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澎湃思想周报|FTX崩溃与有效利他主义;全球人口超80亿是喜是忧

龚思量,贾敏
2022-11-28 10:34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FTX崩溃与有效利他主义的漏洞

伴随着加密货币交易所FTX的崩溃,巨额的资金付之一炬,使众多的投资者承受难以想象的损失,公司的破产也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山姆·班克曼-弗里德(Sam Bankman-Fried)的声誉遭受重创。而在财务的损失外,班克曼-弗里德坚持的“有效利他主义(effective altruism)”——倡导“先赚钱,再给予”的慈善哲学也遭到大量质疑。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3日,美国华盛顿特区,加密货币交易平台FTX网站上写着“我们强烈建议不要存款”,显示在其标识附近。

班克曼-弗里德并非仅仅将“有效利他主义”作为其青睐的某种哲学思想;他一直致力于以该思想为核心,建立自己的慈善事业。有效利他主义的思想起源来自1972 年哲学家彼得·辛格 (Peter Singer) 提出的一个道德框架。辛格认为如果你愿意弄脏衣服来帮助附近溺水的孩子,那么你至少也应该捐出少量的钱来帮助一个你素未谋面的孩子,辛格的想法对有效利他主义的理念有着深远影响。班克曼-弗里德对有效利他主义哲学的崇拜,可以追溯到他在约十年前与牛津大学教授威廉·麦克阿斯基尔(William MacAskill)的一次午餐。当时,年轻的苏格兰哲学家麦克阿斯基尔向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生班克曼-弗里德解释了赚取大量财富的优点。班克曼-弗里德与麦克阿斯基尔认同的有效利他主义强调,只要你足够聪明,你完全可以将赚取巨额的财富来影响世界作为自己崇高的目标。

今年5月,班克曼-弗里德在巴哈马的一场投资会议中详细阐述了有效利他主义,并将其描述为一场流行的慈善运动。班克曼-弗里德表示:“与日常生活中的回馈相比,你可以通过慈善事业去影响更多的人。” 有效利他主义帮助班克曼-弗里德迅速崛起,更赋予他FTX创始人外的新身份:一位冉冉升起的新兴慈善家。与其他赞扬去中心化和自由主义理想的加密货币大亨不同,班克曼-弗里德公开表示,他希望能用自己的财富行善。在他的描述中,加密货币交易公司Alameda Research和加密货币交易所FTX不过是他赚取财富的方式,他的最终目的是将所获得的财产悉数捐出。此外,在FTX坍塌之前,35岁的麦克阿斯基尔是“有效利他主义运动”的实际领导者。目前麦克阿斯基尔因为指导班克曼-弗里德以及帮助“有效利他主义”社区与后者建立联系而成为众矢之的。

讽刺的是,在班克曼-弗里德看似美好的愿景背后,存在着大量欺诈和非法交易。在11月初,美国区块链与加密资产媒体CoinDesk披露了一份文件,称Alameda公司持有异常多的FTX代币FTT,表明两者关系非同寻常。随后FTX的竞争对手、全球最大加密交易所币安(Binance)宣布将抛售其全部FTT代币,导致投资者陷入恐慌,最终FTX以破产告终。11月17日,FTX慈善“未来基金”背后的团队全部辞职,成员们在一封公开信写道:“针对FTX 的领导层可能参与欺骗或不诚实的行为,我们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这种行为。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好人意味着要做到努力、诚实和正直。”推特上一名用户如此评价这起关于金融欺诈的有效利他主义案例:“他们都认为,为人类尽最大努力去冒险是值得的……班克曼-弗里德认为他可以为世界做比其他人更多的事情,承担这种风险是他的责任,他说服了许多其他人与他结盟,共同从事有效利他主义运动。”但事实上,班克曼-弗里德并未挺身而出,承担所有风险;相反大量的投资者被卷入FTX的破产危机。

在全世界聚焦FTX崩溃的同时,许多人也开始质疑有效利他主义哲学的可行性。在FTX崩溃后,辛格以普林斯顿大学的生物伦理学教授身份接受彭博商业周刊的采访,并明确指出班克曼-弗里德的行为并不能代表有效利他主义哲学的理念。辛格首先宣称,有效利他主义运动中的任何人都不支持班克曼-弗里德在FTX做出的有风险的财务决策,并强调有效利他主义运动并不鼓励人们采取此类行为。另一方面,在谈及“先挣钱,后奉献”的理念时,辛格强调如果人们希望以该理念行事,就需要遵守规则,在工作生活和捐赠中表现得合乎道德。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可能会犯下严重的错误。而避免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走正路,并承诺只做符合道德的事情。在采访的最后,辛格表示如果许多人是因为FTX 的崩溃,而首次了解到有效利他主义,那会是令人遗憾的。过去,有效利他主义运动曾经为数千名儿童提供蚊帐和安全的饮用水,保障了他们免于死亡,但媒体则聚焦在运动的负面故事并大肆报道。辛格并不希望人们将有效利他主义运动视作某种“骗取他人的钱,并用他人的钱来冒险”的运动。

