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导演何念:一直在做戏的人更懂观众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2018-04-21 08:2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4月20日上映的电影《21克拉》是话剧导演何念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了丰厚的戏剧积累,从实验到商业,从票房到口碑,在上海的戏剧导演里,青年导演何念早早算是“功成名就”。首映礼上,何念说自己从一个“青年导演”成长为一个“青年导演”,这份成长,是从戏剧到电影的跨界。

《21克拉》话剧最早上演于2010年,在“都市白领剧”这个上海戏剧市场上颇受青睐的类别里,这部戏的票房一直名列前茅。能省则省的“王抠抠”和宁死不剁手的“刘买买”两个极端人格“谈钱说爱”,放在舞台上,是夸张的形式配夸张的矛盾冲突,放到现实的电影里,却显出几分奇幻味道。

4月19日,导演何念(左三)携《21克拉》主创人员参加上海首映礼。

郭京飞八年前就是原版话剧的男主角,迪丽热巴则是新加入年轻血液,这一对相差十三岁的银幕CP倒也显得不违和。导演何念说,因为三个人都是“上戏帮”,配合起来还是相当有默契。

电影延续了话剧的笑点,首映礼上的现场也算得上“笑果喜人”。这些年戏剧舞台上的喜剧搬上电影大银幕似乎总能受到观众的青睐,诸如《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羞羞的铁拳》的成功让话剧也成了电影IP的重要来源。在何念看来,这也许不算偶然,经过上千场和观众的现场互动,戏剧人也许更能精准抓到观众的情绪点。

《21克拉》剧照

【对话】

把两种价值观展现给观众

澎湃新闻:积累了这么多舞台剧作品,为什么第一部电影会选了《21克拉》?

何念:因为这个是我们当年“爱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故事。这也是全国效果最好的一部都市爱情剧,我觉得把它改成电影就是很合适。它关注的话题、观众的反应、舞台剧的受众群,我觉得都和我们未来做成电影的观众是比较匹配的。它前面的喜剧感,后面还有一定的煽情的泪点,我觉得抓住观众的情绪两极还是比较有意思。

澎湃新闻:八年前创作这个戏剧的时候,怎么会想到做这样一个故事呢?你自己有特别抠钱或者爱买买买的生活体验吗?

何念:我自己的消费观是你挣多少钱买多少东西,可能一段时间一分钱不花,一段时间就是疯狂买。其实做这个戏主要还是2010年创作剧本的时候,拿我们身边很多人的故事为出发点。我们想说,20岁的男生女生谈恋爱是什么样子,这个年纪,一般是女生是最漂亮的时候,也是男生最穷的时候,如果他们选择这时候去谈恋爱的话,他们能走几年? 我们由此引入的话题说,如果做一个非常抠的男生,一个非常拜金的女孩的这样子的爱情故事,把他们之间的冲突也做到最大,慢慢一点点演变到这里来的。最后我们通过这个电影要告诉大家,幸福的最终定义是自己定义的,并非我们要求活到别人的幸福里去,不是说有一个大众的幸福,说买房买车有钱,这就是幸福。但有可能在我们这里,郭京飞饰演的王继伟这个角色,并没有钱,很抠,但是他能活出情调,他觉得你不认同没关系,我不是活给你看。

《21克拉》剧照,郭京飞

澎湃新闻:郭京飞是原版话剧的演员,在电影里又被改成了一个话剧演员,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何念:原来在话剧上他是一个白领,电影当中我们选择让他成为一个不出名的舞台剧演员。其实我们有点私心,像我们做这么多年舞台剧,但大多数人都只认识明星的生活,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在打拼的演员的生活。我们把他变成了一个不出名的舞台剧演员,算是一种延续。演的时候肯定就是舞台剧表演和电影表演,他还是会从质感上会有变化,形体会收一点,表情会控制一点。

澎湃新闻:现在郭京飞都几乎成“油腻”代表了,你们合作了这么多年,他一直这么“油腻”吗?

何念:他其实我理解是更风趣幽默一点,比较真诚和真实,我觉得能演喜剧的人,是能开得起玩笑,能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拿出来,这个真实不在于说我去表现好的一面,同时也把我的缺点拿出来分享给大家。

《21克拉》剧照,迪丽热巴

澎湃新闻:迪丽热巴无论电影还是戏剧的表演经验会少很多,有没有给她做一些比较特别的训练?

何念:其实我们三个都是上戏毕业的。你说热巴没演过话剧,是她没在剧团演过,但是在学校也演过,她和我们是一个对话系统,大家还是比较能聊得来,都算是一个派系的。在拍的过程当中,主要还是把人物分析清楚,节奏把握清楚,很多东西都能出得来。

澎湃新闻:如果不是经过美化的艺术作品,你自己觉得这样两种价值观的人真的可以在一起吗?

