普遍。一般来说,体长为4.3公分的雌鱼,平均每批可以产下600多枚卵;体长为4.6公分的雌鱼,平均每批可产卵900多枚;体长5.1公分的雌鱼,平均每批产卵1000多枚呢。更重要的是在产卵结束后,雄鱼会吐气泡加固鱼巢,不允许其他鱼类接近,进一步保证了我们后代的存活率。

其次,广西的水域条件也给我们的泛滥提供了契机。广西位于我国南部边疆,全区分布有珠江、长江、红河以及北部湾等4大流域,大大小小共有近千条支流,野生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并记录的鱼类有290余种。由于纬度较低,广西有很多河流年均水温较高,多数月份的水温都能达到25℃。对于我们而言,只要水温高于22℃就可以产卵繁殖,因此广西的大部分水域都是我们的理想产卵场(包括水田)。再加上广西山区经济开发程度较低,河流生态保护得很好,我们很容易繁殖生长,发展壮大。

哎,好汉不提当年勇。如今,随着外来物种入侵,我们族群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外来鱼种是我国本土鱼类的大敌,很多鱼类的衰退乃至消亡都和物种引入有关。还是以广西为例。广西从国外引进的外来鱼类有很多,比如从北美地区引进了食蚊鱼,从恒河流域引进了露斯塔野鲮,从亚马逊河流域引入了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引入这些鱼类的最初目的,主要是用于发展国内的养殖业,补充养殖品种(注:引入食蚊鱼则是为了控制并消除国内的疟疾)。此外,广西从美国引进的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鮰,以及从非洲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革胡子鲶等外来物种也都在自然水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种群规模。在近年来的资源调查中,这些外来物种呈泛滥趋势,出现率较高的有食蚊鱼、罗非鱼、革胡子鲶、麦瑞加拉鲮等。这些鱼类大肆繁殖,疯狂掠夺食物资源,给我们族群的生存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别的不说,先以食蚊鱼为例。一项调查表明,食蚊鱼不仅能捕食各种水生昆虫,还能吞食罗非鱼等鱼类的仔鱼。由此可以推断,食蚊鱼对我们的幼鱼也很有可能产生捕食威胁。另外,我们的生态位和食蚊鱼高度重合,因食性冲突大,我们和食蚊鱼发生了“内卷”,竞争也最为激烈。如果食蚊鱼大量繁殖,必将会抢夺我们的食物资源,导致我们种群衰退甚至局部消亡。

事实上,鱼类之间存在的“内卷”倾向是种间生态竞争的必然现象。也有专家认为,我们族群数量的减少和罗非鱼的引入也有很大关系。因为罗非鱼食性杂,性情凶猛,繁殖迅速,甚至会直接吞食我们。调查表明,野生的罗非鱼在华南地区已经难以遏制,广东东莞地区的河道中罗非鱼泛滥成灾,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受重创。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罗非鱼已抵达长江流域,很有可能已经开始自然繁殖。将来罗非鱼有没有可能会进一步向北方的黄河流域扩散?这一问题值得人类深究。虽然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但此一时彼一时,虽然我们号称斗鱼,但体形毕竟拼不过这些“大块头”,打不过人家呀。现在我们这些地头蛇被这些外来的强龙压制了,哎,生活太难了!

总而言之,近年来,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局部水域的水质污染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我们的野生族群越来越少见了。无论是人为干预还是外来物种入侵,都给我们的生存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可我们毕竟是中国斗鱼,鱼类中的“战斗机”,土生土长的原生观赏鱼,经济价值高,开发潜力大。而且在野外,我们的繁殖能力又强,很容易壮大种群,形成规模效应。人类啊,你们该好好重新认识我们,重视我们的生存现状和经济价值了!

作者:吴晓文

供稿|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丨潘凌 刘林明

初审丨黄祥豪

终审丨韦克广

原标题:《获奖科普作品选登(14)|中国斗鱼的“前世今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