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范泉主编《文艺春秋》影印出版,近现代进步文艺活动的历史见证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22-11-24 16:0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范泉(1916—2000),原名徐炜,是我国知名的文学家、出版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十大编辑家”之一。他从1937年起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曾主编报纸副刊、杂志、丛刊、丛书达数十种之多,其中尤以《文艺春秋》和《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影响甚巨。

《文艺春秋》由上海永祥印书馆出版发行,是1940年代上海乃至整个国统区持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文艺刊物,基本上按月出版,囊括了当时绝大多数重要作家,且附有许多知名文化人的照片、手迹,以及大量名家绘画、木刻作品。郭沫若、茅盾、巴金、闻一多、叶绍钧、王统照、田汉、丰子恺、欧阳予倩、洪深、赵景深、许广平、柯灵、戴望舒、施蛰存、臧克家、周而复、孔另境、艾青、端木蕻良、柯灵、骆宾基、汪曾祺、黄裳等多达三百余人,都曾是《文艺春秋》的撰稿者。

时至今日,原版《文艺春秋》已属稀见的民国期刊和文学史料,全国各大图书馆也罕有完整收藏。该刊既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出版史的重要文献,也是近现代上海革命和进步文艺活动的历史见证。

近日,由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全套影印,这是《文艺春秋》首次全套影印出版。11月23日,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和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文艺春秋》原刊捐赠暨影印本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世纪出版园举行。

《文艺春秋》原刊捐赠暨影印本出版座谈会

在捐赠仪式上,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副馆长王晨代表馆方接受范泉次子徐海安捐赠的家藏全套《文艺春秋》原版期刊。徐海安说,《文艺春秋》是父亲范泉二十八岁开始负责主编的刊物,是一部云集了大批我国著名左翼作家作品的刊物,《文艺春秋》能够在今天影印再版,意义十分重大。同时,他表示《文艺春秋》能够成为中国近现代新闻博物馆的藏品,是《文艺春秋》最好的归宿。

回溯历史,《文艺春秋》创刊于1944年10月,出版之初,为避免审批不易,先行出版五集《文艺春秋丛刊》(为第一卷)后,改出《文艺春秋》月刊(自第二卷第一期始),至1949年4月,出至第八卷第三期停刊,总计出版四十四期。1947年1月至3月出版有随刊附送的《文艺春秋副刊》共三期,后又因国民党审查等原因,另出《文艺丛刊》共六集。

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张伟谈到,《文艺春秋》几乎囊括了1940年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进步作家,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在期刊的编纂方面有许多独到的创新,比如《文艺春秋》的“边疆文艺特辑”,首次提出了“台湾新文艺”的概念。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青生表示,当年《文艺春秋》还拥有很多东南亚地区的读者,真正做到了“走出国门”。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看来,《文艺春秋》是1940年代后期非常重要的杂志,也是出版家范泉先生的第一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刊物,上海书店出版社此次影印出版了全套的《文艺春秋》,是一件很值得肯定的有文化积累意义的工作,将会推动学界对上海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

《文艺春秋》由上海永祥印书馆出版发行,是1940年代上海乃至整个国统区持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文艺刊物。

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馆长赵书雷表示,范泉先生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卓越的、优秀的出版家和翻译家,他的长者风范和编辑理念值得怀念和感佩。举办这一场活动,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掘并继承范泉先生的精神遗产。

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孔海珠回忆了她与范泉先生一起工作的往事,谈到范泉先生与茅盾、孔另境、施蛰存等著名作家的交往。她认为范泉先生工作认真、投入,是一位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坚持到底的文化工作者,他的工作精神和能力深深影响了自己。

新民晚报副刊部原主编龚建星讲述了范泉先生曾早上六点就等候在作者家门前约稿的趣事。范泉先生虽然不善言辞,却心细腿勤,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在没有手机的年代,通过工作简报的方式创造了“工作群”。

中福会出版社宋庆龄出版中心原主任郑晓方认为,范泉先生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编辑,也是一个重要的作家。主编《文艺春秋》时,他在每一期都撰写了文章。很多重要的现当代作者也都是从那时开始联系维系,形成了他独有的作者队伍。

近日,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全套影印。

为服务学术发展,满足文学爱好者的藏书需求,上海书店出版社以徐海安提供家藏原刊为底本,影印出版全套《文艺春秋》,收录篇幅5900多面,彩色插图524幅,按大32开精装,分装12册。凡原刊目录、广告、彩插等皆按原刊样式制作。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指出,范泉先生是既有文化担当,又有实干精神的出版楷模,他“眼高望星空,手低做实事”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出版从业者学习。希望通过这次捐赠,通过馆藏的发掘,通过中国近现代新闻博物馆这个平台,让上海出版人的编辑精神进一步得以弘扬。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