何念:要相互改变。因为极端的花钱和省钱都不靠谱。我们通过这两个显性的特征,看两种对生活态度的不同的认知。我把这两种价值观抛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对号入座,去看见他们所需要的那个价值观的东西。

从戏剧到电影,希望抵达更多的观众

澎湃新闻:从话剧到电影做了哪些调整和改动?

何念:首先从结构上肯定把它变成多场景,或者通过蒙太奇的方式让他产生戏剧性的发生。我们保留那时候的喜剧元素,保留舞台上得到观众认可的、应验过的那些笑点。因为剧场里面我们已经完全会得到反馈,我们把这些反馈点全部记下来写到电影剧本里,那么一些比较夸张的,或者是戏剧里面的形式感,在电影里面就会拿掉了。

澎湃新闻:这相当于放弃了很多舞台特有的优势,到了电影里有想到用其他一些什么来补足吗?

何念:对,毕竟电影还是属于现实主义的。舞台上假定性的东西更多一点,表现主义强一点。作为第一部电影,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未来我们要再把舞台变成电影的话,我们有一些表现主义的东西怎么去用在电影里面?其实可以找到一些形式,这次也在构思,但是我没用。比如话剧中关于刘佳音这个女主人公,她所有的包包,都是有故事的,每个包和她有特殊的关系和感情,而每一个包都是一个演员扮演的。但是这种戏我拿到电影里面就没法来拍。第一部电影我觉得还是比较稳妥地摸清整个流程,把一个基本的故事讲清楚,把演员的表演处理得非常精准,这就是我第一部电影的诉求。我觉得在未来的电影当中,还可以去探索怎么可以既有现实感的故事,又有表现主义的形式去支撑。

《21克拉》剧照

澎湃新闻:这次电影是跨界尝试,还是说“电影导演”以后会成为你比较主攻的方向?

何念:应该会是一个主要方向。我在30岁之前做很多话剧,我在话剧上的诉求已经基本上得到满足了。我个人认为话剧是非常过瘾的,而且我毕竟是学戏剧出身,这块给我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未来这两样东西是我一直不会去放弃的舞台,因为那是我的兴趣点,而且是支撑一个导演审美的东西。电影我也非常希望去尝试,它能让更多的人来能了解我的思想,我的故事可以传播性更广一点,也是我想要做的事情,它相对于话剧电影会大众很多。

澎湃新闻:话剧现在也会被作为一个IP的来源,后面你自己转型做电影的话,先有一个话剧的底子,再做电影,会是更有底气更顺畅的创作方式吗?

何念:还是按照故事本身去发生,也有可能这个故事比较天然的,我觉得它在电影上面是可以一下子来做出来的话,有可能先把这个故事变成电影。电影做得不错的情况下,我觉得它立在舞台上也是一种表达,我可能做完电影,反过来还能把它变成舞台剧,也有可能。两种表达都不会放弃,就是看哪个艺术表现形式更利于这个故事。

澎湃新闻:之前像开心麻花他们做电影,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你觉得戏剧这种形式,或者戏剧人转向电影的市场的时候,是有一些什么样的优势吗?

何念:其实没什么优势,我是说主要在商业上没什么优势,创作上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如果常年在做戏剧的话,他在了解观众程度上,某种意义上,是比其他的导演或者其他类别的做影视剧工作者,对观众的反馈把握肯定会更精准。像我们做这么多戏,其实至少四五千场演出都跟下来了。那个观众的心理,你设置什么情节、台下给你什么反馈,你心里是有一些底气的。你心里有观众,你就已经知道,未来你在不管做电视还是做电影,它的基础在那里。

你看徐峥也是我们团的,他做演员做那么长时间,在舞台上也是个非常优秀的演员,演那么多年话剧,他完全知道自己掌控观众情绪的点是怎么样。到了做一个电影导演的时候,它给他提供了一个大量观众的记忆。从舞台剧转到电影的话,提供给他们,是大量的对观众的认知,以及对表演的人、对审美的把控。

澎湃新闻:最近你的另一部剧《资本论》排了新版在演,这个戏排了十年,资本在这个社会里发挥的作用也一一兑现,话剧和电影市场也都越来越多受到资本的影响,你自己这些年和资本打交道有什么样的体会?

何念:体会就是让自己忘掉那块儿,回归自己,因为自己毕竟是一个创作人,还是要回归创作。当时我们在做那个戏的时候,创作作品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完全不懂资本到懂资本过程,懂了以后你就发现,懂就懂了,不要去碰它。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