事实上,起初的有效利他主义运动并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交易或能够支配惊人数额财富的能力。在一篇报道中,《纽约客》向读者展现了麦克阿斯基尔过去的生活——当麦克阿斯基尔在牛津大学攻读哲学研究生时,辛格的道德框架已经成为他生活的原则……他将自己的收入余额留给了其他人, 并对自己的行为毫不犹豫。这是他生命中一个既黑暗孤独又充满道德感的时期。此后,麦克阿斯基尔发起了“有效利他主义”运动,要求人们以最清晰、最雄心勃勃和最冷静的方式行善。该运动建议有灵感的年轻人不要为慈善机构工作,而是应该从事金融工作并捐出他们的收入。近几年,这项运动已经开始关注如何解决人类的生存风险,专注于预防大流行病和核扩散,防止人工智能失控,以及将人类送往外星等议题。有效利他主义运动曾经只是一个松散的、由互联网促成的志同道合者的联盟;而在近年来,它演变成一个有广泛影响力的派别(特别是在硅谷),并控制着大约300亿美元的慈善资源。

2011年底,麦克阿斯基尔在牛津大学做了一次演讲,题目是“医生、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还是其他完全不同的职业?哪些职业做的好事最多”。麦克阿斯基尔提出一种功利主义的观点,精英机构的高素质学生可以在贫困国家成为一名医生,在医疗生涯中可能拯救140条生命;或者他可以从事金融或咨询工作,通过明智的捐赠,拯救10倍的生命。有效利他主义运动不光追求善举,同时更要追求善举的最大化,却未能给出明确的行为准则。但出人意料的是,班克曼-弗里德和巨额的加密货币交易竟“达成”了麦克阿斯基尔的愿景。

辛格表示,当班克曼-弗里德开始变得富有,并做出更多捐赠时,辛格毫不怀疑他是真心实意地在做着慈善。尽管不确定班克曼-弗里德经历过什么,但他的自负可能妨碍了他,他之后的一些行为严重误入歧途。然而,事实可能比辛格设想的更令人失望。班克曼-弗里德在与Vox记者的推特消息中承认,他对有效利他主义的坚持在一定程度上是他提高声誉的“幌子”,并补充说:“这十年来一些最伟大的英雄将永远不为人知,而一些最受爱戴的人基本上都是骗子。”过去,班克曼-弗里德经常公开强调慈善事业,这帮助他获得了积极的媒体报道、政治影响力甚至投资;但对于班克曼-弗里德而言,有效利他主义背后的道德要求或许是他难以遵守的律令。

引用文章:

https://www.coindesk.com/layer2/2022/11/11/how-sam-bankman-frieds-effective-altruism-blew-up-ftx/

https://www.forbes.com/sites/johnhyatt/2022/11/17/disgraced-crypto-trader-sam-bankman-fried-was-a-big-backer-of-effective-altruism-now-that-movement-has-a-big-black-eye/?sh=26e0939e4ce7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2/08/15/the-reluctant-prophet-of-effective-altruism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2-11-25/effective-altruism-pioneer-on-sam-bankman-fried-s-collapse?leadSource=uverify%20wall

全球人口超80亿是喜是忧?

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达到80亿,恰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届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举行,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日,《雅各宾》杂志刊登了一则题为“我们应该庆祝世界人口跨过八十亿关口”(We Should Celebrate the World’s Population Passing the Eight Billion Mark)的文章,批驳了左右两翼马尔萨斯主义者的观点,主张食品不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非理性,而不是人口增长。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4日,保加利亚索非亚,Vita医院产科病房里的新生儿。据联合国预测,全球人口将在11月15日突破象征性的80亿大关。

文章指出,从公元前10000年到1700年,世界人口大约从400万增长到了6亿,年增长率为0.04%,其间平均预期寿命不足30岁。此后,世界人口增长到80亿,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为73岁。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进行写作时,认为描绘了人类历史大部分时期状况的接近停滞的模型表明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限制。他著名的论断认为人口增长增加了对食物和其他商品的需求,这些需求本身受到地球生态极限的限制,例如土壤肥力下降和有限的耕地供应。

文章作者Matt Huber指出,马尔萨斯的观点只在我们假设不可能提高经济系统的生产力时才是正确的。在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也确实如此,以胁迫剥削农民为特点的社会关系除了暴力之外没有激发出其他提高生产力的动力。即使存在节省劳力的技术,对农民有着近乎绝对控制权的封建领主也缺少使用它的动力。但是,资本主义在英国农村的出现带来了技术投资的增加和采用更高效的劳动方式的实践。人口不再是生产的限制,生产可以通过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得到提高。然而舆论近期关于世界人口超过80亿的新闻的反应显示,几个世纪前资本主义出现带来的马尔萨斯的逻辑断裂似乎从未被注意到。

