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3年,世界物联网的“太湖印记”!

2022-11-25 09: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今天 2022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在无锡拉开帷幕

各路专家 业界精英汇聚无锡

回顾发展历程 描绘美好前景

为世界物联网注入一股新风

十三年前

一阵来自叫做“物联网”的风

掠过几千年历史的太湖

在江南名城无锡泛起涟漪

2009年获批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2021年成为物联网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物联网产业规模超3500亿元……

在这片热土上,已有近4000多家物联网企业在这条驰向未来的赛道上蓬勃壮大。

十三年来

无锡从规划布局、生态建设、

示范推广及人才引进等四个方面

持续深化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

已成为全国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备、创新主体最多、产品竞争优势最强、应用领域最广的的物联网技术创新先导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先行区,发展成为中国物联网科技高地,在世界物联网版图上烙下了鲜明的“太湖印记”。

溯往“锡”,看今朝。11月25日,2022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将在无锡如期而至,2016年以来,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累计参会国家和地区超过50个,专业观众突破110万人次,重大签约项目近800个,投资金额超过2000亿元。

物博会为何屡屡“花落”无锡?

这与无锡十三年来

在物联网领域的每一步耕耘

都无不相关

车联网

“聪明车”携手“智慧路”

无锡

在经开区的金融八街,一辆停靠在路边的“迷你公交车”抓人眼球,上车一看,4个对向双人座位和小桌,却不见驾驶室、方向盘的踪影,这是由车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车联网技术在开放路段进行的测试。自2019年启动智慧公交2.0以来,无锡规模化建设车联网基础设施,逐步实现“一网多纽带”,构建车联网体验走廊,搭建车联网数据平台,并与公交运营调度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开放路段无人驾驶公交车的正常运营。

公交车、垃圾清扫车、物流车

这些城市里最常见的车辆

在无锡通过物联网

实现了智能相连和自动驾驶

变得更具智慧

“一般来说,普通的公交车最晚的运行时间大约到晚上9、10点左右,而通过运营中心的调度,无人公交可以全天候运营。”无锡市车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华贤平表示,除了时间调度的自由,无人公交还能实现空间范围内的随需而动,可以在早、晚高峰的时候,根据需求增加班次进行灵活调度。

近年来,无锡先后引进米文动力、优地科技等产业链相关企业总部落户。同时围绕自动驾驶商业运营,深度对接奥迪、福特、吉利、华晨新日等车企,推进研发中心、应用示范和产业项目落地。今年上半年,无锡已与华为、中兴、平安、百度等龙头企业围绕车联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培育本地智驰华芯、数智元、北微传感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企业引进来,服务要跟上。

8月23日,全国首个以车联网为主题的省级特色小镇——中国南山·无锡车联网小镇在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开园。小镇围绕“一基地、两中心、一场景”,以车联网示范应用场景建设及展示、交通大数据处理、数据安全、车联网/智慧交通应用场景研发和测试等为主要方向,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密集型车联网产业示范聚集区,力求推动无锡车联网产业集群发展。据悉,自建设以来,依托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核心区及双智试点核心区的先发优势,小镇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目前已囊括了诸如博世智能网联、仙途智能、无锡车城智联、天安智联等涵盖智能驾驶、智能路侧、商用测试、整体解决方案、创新平台等领域的行业头部及知名企事业单位。

截至目前,车联网已覆盖无锡450平方公里,近1000公里智能网联道路。从先导到引领,无锡不断推进车联网纵深发展,9月发布了《无锡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将配备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的范围扩大到全市,成为全国首个开放全域测试、示范的城市。

从先行先试到标准制定,从公共服务到产业生态,无锡正在为中国车联网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工业互联网

赋能制造业高质量转型

无锡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作为制造业强市,无锡有工业企业8万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7000家。面对传统工业比重过大,转型压力大、开发强度高、环境约束紧等诸多瓶颈,工业互联网作为无锡物联网重点发展方向“一感两网”中的其中一网,为无锡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关键增量。

在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该厂以组装生产小批量、多品种产品为特点,只要是跟电子类相关的产品,这里都有备份,因此工厂的成品数量达到了2万多种,原材料有4万多种,给管理和库存带来了压力,工厂为此建设了5G柔性生产线,就像乐高积木一样,生产线可以按业务需求快速灵活组合,实现以协作机器人为中心的各种生产线模式,不仅使工厂的准时交货率提高30%,节省仓储空间52%,交货质量也更有保证。

