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圆桌|作为长三角重要引擎,临港与大湾区如何联动发展?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贺梨萍
2022-11-23 10:48
来源:澎湃新闻
自贸区连线 >
字号

“我这里有一个例子,集成电路企业江波龙,总部在深圳,但它在临港新片区布局研发,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它的国际交付中心是在香港。”11月22日,在第十二届亚洲物流航运及空运会议(ALMAC)“沪港协同创新发展新局面”临港专题论坛上,临港集团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史陈骏在现场如是表示。

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01308)系国产存储器龙头,该公司于今年8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21年11月,江波龙集团上海总部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临港新片区滴水湖西南扇面,将在滴水湖科创总部湾建设近4万平方米的上海总部大楼,重点打造研发设计中心和跨境业务中心,将于2024年投入使用。

通过上述例子,史陈骏想阐述的是,“深圳、上海、香港,构成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只是例子之一,其认为,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经济当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竞争会有,但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相互之间的竞争。”

临港集团首席财务官兼临港海外公司董事会主席杨菁在论坛致辞中表示,临港新片区位于上海的东南角,拥有“五龙汇聚”的发达交通网络,是杭州湾“海上大通道”以及苏浙沪“沿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未来将打造成为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

而依托最新最开放的政策制度,临港集团围绕物流航运空运产业进行空间布局,旗下拥有全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一类口岸对外开放的码头,一个位于城市中心的出口加工区,一个以整合国内供应链及航空服务为核心的飞机产业园。在滴水湖畔打造上海金融第三极“滴水湖金融湾”,聚焦国际航运产业重要领域构建金融与物流相融合的综合服务体系,“形成了可以与香港等世界排名榜上有名的物流贸易发达地区进行联动的发展模式。”

杨菁在现场还透露道,香港贸易发展局“ALMAC”的品牌明年将走出维港来到临港,首次于异地举办一场发展新机遇的分论坛,这是沪港两地深化合作交流的一大创举。

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两个区域

作为长三角的重要引擎,临港新片区与大湾区在哪些创新发展的领域可以进一步探索互作互补?大湾区与长三角又如何携手发展、聚集更多的资源?在上述论坛上,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副总监黄醒彪抛出这样的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决策科学和管理经济学系主任周翔教授表示,大湾区和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同时也是最发达的两个区域,两大区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包括市场较大、人口和人才较多、均有比较完善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另一方面则是,这两个区域在产业布局上存在着差异和互补。“比如说,长三角地区的汽车制造、航空、船舶,包括生命科技、生物制药等方面会较具优势;大湾区,它在科技创新、通讯电子、互联网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周翔认为,两个区域之间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也可以形成一定的良性竞争,“这对国家长期的经济发展会带来很大的动力。”

周翔同时提到临港新片区目前正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不管是在生命科技、物流供应链行业,还是在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其实人工智能的运用已越来越多。”他认为,人工智能需要运用场景才能够快速发展,而不同的行业都可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很多机会。

周翔还对长三角和大湾区之间贸易伙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长期以来,大湾区和东盟国家或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活动十分活跃;长三角则与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以及欧盟的贸易量较大。

“过去的几年里,由于疫情、地缘政治、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升级等因素,很多企业跟供应链、把生产基地的一部分转到了东盟国家,这也为大湾区,甚至长三角地区,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带来很多新的机会,也为很多企业重新思考风险管理、成本管理带来一些思考。”周翔提到,长三角和大湾区之间,可以在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动上交流更多经验。

周翔还提到了一点,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香港是一个自由经济体,“香港能为长三角很多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投融资活动,或者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带来很多帮助。”

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远超相互竞争

谈及产业、人才等竞争问题时,史陈骏在现场表示,“外界经常会比较长三角和大湾区,会比较上海、香港、深圳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但是大家很少去比较洛杉矶和纽约。”

他的观点是,“从中国的经济发展、全球经济的需求来看,我觉得对于这两个重要的经济区域的容纳的能力是完全足够的。”史陈骏认为,全球的经济市场足够大,大到足以容纳两个区域协同发展。

史陈骏指出,从海运的角度来看,大湾区和长三角两者的集装箱货柜吞吐量合计占全球1/3;从空运的角度来说,合计占了全球航空货运吞吐量的1/4;从GDP的角度来说,两者合计占全球GDP的1/15;从人口的角度来说,两个区域合计占了全球的1/40;从全球500强企业来看,两者本土合计正好占了500强企业的1/10。

“两个区域合计在一起,在全球经济当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未来我觉得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相互之间的竞争。竞争一定会有,是良性的,更重要的还是协同。”史陈骏表示。

史陈骏也谈到了双方的产业基础,从传统产业角度观察,长三角和大湾区之间存在差异,“大湾区提供了更多的终端消费品,尤其是电子产品方面,而长三角更多地是提供工业中间品。”然而,从新兴产业来看,两大区域之间的区别已并不明晰,“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这些主流的新兴行业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交错。”

史陈骏认为,企业的布局更是能反映区域之间协同发展的趋势。“以航运物流企业举例,它不会区分香港、上海,或者大湾区、长三角,对于贸易物流来说,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一定是以网来取胜,网点布局越全越充分,那么它在全球的竞争力越强,也当然就不会局限于一处或一个区域。”

他认为,大型企业不管总部在哪里,它的业务在各个地方均有布局,“缺少任何一极的布局,对企业来说往往是有缺陷的。”而对新兴产业来说,产业链尤为重要,“包括集成电路在内的新兴产业的企业,可能成长初期会仅仅布局在一个地方,一旦成长壮大以后,它对于各个区域之间资源的相互调用是非常明显的。”在他看来,前述提到的江波龙是典型案例之一。

周翔则提到一点,香港和上海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主要的航运物流中心,“我想香港的主要的优势还是在于‘一国两制’下的制度优势,还有长期以来形成的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专业人员众多,再加上跟国际的联系更深入。”但他强调,香港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一国两制”带来的政策上的优势。

此外,他提到一点,“香港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交通也四通八达,东西方的文化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发展,目前在国际化方面还会领先一些。”

但从人才吸引来看,其个人的感受则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人才的竞争力上已经靠近香港,某些时候甚至超过香港。“比如说招收国际学者,包括每年的对于教职的招聘,我们已经在面临内地一些好的高校的竞争,我想这肯定也会延伸到其他行业。”

史陈骏也谈到人才吸引,“一方面人才是自由流动的,另外一方面人才也会有一些偏好,可能在哪里读书或者在哪里出生,可能对一些区域有一些偏好,也会根据业务的需要会有流动,但是这个流动也是非常良性的。”

尤其从高校人才来观察,史陈骏认为,此前大家普遍认为长三角超过珠三角,但从大湾区的角度来看,力量又非常均衡。“其实两个区域现在在教育方面,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科创潜力,都是旗鼓相当。”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