这些言论几乎没有对几十亿人的存在本身是不是一件好事进行思考,21世纪的马尔萨斯主义者们只是简单地把更多人类的存在当作是一个无法和解的问题。不那么愿意指责所有人类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则辩称问题不在于所有人,只是其中一部分有钱人。在他们的观念中,问题不在于人口过剩,而在于过度消费。世界上最贫穷地区的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影响很小,并没有引发环境崩溃。相反,自然环境的状况应该归咎于富裕国家中少部分富裕的消费者。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思维方式是在1970年代转向新自由主义紧缩政策时出现的,当时“过度”富裕——主要是工人阶级组织及其收获的产物——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主要问题。

尽管存在明显的分歧,右翼和左翼马尔萨斯主义者本质上都同意生产的极限取决于地球的生态极限而不是我们创造的社会关系。右翼马尔萨斯主义者认为,人类人口会超过固定的粮食产能,而左翼马尔萨斯主义者则认为是富裕消费者使得地球所谓的“承载能力”过载。

文章进一步指出,虽然从前的经济体系的确面临着真实的自然和生产限制,但资本主义对生产能力的巨大扩张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稀缺性。尽管这个系统通过市场的竞争压力迫使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力,但它并没有创造出平等分配生产出的产品的激励机制。在以前的系统中,饥荒是粮食歉收和自然的匮乏造成的,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却是由于人们没钱吃饭而造成的。

左翼和右翼的马尔萨斯主义者经常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只有通过参与市场才能进行再生产。因此,马尔萨斯主义者忽视了饥饿和贫穷的政治经济原因。我们在世界各地看到的大规模的饥饿和生产食物的生态能力毫无关系,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就足以养活80亿甚至更多的人。简单的事实是,不平等和贫困导致很多人无法负担我们的经济系统更高效、更大量生产出来的食物。归根结底,资本主义下饥饿问题持续存在的原因是政治而非自然的。

不平等产生自我们经济体系的结构性特征。资本主义的真正可耻之处在于这一系统中大部分人类都是多余的。马克思认为,“每一种……生产的历史模式都有其特殊的人口规律。”对于资本主义而言,他说其价值导向和技术生产力需要一种特定的人口随时准备着:“相对剩余人口”或“劳动后备军”。这个不幸的群体有两个功能。首先这一过剩人口的存在约束了就业劳动力,如果他们试图在政治上组织起来就有可能被取代;其次,由于资本家在经济增长时期不仅仅享受其利润而是将之用于再投资以创造更大的回报,他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劳动者为其不断扩大的企业充当员工。这两种倾向的结果是,资本主要需要大量的剩余人口用他们自身的贫穷和痛苦使这个系统更有效地运行。由此,在过去四十年的新自由主义攻势下,伴随着麦克·戴维斯(Mike Davis)称为“多余的人类”的扩张,一个受苦的非正规的无产劳工群体成为了全球工资停滞的基础。

文章总结道,虽然左右两翼的马尔萨斯主义者似乎都认为我们是在和固定的生态极限作斗争,但气候危机的真正解决方法需要克服的是资本主义而不是自然环境的极限。尽管目前的经济体系使生产力的提高成为可能,但我们投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用途却受到了利润动机的限制。因而从人类的立场来看,资本主义具有深刻的非理性特征。

2022年向世人展示了只要化石燃料仍然有巨大利润,其生产就会继续。这方面的证据是俄乌冲突带来的高回报甚至使得贝莱德等所谓的绿色资产管理公司撤回了切断与化石燃料行业的关系的大胆计划。与此同时,诸如可再生能源、核能或直接空气捕获等久已为人所知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却仍然没有被证明能为投资者带来足够的利润,以至于无法迅速进行大规模建设以避免气候灾难。这证明了一个事实,就像我们破碎的食品系统一样,市场不可能以合理方式分配商品,遑论公正。

解决气候变化需要通过公有制或/和劳动者所有制对投资进行社会控制,从而释放社会的技术能力,实现去碳化。这将使我们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终建立一个以大多数人的合理利益为组织目标的社会。经济规划将使社会能够建设基础设施,为数十亿被资本主义视为多余的“剩余人口”提供清洁电力、公共住房、现代化的水和废物处理。

任何有志于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社会的人都不应该接受存在多余人口的想法。生态社会主义的目标应该是利用全人类的技能和贡献围绕人们的社会和生态需求的建立民主经济。在推进这个计划的过程中,生活在贫民窟里和在工厂工作的劳工群体将不是阻碍而是财富。

    责任编辑:朱凡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