用数据流换取竞争力,用工业互联网赋能生产力短板。“我们工厂有大量的产品和原材料,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做积累,可以指导哪些地方出现了微信号,可以提前对质量进行整体的系统性管控。”施耐德电气无锡生产基地总经理万蓓表示,通过智能化改造,工厂每年可以做到8%-10%的效率提升,实现每年10%-13%的能源节省。

在无锡庞大数量规模的工业企业的基础上,既有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的用户基础,也为工业数据收集、分析、运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无锡目前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家,位列全国第一;“灯塔工厂”2家,列全国第二,施耐德无锡工厂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也正如航海中的灯塔,在推动企业绿色高效低碳发展方面指引着其他企业航行的方向。

提到工业互联网,不得不提到雪浪小镇,这个脱胎于雪浪大会的物联网小镇,搭建了雪浪云、雪浪工程院、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它们聚焦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用工业互联网帮助行业解决数字化进程中的难题,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智”量发展。

“以双良集团为例。我们帮助它把所有大型装备实时运转的数据采集到搭建的工业云平台上,通过把双良集团工程师的工艺知识进行数字化的转型,变成数学模型。然后我们对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全流程的分析和监控,达到对设备的故障性预测和提前感知风险。” 雪浪云联合创始人兼COO姜其强表示,该技术取代了大量售后运维人员,能够帮助双良集团降低运维成本30%以上。

近年来,无锡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聚焦痛点、精准发力,把制造业列入重点“攻坚区”,先行先试“样板区”,着力推动智能化改造升级。2020年,我市专门出台首轮《无锡市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发展三年(2020—2022年)行动计划》,借鉴国内先进做法,对标省内先进城市,确保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发展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智能感知

提“智”增效 感知百业

无锡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无锡参与制定传感器领域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14项,无锡智能传感产业还是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无锡,智能感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让各行各业的智能智慧更加可感可知。

在今年的双十一期间,与最初几年各地频频爆仓所不同,中科微至智能制造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的分拣仓库格外从容。在这里,一个个小包裹在双层交叉带分拣设备的双层轨道上有序前进,设备上装置的“火眼金睛”——AI视觉目标定位技术,能够根据动态成像精确地对包裹的条形码进行采样和定位,快速确定包裹的去向。

“如果说人工叠件分离每小时只能分拣2000个包裹,我们的智能化设备每小时可以达到1万件包裹的分离。”中科微至品牌企划部黄晓阳表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技术实现了更大效率的提升,使得分拣准确率可以达到98%以上。

在公司的仓储仓库,依然能感受到传感器的“广大神通”。通过遍布仓库的传感设备,各种堆垛机、穿梭车、重载机器人等仓储单机在几排两三层楼的货柜中自如穿梭,实现仓配一体流程的全自动化,在“货物的海洋”中精准找到目标货物。中科微至技术人员介绍道,人工上架需要叉车师傅、搬运师傅、分拣师傅,但智能仓储就将一切变得很简单。“乘车打包之后上载,然后由智能系统进行分割,一键操作就可以了。”

在地面上的物流装备领域,智能感知能够提供“高科技”支持,在深邃苍茫的高空,广袤无垠的高原,智能感知照样可以“大显身手”。位于滨湖区的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是行业内产品链最全、单体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气象探测仪器装备领军企业,是无锡本地由科研机构向产业化转型企业的典型。地处物联网产业高地,航天新气象已建立以长三角为主,覆盖全国的供应链,不断加快气象传感器研发及相关产品国产化步伐,目前已实现80%的地面气象传感观测应用场景自主化。

智联的是万物,感知的是未来。目前,无锡市已集聚传感器领域企业110余家,覆盖设计、制造、封测、芯片模组、系统算法等全产业链条,2021年实现营收167.32亿元,智能感知正在让这座城市、让千行百业更加智能化、便利化、高效化。

今年的物联网行业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截至8月末,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16.98亿户,较移动电话用户的16.78亿户多出2000万户,移动物联网连接数首次超出移动电话用户数,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物超人”的国家。

“物超人”时代的来临是万物智能互联时代来临的重要标志,作为起航之城的无锡,又将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创造多少第一,带来多少改变我们生活的“黑科技”,就让我们以本届的物博会作为窗口,去一探究竟吧!

记者:无锡广电新闻中心 潘滢玥 李安成

原标题:《13年,世界物联网的“太湖印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